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太子”的机器人公司,解散了,这跟接班有啥关系?

小小MT4 来源:无冕财经 °C 栏目:MT4苹果版下载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

  李星星买下千亿磷企后扭亏为盈,投资的晶科电子上市,但他的创业,几乎都离不开吉利这个后盾。

  一家明星具身智能机器人公司,迅速倒下。

  10月16日,苏州一星机器人有限公司(OneStar),传出解散传闻。据每日经济新闻报道,一星机器人办公室所在地的公司名称及logo已被拆下。而就在一个月前,公司才刚刚拿到了数亿融资。

  这件事引发关注的原因之一,就在于一星机器人的实控人李星星,是吉利掌门人李书福的儿子。一时间,“富二代创业失败”的言论铺天盖地,还有人调侃“太子爷也不好当啊”。

  但对“家大业大”的李星星来说,一星机器人倒下可能根本不算什么。他手里可同时抓着耀宁科技、千亿磷企澄星股份和IPO成功的晶科电子等数家公司股权。

  一星机器人解散了,但只要有吉利这座大山在,李星星的天就塌不下来。但问题是,李星星还能握得住吉利吗?

  被牺牲的明星项目?

  一星机器人的倒下,很突然。

  据每日经济新闻报道,10月17日,记者实地探访了一星机器人办公室所在地,发现其门口叠放着一些大件未拆封物品,公司名称及logo已被拆下,仅技术团队部分员工仍然“留守”。随后记者前往了地图显示的公司最新地址,发现该地址目前处于装修停工状态。

  ▲一星机器人新办公室地址。图片来自每日经济新闻。

  一星机器人微信公众号已无内容显示,公司联合创始人兼CTO丁琰的小红书账号简介也显示,其一星机器人的工作经历截至今年10月。

  ▲一星机器人微信公众号页面。

  吊诡的是,就在一个月前,一星机器人才刚完成了两轮融资。8月13日,一星机器人宣布完成“亲友轮”融资。9月17日,一星机器人又完成数亿元“种子轮”融资,投资方以吉利相关产业的投资者为主。

  连公司的员工都觉得很意外。

  据镜相工作室报道,任职一星机器人技术部门的方宇表示,9月份其实还有很多订单进来,8月份参投的资方们还都想追加投资。但国庆长假结束后他们就被提前得知公司会原地解散,“就像你在战场上面还在厮杀,但后方擂鼓说要让你撤了”。

  这里的后方,其实就是吉利集团。天眼查的股权穿透图显示,一星机器人的实控人为李星星,持股比例65.66%,拥有51%的表决权。此外,一星机器人董事长潘运滨也是吉利半导体公司的CEO。

  一星机器人出事,李星星也自然被推到了舆论中心。不少网友调侃“富二代创业失败”,甚至有网友评价:“不怕二代花天酒地,就怕二代证明自己。”

  不过,解散这事可能还真不能怪李星星。有分析猜测,一星机器人的解散,是因为其业务方向与吉利重金投入、集中资源支持的千里科技产生了重叠,即“AI+车+机器人”。那显然,吉利只要做成更好的那个项目就行。

  一星机器人是吉利“养”大的,自然也得“乖乖听话”,给吉利的战略让步。

  “富二代”创业有成

  纵观李星星的商业之路,一星机器人对他来说可能也不太重要。

  李星星现年40岁,从英国留学回国后,就担任了吉利集团浙江摩托车有限公司董事长、协会副会长。

  这家摩托车公司可不简单,它是吉利发展的起点,包括吉利汽车销售公司总经理林杰在内的一批高管,都有在摩托车厂打拼的经历。因此外界也猜测,这是李书福为儿子设计的“接班”路线的起点。

  2016年,李星星担任吉利CMA全新模块化架构的负责人,正式进入吉利汽车的核心领域。有知情人士分析,李星星作为CMA平台的销售副总,职位并不高,感觉李书福还是在培养他。

  不过李星星也没就这样“循规蹈矩”地过,自己又尝试起创业。

  2018年,李星星看中了“二手车消费金融”的发展潜力,和团队共同启动项目车多多,公司很快就获得了A轮1770万美元的投资。这里头的投资款,还包括了李星星的一份。

  但车多多的发展并不顺利,始终难以攻克盈利关卡。但李星星又创办了车小多,定位和车多多一模一样,还继续跟投。当然结果也不出所料。

  网友表示,李星星这是拿家里的钱交学费了。但李星星不以为意,他曾表示:“很幸福,因为有父辈们毫无保留的教导。我们年轻人内心非常强大,小挫折和小失败也是无所谓的,也是一种幸福。”

  这点小失败确实不打紧,毕竟李星星“家大业大”。2020年12月,原吉利零部件事业发展中心从集团独立,注册为“浙江耀宁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李星星任法定代表人兼执行董事,股权穿透后由他个人控股80.75%。

  或许也是倚仗着吉利,李星星有些“初生牛犊不怕虎”。2022年,李星星拿着5.17亿元,买下澄星股份25.78%的股权,成为实控人。要知道,澄星原本是千亿磷企,但在当时,其实控人被拘,债务压顶,陷入破产重整,股价跌到“地板价”。所有人都觉得李星星“疯”了。

  可没想到李星星打了所有人的脸,通过“回归主业,降本增效”,优化磷化工的“老本行”,让澄星股份在两年内直接扭亏为盈。2025年上半年,澄星股份营收17.76亿元,同比增长9.85%,净利润1856.12万元,同比增长211.08%。

  此外,李星星的其他投资项目也挺顺利。以晶科电子为例,其进入吉利汽车供应链后,成功IPO。对李星星来说,这可以算是其投资事业的一个里程碑了。

  这么看下来,李星星的商业也算成功,就是不知道这是因为吉利背景硬呢,还是李星星真行呢?

  接班还早了点

  李星星这一路“过关斩将”,也许是在为继承家业做准备。

  不过,即使李星星被大众视为吉利的“接班人”,但李书福好像从来没有明确过这个消息。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股权结构,图片来自天眼查。

  值得注意的是,吉利的接班模型在今年发生了变动。

  安聪慧正式接任吉利控股集团CEO,从业务负责人转向集团核心管理者,全面负责集团运营管理工作。李东辉任副董事长,而淦家阅、桂生悦等老吉利人分别执掌乘用车、财务、供应链等关键条线。李书福仅保留“最终拍板人”角色。

  如今,吉利核心管理层可谓是老将云集,资历尚浅的李星星,很难进入核心管理层。李书福也曾明确表示,“接班不是一个人的事,而是一个体系”,暗指吉利可能采取集体领导模式。

  财经作家吴晓波曾指出:“二代接班成功通常有两种情景:一种是行业处于持续增长通道里,二代跟着一代混就能自然接班;另一种是二代独立创业,做增量式试验,积累经验资历,再择机上位。”在汽车行业向新能源和智能化转变的趋势下,吉利显然属于后者。

  但在吉利如今势头正猛的趋势下,李星星想证明自己并不容易。

  吉利早在2015年布局新能源,但一直没站稳脚跟。而吉利汽车稳坐5年的“自主一哥”位置,还在2022年被比亚迪夺去。至此,吉利开启了与比亚迪的拉锯战。

  2024年,吉利汽车销量为217.6万辆,远不及比亚迪的427.2万辆,比亚迪甩了吉利近两倍。不过吉利正在快速追赶,今年9月单月,吉利销量为27.3万辆,比亚迪销量为39.6万辆,两者差距正逐渐缩小。

  这一切或许与吉利的《台州宣言》战略有关。吉利将旗下品牌收缩整合,从“多品牌混战”走向“一个吉利”平台化作战。吉利汽车行政总裁、执行董事桂生悦认为,内部资源的深度整合和高效融合也将进一步降本增效,最终实现股东回报的提升。

  吉利官方称,整合后集团将实现整体效益提升超5%。成果也确实反应在财报上,2024年的总费用率从上半年的16.5%降至全年的15%,2025第一季度的总费用率进一步降至14.3%。

  不仅如此,吉利还正以乘胜追击之势咬紧新能源市场。新能源车国内9月零售渗透率升至57.8%,吉利2025年前三季度新能源渗透率为54%,并在第三季度提升至58%,超过了国内平均值。

  2025年上半年,吉利汽车累计销售达140.9万辆,同比增长47%。值得一提的是,其2025年上半年新能源车型销量超72.5万辆,同比增长126%,创下新高。

  当下的班底正带着吉利一路向好,接班人的担子定是越来越重。李星星若是想接班,没点真本事可能还真上不了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