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建投:关注中国制造突破下工业软件发展机遇

小小MT4 来源:市场资讯 °C 栏目:MT4苹果版下载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中信建投证券研究 文|应瑛

  中国制造已基本完成2025年阶段性目标,将继续向2035年整体达到世界制造强国阵营中等水平发展。目前,工业已成为拉动GDP向上的核心动力之一,装备制造、高技术制造、数字产品等前沿领域景气度较高。随着制造业PMI继续改善,工业AI加速落地,叠加美国拟加码对华关税,并对关键软件限制出口背景下科技自立自强重要性凸显,CAD、CAE、工业操作系统等工业关键环节有望持续突破。

  面向2035年,仍待通过资源投入和政策支持践行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之路。早在2015年国务院印发的《中国制造2025》中已经提到,通过“三步走”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其中,到2025年,制造业整体素质大幅提升,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全员劳动生产率明显提高,两化(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迈上新台阶。重点行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物耗及污染物排放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形成一批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跨国公司和产业集群,在全球产业分工和价值链中的地位明显提升。到2035年,我国制造业整体达到世界制造强国阵营中等水平。创新能力大幅提升,重点领域发展取得重大突破,整体竞争力明显增强,优势行业形成全球创新引领能力,全面实现工业化。

  当前,站在2025年“十四五”规划收官之际,我国制造业发展已经取得了好的成绩。但面向未来,仍需坚持把制造业作为立国之本、强国之基,在资源投入和政策支持上持续发力,推动制造业不断向前。2025年5月26日,彭博社引述知情人士报道,官员正在为“中国制造2025”的未来版本制定计划,且希望将制造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维持在稳定水平。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部长田杰棠在8月答记者问时也提到,我国制造业的发展方向是要保持制造业合理比重,避免过快下降;提升科技水平、质量工艺水平,增加产品的文化内涵以及其他能提高附加值的元素;对重点战略性行业给予关注,保持其发展势头和合理规模。

  工业拉动GDP向上,装备制造、高技术制造、数字产品制造等领域景气度较高,9月制造业PMI继续改善。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5年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660536亿元,同比增长5.3%。在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特别是房地产等行业仍处低位运行的背景下,工业成为了上半年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源,规模以上工业同比增长6.4%,在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发挥了重要牵引作用,其中制造业、采矿业和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分别增长7.0%、6.0%、1.9%。制造业中,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2%,下游铁路船舶航空航天、电气机械、汽车、电子等行业增速分别为16.6%、12.2%、11.3%、11.1%;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9.5%,下游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在商业航天、国产大飞机等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带动下增长8.4%,科技创新突破下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增长12.7%;数字产品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9%,产品侧大模型带动服务器产量增长126.7%,3D打印设备、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等智能化产品产量分别增长43.1%、35.6%、25.5%,工业控制计算机及系统、工业自动调节仪表与控制系统等自动化产品产量分别增长28.9%、15.6%。

  PMI方面,9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49.8%,比上月上升0.4个百分点,制造业景气水平继续改善。从分类指数看,生产指数为51.9%,比上月上升1.1个百分点,表明制造业生产扩张加快;新订单指数为49.7%,比上月上升0.2个百分点,表明制造业市场需求景气水平继续改善;原材料库存指数为48.5%,比上月上升0.5个百分点,表明制造业主要原材料库存量降幅继续收窄;从业人员指数为48.5%,比上月上升0.6个百分点,表明制造业企业用工景气度改善;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为50.8%,比上月上升0.3个百分点,表明制造业原材料供应商交货时间持续加快。

  政策+市场共振,工业AI加速落地。在AI、大模型等技术的持续突破下,工业AI已成为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重点方向。政策端,2025年8月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将人工智能技术的运用提升到了国家战略的高度,明确提出要“推动工业全要素智能联动”。市场端,据IOT ANALYTICS报告数据,2024年全球工业AI市场规模已达436亿美元,预计到2030年将跃升至1540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23%。在有力的政策环境和广阔的市场前景下,国际巨头纷纷加码投资中国工业AI。10月18日央视网报道,中国十五冶和西门子联合共创的工业智能体在华南地区炼铜企业已完成落地。该产品自2025年初上岗以来,推荐调控参数的采纳率已达到业内领先的94%以上,改进了以往依赖经验的粗放式调控手段,由此带来的年经济效益预计超过100万元。随着顶层政策进一步完善引导,我国工业AI有望快速落地。

  投资建议:中国制造已基本完成2025年阶段性目标,将继续向2035年整体达到世界制造强国阵营中等水平发展。目前,工业已成为拉动GDP向上的核心动力之一,装备制造、高技术制造、数字产品等前沿领域景气度较高。随着制造业PMI继续改善,工业AI加速落地,叠加美国拟加码对华关税,并对关键软件限制出口背景下科技自立自强重要性凸显,CAD、CAE、工业操作系统等工业关键环节有望持续突破。

  建议关注:

  1)国产化板块;

  2)工业软件及智能体板块;

  3)AI应用相关标的:a)重视以阿里为代表的国内互联网大厂Capex投资和生态圈玩家,包括国产芯片链企业、isv厂商等。b)Pre-AI 的收入率先落地。国内企业数据治理相对海外落后,AI 应用落地需要更多前期准备工作。OA+ERP 作为集成企业数据的平台入口直接受益。c)部分细分垂直场景 AI 收入更快。其中创收关注医疗、教育、市场营销侧产品。d)本地推理逐步起量,利好服务和云厂商。e)推荐关注端侧AI和相关产业链。

  (1)宏观经济下行风险:计算机行业下游涉及千行百业,宏观经济下行压力下,行业IT支出不及预期将直接影响计算机行业需求;(2)应收账款坏账风险:计算机多数公司业务以项目制签单为主,需要通过验收后能够收到回款,下游客户付款周期拉长可能导致应收账款坏账增加,并可能进一步导致资产减值损失;(3)行业竞争加剧:计算机行业需求较为确定,但供给端竞争加剧或将导致行业格局发生变化;(4)国际环境变化影响:国际贸易摩擦加剧,美国不断对中国科技施压,对于海外收入占比较高公司可能形成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