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倍生物即将登陆A股,增收不增利难题待解

小小MT4 来源:界面新闻 °C 栏目:MT4苹果版下载

  丰倍生物将登陆上交所主板。这家“废弃油脂”炼金企业正面临尴尬的业绩分化:招股书披露,2024年公司营收增至19.48亿元,但归母净利润却连续第二年下滑至1.24亿元。

  尽管营收增长,丰倍生物盈利能力与现金流的都在承压。招股书披露,2023年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尚有1.62亿元,到2024年骤降至仅0.22亿元。丰倍生物试图通过IPO募资扩产数倍以扭转局面,却有可能是双刃剑。

  丰倍生物是一家主营生物柴油的公司,此次IPO丰倍生物计划募资投向年产42.82万吨油脂基生物材料与燃料的扩建项目,建设期约2年。公司招股书披露,目前生物柴油年产能约10.5万吨、工业级混合油18万吨。

  这意味着募投项目若顺利达产,核心产能规模将扩张数倍。然而,公司在招股书风险提示中称,由于项目效益需要时间释放,短期每股收益和净资产收益率将被摊薄。按2年建设周期推算,该项目最早在2027年前后才能完全达产并充分贡献业绩,短期内将出现财务摊薄效应。

  招股书显示,该项目总投资约10.40亿元,建成后每年将新增约0.58亿元折旧和摊销。这笔巨额固定成本将直接挤压利润空间,尤其是在新增收入未能同步实现的情况下。尽管招股书测算项目达产可新增年营收约39.44亿元,几乎相当于公司2024年营收的两倍,但这一远景预测能否兑现,高度依赖下游市场的消化能力。

  需求端似乎为扩产提供了支撑。招股书引用国际能源署数据称,预计2028年全球生物柴油消费将增至5993万吨,年均增长7.16%。同时,新加坡作为船用生物燃料加注中心,2024年该类燃料销量同比大增68.40%至88.28万吨。招股书还提到,瑞士、欧盟及国际海事组织(IMO)的低碳政策均在驱动需求。

  然而,供给端的竞争同样激烈。招股书提示,多家主流生物柴油企业正布局大规模扩产,未来行业或阶段性供过于求,产品价格和毛利率面临下行压力。丰倍生物的扩产决策,本质上是在行业景气周期高点进行的一次“加注”,博的是未来需求增速能快于同行的产能释放速度。

  值得注意的是,募投项目还规划了年产6万吨农用微生物菌剂及复合肥料的产能。招股书披露,这是公司尝试利用生物柴油副产甘油开拓农业投入品市场,意在打通“燃料副产→农业产品”的循环利用价值链。此举意在提升附加值并分散风险,但业内鲜有生物柴油企业涉足微生物制剂和肥料。

  丰倍生物在新领域将面临传统农化企业的竞争压力、产品认证周期和市场接受度的多重考验。该业务的盈利模式仍待探索,短期内恐怕难以贡献可观收益,反而可能分散公司的资源和管理精力,其不确定性为募投项目的整体回报率再添阴影。

  丰倍生物“增收不增利”的困境在2024年尤为明显。

  招股书披露,2024年丰倍生物实现营业收入19.48亿元,同比增长12.7%,但归母净利润却下滑4.5%至1.24亿元,已连续第二年同比下降。同期,综合毛利率由2023年的13.95%降至11.67%,净利率同步由7.50%降至6.37%。

  2025年上半年公司综合毛利率进一步降至9.50%,毛利空间持续收窄。招股书指出,虽然调整产品结构确保了收入增长,但净利润仍出现下滑,且低毛利的工业级混合油(属于生物基材料板块)销售占比提高,是毛利率下滑的主因之一。

  相比利润下滑,经营现金流的下滑更为严峻。招股书显示,2023年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为1.62亿元,2024年骤降至0.22亿元,2025年上半年则转为-0.075亿元。2023年经营现金流净额约为净利润的125%,而2024年该比例降至不到20%,凸显盈利“含金量”大幅下降。

  注册会计师洪杰向界面新闻解释道,“这一反常现象源于原料采购支出和营运资金占用攀升,2024年公司购买商品支付的现金高达193.60亿元,当年末存货和应收项目占用了大量资金”。这表明公司的“账面利润”很大程度上未转化为实际现金,现金创造能力已明显减弱。

  在微薄的利润中,税收优惠的支撑作用不容忽视。招股书显示,2023年公司增值税即征即退返还款1905.94万元,占当年利润总额的比例高达13.20%。而2024年该项仅691.10万元,占比降至5.14%。税惠的波动对利润总额产生了直接扰动。

  同期公司还享受资源综合利用企业所得税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15%税率等优惠。洪杰对此表示,丰倍生物净利对税收减免有较高依赖度,“剔除增值税退税等政策性收益后,公司盈利水平将明显下降,需要考虑税惠收窄的不利情景”。尽管公司称这些税惠属于法定普惠政策,但其利润的稳定性显然已绑定了政策走向。

  丰倍生物对未来增长给出了激进预测。招股书预测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4.78亿元,同比增长49.62%,并预计2025年前三季度营业收入可达21~23亿元,同比增长约51%~66%。公司将此归因于海外市场需求旺盛和产销量提升。

  然而,在高增速预测的背后,利润转化能力仍是最大疑问。职业投资人周衡提醒,丰倍生物目前的订单与价格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境外市场景气,“一旦欧洲或亚洲市场需求转淡,或生物燃料政策收紧,公司当前的高增长势头可能难以持续”。若毛利率持续下滑,高增长的营收最终可能仍无法带来匹配的利润和现金流。

  丰倍生物的业务高度依赖海外市场,且出口目的地正发生结构性转变。

  招股书披露,公司主营“废弃油脂—生物燃料—生物基材料”一体化业务,产品远销瑞士、新加坡等低碳燃料需求旺盛地区。2024年公司境外销售中,瑞士和新加坡占比合计约70%,已取代欧盟成为主要出口目的地。这意味着不同地区的单一政策变化都将直接冲击公司订单。

  周衡提示,若废弃油脂制生物柴油未来不再享受碳减排优惠,或市场供过于求,其销售可能不及预期。目前我国生物柴油在国内推广仍有限(如上海仅试点B5车用柴油),全国性掺混政策尚未明确,导致公司短期内业绩仍将深度绑定海外政策红利。

  作为一家出口导向型企业,汇率波动和合规成本是其无法回避的经营变量。公司出口业务以美元计价,人民币汇率波动直接影响业绩。招股书披露,2022年公司汇兑收益为986.78万元,2023年则仅271.12万元,2024年实现汇兑相关收益535万元,波动较大。

  尽管公司自2021年起开展远期结售汇套保,但仍存在汇兑损益的不确定性。此外,产品出口需符合ISCC等国际可持续发展认证标准,招股书披露公司已取得相关资质。但随着新加坡等地标准升级,公司需要持续投入人力物力维护认证,这部分固定成本将在扩产后进一步上升,构成潜在的利润侵蚀因素。

  丰倍生物的“炼金术”始于废弃油脂,但原料端的不稳定性始终是其“阿喀琉斯之踵”。公司受限于废油供应,招股书披露,报告期从个人供应商采购的废油占比虽在2024年降至6.07%,但2025年上半年竟回升至18.98%,显示原料体系对散户回收仍有依赖。

  个人回收渠道分散,导致废油在票据和品质管控上存在隐患,增加了原料合规风险和管理成本。律师刘昆指出,丰倍生物加强供应链合规管理,“通过供应商分级准入、定期复核和批次质检确保原料质量与稳定性,以避免监管趋严时出现产能闲置、折旧侵蚀利润的情况”。公司虽已开始通过东南亚等渠道进口废油补充原料,但进口成本和政策变化同样存在不确定性。

  行业竞争格局中,丰倍生物的规模和盈利水平仅居中游。根据同行业公司公告,卓越新能2025年上半年实现净利润3.16亿元,隆海生物仅约0.06亿元,而丰倍生物同期为0.85亿元,盈利能力分化明显。同时,行业报道显示,益海嘉里等大型粮油集团也已布局废弃油脂制生物柴油,凭借原料和渠道优势抬升了行业竞争强度。

  在全球碳中和浪潮与国内废油资源化政策的交织下,丰倍生物如何平衡政策红利、扩产节奏与市场风险,仍有待时间给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