月嫂熟睡致女婴窒息进ICU!家长索赔16万遭拒,找育儿服务如何避坑?

小小MT4 来源:黑猫投诉 °C 栏目:MT4苹果版下载

近日,上海王先生(化名)家里发生惊险一幕:8个月的女儿睡梦中差点窒息,被送入ICU抢救!监控中,婴儿半夜翻身成俯卧姿势,持续趴了2个小时,期间多次哭喊求救,而身旁的月嫂睡得太熟,毫无察觉。直到血氧监测仪报警才发现。

王先生称,婴儿送医后确诊重症肺炎,住院治疗一个多月才脱离生命危险,医药费高达12万!由于婴儿天生肺不太好,家里特意花5万多找“专业机构”护理。然而月嫂不仅不负责任,一直在玩手机,还用力拍打婴儿的胸口引发哭闹不止,甚至被看到要扇婴儿的耳光。

看着女儿插满管子的脸,王先生心痛不已。事发后,他向机构提出退还剩余4万元护理费,并赔偿12万元医药费,却遭到断然拒绝。机构负责人至今未承认过错,还明确表示,不会给他任何赔偿。

近年来,家政育儿服务领域的“专业失范”与“安全隐患”已成为新的投诉焦点,在黑猫投诉 【下载黑猫投诉客户端】平台上,类似的“揪心”案例频频上演。

黑猫投诉平台消费者投诉截图 黑猫投诉平台消费者投诉截图

在黑猫投诉平台上,消费者投诉其于9月25日通过美团平台预订“月悦到家”月嫂服务。月嫂于9月26日中午上户后,当天下午即被发现在照看孩子时自行熟睡且打呼声音巨大,当晚更出现操作不当:直接用自来水龙头冲洗新生儿,并在未及时穿衣的情况下将婴儿抱入空调房。月嫂喂奶后,出生仅7天、平日每两小时必醒的婴儿出现异常昏睡,长达数小时无法唤醒,直至次日凌晨家人紧急送医。月嫂离户前,投诉人在其包内发现已使用两颗的布洛芬等不明药物。

投诉人遂将此事投诉至黑猫平台,并上传了包含服务时间线的详细记录、月嫂包内药品照片、美团平台订单及退款协商截图、以及与客服沟通的完整记录,形成扎实的证据链,最终全额退款5000元。

一、选择育儿服务,这三步筛查必不可少

1. 严审资质与口碑,做到“四查一面试”

查验证书真实性:不仅要查看育婴师、母婴护理等资格证书,还应通过发证机构官网或官方小程序核实证书真伪,警惕“速成班”购买的假证。

查验健康情况:要求机构提供三个月内的全面体检报告,重点关注传染性疾病、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与打鼾相关)等可能影响护理质量的项目。

查验背景清白:除无犯罪记录证明外,可通过最高人民法院“中国执行信息公开网”等平台核查服务人员是否存在债务纠纷等潜在风险。

查阅平台口碑:在黑猫投诉、知乎、母婴社区等平台,以“机构名称+投诉”、“月嫂+城市”为关键词进行搜索,系统性查看历史投诉内容与解决情况。

坚持现场面试:面试时重点考察沟通能力、应急知识(如呛奶处理)、服务理念,并可设置具体场景(如“宝宝持续哭闹怎么办”)观察其反应。

2. 合同明确责任条款,谨防“文字陷阱”

细化服务标准:在合同中明确每日工作流程(如喂养记录、洗澡水温测量)、休息时间安排、手机使用规范等,并约定禁止拍打、摇晃、服用非医嘱药物等一切不当行为。

明确违约与解约条件:详细列出立即解除合同且无需支付违约金的情形(如发现抽烟、喝酒、私自用药、虐待倾向等),并约定服务人员失职造成的损失由机构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拒绝模糊化赔偿条款:避免接受“协商解决”等表述,应明确医药费、误工费、精神损害赔偿等的计算方式,并可约定若因服务方责任产生纠纷,消费者维权产生的律师费、诉讼费由机构承担。

3. 全程启用监督机制,构建“双重保障”

监控部署无死角:在客厅、婴儿房等公共区域安装高清、带录音功能的监控,并书面告知服务人员监控范围,既规范其行为,也为可能的纠纷留存“铁证”。

建立每日日志制度:设计《婴儿护理每日记录表》,由家长与服务人员共同填写喂养时间与量、睡眠时长、大小便情况、情绪状态及异常事件,双方签字确认,做到责任到人、有据可查。

建立定期沟通机制:与机构约定每周进行一次正式沟通,反馈服务情况,并将日志作为沟通依据,让问题在萌芽阶段得以解决。

二、遭遇服务失职,四步锁定证据依法追责

若发现服务人员失职甚至伤害婴儿,请保持冷静,立即按照以下步骤行动:

1. 第一步:黄金24小时紧急固证

影音证据优先:立即保存监控录像原件(防止被覆盖),对婴儿异常状态、服务人员不当行为、现场环境进行多角度拍照与录像。

全面保存电子痕迹:导出并备份微信聊天记录、通话录音、支付凭证,特别是能证明服务时间、内容及沟通承诺的记录。

寻求专业医疗证明:一旦怀疑婴儿受到伤害,立即送医检查,并请医生在病历上详细描述伤情或异常状态,并与护理行为进行关联性描述(如“疑似药物导致昏睡”、“皮肤损伤与物理按压有关”等),保留所有化验单、诊断书、缴费票据。

2. 第二步:多方投诉,形成维权合力

黑猫投诉平台首当其冲:整理时间线清晰、证据完整的投诉材料,在黑猫投诉平台公开发布。利用舆论关注度,迫使机构从“消极回避”转向“积极处理”。

行政投诉双线并行:

向市场监督管理局(12315)投诉机构“提供不符合安全标准的服务”及“合同欺诈”。向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12333)投诉机构在员工资质、劳动合同等方面存在的违规行为。果断报警固定权威证据:若存在虐待、私自用药等涉嫌违法犯罪的行为,立即拨打110报警。警方出具的《接报回执》、《询问笔录》将成为后续民事索赔中最有力的证据。

3. 第三步:民事索赔,主张惩罚性赔偿

依据《民法典》第1191条,用人单位的工作人员因执行工作任务造成他人损害的,由用人单位承担侵权责任。可依法主张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误工费等。

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55条,若机构存在欺诈行为或服务存在严重缺陷,可主张“退一赔三”的惩罚性赔偿。

4.第四步:刑事追责,追究行为人法律责任

若服务人员行为符合“虐待被监护、看护人罪”的立案标准(如经常以打骂、禁食等方式对幼儿实施虐待),可向公安机关提交全部证据,要求立案侦查,追究其刑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