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精细化清理“沉睡账户”,你有这类银行卡吗?

小小MT4 来源:市场资讯 °C 栏目:MT4苹果版下载

  来源:国际金融报

  记者:李若菡

  银行“沉睡账户”又迎来一波清理热潮。

  《国际金融报》记者注意到,湖北、贵州、广西、新疆等多地的中小银行近日密集发布公告,宣布将加强账户管理,对长期不动户进行清理。值得关注的是,本轮银行“清卡”的账户范围更为精准。

  专家指出,银行“沉睡账户”清理标准精细化的趋势愈发明显,表明此类工作正在持续得到优化,建议消费者定期梳理个人名下账户及资产状况,提高风险管理意识。

  “清卡”范围更精确

  “沉睡账户”,一般指长期未发生主动交易且余额在一定标准以下的银行账户,社保卡、公积金卡等民生类账户除外,在具体时间和余额标准方面,不同银行一般存在细微的差异。

  近年来,针对用户睡眠卡的“清卡”行动持续展开。记者梳理发现,10月以来,多地中小银行纷纷掀起新一轮“睡眠卡”清理潮。与往年相比,本轮“清卡”行动出现了许多变化,部分银行对不动户认定标准以及清理范围作出了更为精细的规定。

  在对“睡眠账户”的认定方面,不少银行提高了对动账时间及最低余额的要求,进一步缩小了睡眠卡的范围。

  例如,兴业银行近日调整了长期不动户的认定标准,将账户余额由“100元(含)以下”降为“10元(含)以下”,无签约关系及非结息交易的时长由“连续180天(含)以上”提高至“连续365天(含)以上”,调整后纳入长期不动户治理的账户范围更小。

  在清理的范围方面,除个人睡眠卡外,部分银行还将清理单位睡眠账户以及网络账户。

  贵州贵安新区发展村镇银行公告称,将自11月14日起清理一年内未发生收付活动(不包括结息等非客户主动发生的业务)且未欠该行债务的单位银行结算账户。新疆和田农商行则称,自11月1日起,将持续清理连续4年(含)以上未登录个人手机银行,且账户无任何主动交易记录的个人手机银行网银账户。

  在素喜智研高级研究员苏筱芮看来,银行“沉睡账户”清理标准的改变,表明银行此类工作正在持续得到优化。

  “维护‘睡眠账户’可能存在系统资源的占用,也会存在合规成本,将清理范围拓展至线上渠道的电子账户与手机银行,可能是基于降本增效等考量。”苏筱芮指出,“近年来,银行清理‘睡眠账户’的行动在一直持续,精细化的趋势也愈发明显。对于消费者而言,也能够从源头保障其账户的安全性。”

  建议消费者定期清理

  “学费卡、工资卡、社保卡,还有网银开的线上账户,我也数不清自己有多少张银行卡,很多平时也用不上。”小王(化名)告诉记者。

  央行发布的《2025年第二季度支付体系运行总体情况》显示,截至二季度末,全国共开立银行卡100.68亿张,较2024年末的99.13亿张再增1.55亿张。其中,借记卡93.54亿张,信用卡和借贷合一卡7.15亿张。而截至2024年末,我国人均持有的银行卡数量已达到7.04张。

  “长期不动账户因缺乏有效监控,易被不法分子利用作为洗钱与诈骗的通道。”北京德和衡(上海)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德和衡研究院上海分院院长白耀华律师对记者分析指出,“账户长期未使用可能导致开户时留存的手机号、身份证号等信息被泄露,成为精准诈骗的靶点。此外,账户余额较低时,持卡人可能忽略账户变动,若被不法分子盗用,可能因银行未尽安全保障义务引发纠纷。”

  正如小王所说,各类名义下办理的银行卡数量较多,往往记不清是否存在“睡眠账户”。值得一提的是,在监管指导下,银联云闪付于2021年上线了“一键查卡”功能,可以便捷查询近500家银行的账户情况。记者通过“卡管理”—“查卡”流程操作后发现,约5分钟便可获取个人银行卡报告。此外,还可以通过央行征信报告、银行网点查询的方式,查出自己名下的所有银行账户。

  对于广大持卡消费者,苏筱芮建议,面对银行的清理行动,需要树立如下意识:一是账户盘点意识,定期梳理个人名下账户及资产状况,养成查账记账的良好习惯;二是风险管理意识,在密码设置、账户登录管理等方面加大保护措施,冗余账户及时注销,以避免被不法分子趁虚而入。

  “银行则需通过短信、App推送等渠道提前告知客户清理计划及期限,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睡眠卡账户余额也应合规转入久悬未取专户管理,不得擅自没收,确保客户凭身份证可随时取回资金。”白耀华指出,“此外,应避免‘一刀切’操作,建立差异化识别机制,如对老年人、低收入群体账户增加人工审核,防止误伤必要备用账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