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工网)
国际商报记者 董鑫
10月2日至5日,2025年CICF中国国际漫画节动漫游戏展与AGF亚洲游戏博览会在广州举办。这一行业盛会不仅是动漫游戏爱好者的狂欢,更被视作全球市场观察中国游戏出海动向的“风向标”。在全球游戏市场增速放缓、国际竞争加剧的背景下,中国自主研发的游戏通过企业创新与政策支持的双轮驱动,正以稳健增长的出海态势突破重围。
近年来,国产游戏在海外市场上越来越受欢迎,尤其是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游戏,不仅吸引了海外玩家,还推动了中国文化的全球传播,尤其是以三国历史和中国古典名著《西游记》为原型的游戏题材在海外大受欢迎。从早期的IP《大话西游》《梦幻西游》,到近几年出海的《率土之滨》(《大三国志》)《黑神话:悟空》等,传统文化元素在国产游戏出海中扮演着愈发重要的角色。同时,部分游戏的角色设计、故事情节安排、建筑设计都融入了众多中国风元素,在全球范围内获得了极高人气,如文化传统游戏《剑网3》《逆水寒》等以中国武侠文化为核心,吸引了许多对中国传统文化感兴趣的国外玩家。
政策层面的强有力支持为游戏出海注入了强劲动力。4月,商务部印发《加快推进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工作方案》,明确将“发展游戏出海业务”纳入试点任务,提出布局从IP打造、游戏制作到发行、海外运营的全产业链,为行业发展指明了方向。随后,占据中国游戏市场近八成份额的广东省发布了《关于推动网络游戏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以全链条、大力度的支持举措按下游戏出海“加速键”——重点扶持AI、游戏大模型等前沿技术研发,推动“游戏+文旅”跨界融合,并设立游戏企业服务中心与游戏出海服务中心,旨在将广东打造为全球游戏产业高地。
企业层面,头部厂商的海外突破成为重要增长引擎。例如,8月腾讯发布的财报显示,得益于Supercell游戏及《沙丘:觉醒》的出色市场表现,今年二季度国际市场游戏收入同比增长35%至188亿元,连续四个季度刷新历史高点,增速创国际市场收入单独披露以来的季度新高,印证了中国游戏产品在全球主流市场的竞争力。
中国银河证券相关报告显示,前7个月,国产自研游戏海外市场收入达111.94亿元,同比增长10.4%。其中,7月国产自研游戏海外市场收入达16.93亿元,同比环比分别增长6.75%、8.18%,增长主要来自长线产品收益与2024年上市新品收入。
业内专家向记者分析称,随着各厂商的不断摸索,游戏出海的模式已逐渐成熟,后续整个自研游戏出海市场有望实现持续高增长。游戏行业价值产出高度依赖供给端的新内容提供,版号数量的提升将持续优化供给端。从近5年的数据来看,全球移动游戏市场的增长速度趋于平缓,行业竞争加剧。在玩法类型上,2024年海外市场流水前200移动游戏中,策略类、消除类、博彩类为前三大品类。体育竞技、沙盒、AR品类也具备一定的拓展机会,但均有较高的进入门槛,中国游戏企业在相关领域的布局力度还相对较小。
分地域来看,上半年,在自研移动游戏海外市场收入地区分布中,美国占比31.96%、日本占比16.20%、韩国占比7.47%,三国合计占比55.63%,依然为主要海外目标市场。此外,德、英、法三国市场合计占比8.78%,欧洲仍为中国游戏出海的重要区域。
分品类来看,在海外市场收入前100位的自研移动游戏中,策略类游戏收入占比43.33%,居首位,较2024年有较大增幅。其次为角色扮演类游戏,占比10.02%,同比略有下降。射击类游戏收入位列第三名,占比8.85%,同比有所上升。模拟经营、放置类游戏收入同比降幅较大,合成类游戏收入占比升幅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