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来源:豹速科技财经
随着竞争日趋激烈,东鹏饮料的“A+H”双平台战略能否帮助其突破增长瓶颈,实现真正的多元化转型,仍需市场检验。
撰稿氢小妹,全文4200字,欢迎点击文首订阅豹速科技财经。
10月9日,东鹏饮料再次向港交所主板递交上市申请,重启港股IPO进程。
这距离其今年4月首次递表仅过去半年,而该公司早在2021年就已成功登陆A股,成为国内“功能饮料第一股”。
此次赴港IPO,东鹏饮料计划将募集资金用于生产基地建设、渠道网络拓展、品牌升级以及国际化战略布局,标志着公司发展进入新阶段。
从最新招股书来看,东鹏饮料近三年业绩增长迅猛,收入年复合增长率达36.5%,净利润增速更高达52%。
2025年上半年,其收入与净利润同比增幅分别达36.4%和37.2%,展现出强劲的短期动能。
不过,在这份亮眼的成绩单背后,东鹏饮料长期面临的“单腿走路”困局依然未解。
作为中国功能饮料市场的销量冠军,东鹏饮料如何平衡短期增长与长期风险,成为投资者关注的核心议题。
1
业绩高增长与市场地位:功能饮料龙头的辉煌与野心
东鹏饮料近年来的业绩增长堪称行业典范。
数据显示,2022年至2024年,东鹏饮料的营收从85.0亿元大幅攀升至158.3亿元,净利润由14.4亿元增至33.26亿元。
这种增长态势在2025年上半年依然保持,营收和净利润同比增长均超过36%。
更深入地分析可以发现,东鹏饮料的增长质量也值得称道。
该公司毛利率呈现逐年稳步上升的趋势,从2022年的41.6%提升至2025年上半年的44.4%。
这一数据表明,东鹏饮料在规模扩张的同时,盈利能力也在持续优化。
毛利率的提升主要源于生产规模的扩大带来的规模经济效应、产品结构优化以及成本控制能力的增强。
与此同时,公司净利率也从2022年的16.9%提升至2024年的21.0%,显示出经营效率的持续改善。
东鹏饮料的市场地位同样令人瞩目。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按销量计,东鹏饮料在中国功能饮料市场自2021年起连续4年排名第一,市场份额从2021年的15.0%增长到2024年的26.3%。
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尼尔森数据显示,2024年东鹏特饮在国内能量饮料市场的销售量占比高达47.9%,意味着几乎占据了半壁江山。
从行业前景看,中国功能饮料市场增长迅速,2019-2024年行业复合增长率达8.3%,远高于软饮整体增速。
有行业分析认为,在消费升级和需求持续的大背景下,功能饮料市场未来仍有望保持稳健增长。
东鹏饮料所处的赛道依然具备较大的成长空间,这为其未来业绩增长提供了行业红利。
2
隐忧凸显:产品单一化与渠道依赖风险
辉煌数据的背后,东鹏饮料的隐忧同样明显。
最核心的问题在于产品结构的单一性。
招股书显示,能量饮料在过去三年中贡献总收入均超过80%,虽然占比从2022年的96.6%下降至2024年的84%,但“一条腿走路”的局面仍未改变。
这种高度依赖单一产品的业务结构,使得东鹏饮料在面对市场变化时显得尤为脆弱。
功能饮料行业本身已经进入了红海竞争阶段,东鹏饮料不仅要面对红牛、乐虎等老牌对手,还需应对新势力品牌与跨界巨头的挑战。
此外,随着消费者健康意识的提升,能量饮料中咖啡因、糖分等成分可能引发的健康担忧,也为行业发展带来了不确定性。
监管部门对饮料配方的要求可能趋严,这些因素都可能对以东鹏特饮为核心产品的公司造成冲击。
渠道结构的变化也是东鹏饮料面临的重要挑战。
东鹏饮料目前已建立起覆盖全国超420万家终端网点的销售体系,但这种强大的经销网络同样带来潜在风险。
2024年,东鹏饮料的销售费用大幅增加,较上年同期增长37.09%。
公司解释称主要原因包括职工薪酬支出增加24.77%,广告宣传费支出上涨54.45%,以及渠道推广费支出增长54.03%。
这些数据反映出,随着销售规模扩大,公司的经营管理成本也在快速攀升。特别是渠道推广费的大幅增加,主要源于公司为推进全国化战略而增加的冰柜投入。
这种高投入虽然短期内能够带动销售增长,但长期可持续性存疑。
经销商模式占据销售主导地位,虽然帮助东鹏饮料实现了全国化渗透,但也导致渠道结构转型困难。
尽管东鹏饮料积极开拓线上与新兴渠道,但传统线下渠道仍贡献绝大部分收入。
这种渠道结构在数字化时代显得相对传统,可能影响公司对终端市场的敏感度和响应速度。
若部分经销商出现合作波动或管理不善,可能影响区域销售稳定性。
此外,庞大的经销商网络也增加了公司对渠道的控制难度,可能影响价格体系和品牌形象的一致性。
原材料成本波动是另一个不可忽视的风险点。
虽然东鹏饮料的毛利率保持稳步上升,但饮料行业主要原材料如白糖、包装材料等价格波动较大,这些因素的任何不利变化都可能对公司的盈利能力产生重大影响。
招股书显示,公司已采取期货套期保值等策略应对原材料价格波动,但完全规避风险并不现实。
3
多元化尝试:寻找第二增长曲线的艰难征程
面对产品单一化的风险,东鹏饮料早已开始多元化布局。
公司近年来积极拓展产品矩阵,试图通过电解质饮料、茶饮料等多元化产品打开市场。
其中电解质饮料品牌“补水啦”表现尤为亮眼,目前已经成为十亿级单品,成为多元化战略中较为成功的尝试。
2024年,“补水啦”系列产品实现销售收入显著增长,显示出良好的市场接受度。
此外,东鹏饮料还推出了乌龙上茶、油柑汁等新产品,试图抓住健康饮品的消费趋势。
公司还积极布局细分市场,针对不同消费场景和消费群体推出定制化产品。
例如,针对运动人群推出的专业运动饮料,以及针对年轻消费群体的创新口味产品等。
这些举措显示出公司对市场趋势的敏锐把握和产品创新能力。
然而,新产品的整体营收贡献仍远低于能量饮料。
多元化战略成效尚待市场检验,东鹏饮料需要更多时间和资源来培育新的增长点。
从行业经验来看,饮料品牌成功实现多元化并非易事。娃哈哈从矿泉水到营养快线的多元化探索,康师傅从方便面到饮品的业务拓展,都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过程。
东鹏饮料的多元化战略面临多重挑战。
一方面,作为功能饮料领域的强者,其品牌形象在消费者心中已经形成固定认知。
消费者对东鹏的品牌联想首先是与能量饮料相关,这种认知优势在功能饮料市场是竞争力,但在拓展其他品类时可能成为障碍。
消费者可能难以将东鹏品牌与茶饮料、果汁等其他品类直接关联,需要大量的市场教育和品牌重塑工作。
另一方面,饮料行业各个细分领域竞争都已十分激烈。
电解质饮料市场有佳得乐、宝矿力等专业品牌占据主导地位;茶饮料市场则有三得利、伊藤园等国际品牌以及康师傅、统一等国内巨头的激烈竞争;果汁市场更是竞争红海。
东鹏饮料需要投入大量资源进行产品研发、品牌重塑和渠道建设,才能在这些市场分得一杯羹。
东鹏饮料在招股书中表示,赴港上市是为“进一步提高公司的资本实力和综合竞争力,提升公司国际化品牌形象,满足公司国际业务发展需要,深入推进公司全球化战略”。
这一表述暗示,国际化可能成为其多元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东南亚市场可能是东鹏饮料国际化的第一站,该地区与中国消费习惯相近,且华人群体庞大,为东鹏饮料的国际化尝试提供了较为便利的条件。
然而,国际市场的游戏规则与国内有显著差异。
东鹏饮料将面临更加复杂的市场竞争环境、不同的消费习惯、更高的运营成本以及陌生的法律法规环境。
如何在国际化过程中找到适合的切入点,是公司需要慎重考虑的问题。
同时,国际化战略需要大量的前期投入,可能对短期盈利能力产生压力。
4
“A+H”双平台战略:东鹏饮料的机遇与挑战
东鹏饮料寻求港交所上市,打造“A+H”双平台融资通道,这一战略背后既有短期考量,也有长期布局。
从短期看,赴港IPO可以为东鹏饮料提供新的融资渠道,支持其全国化、多元化和国际化战略的实施。
招股书显示,募集资金将用于生产基地建设、渠道拓展、品牌推广以及补充流动资金等方面,这些都是公司实现战略目标的关键投入。
从长期看,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可以为东鹏饮料提供更加国际化的平台。
香港上市有助于提升公司治理水平和国际知名度,为全球化战略奠定基础。
同时,“A+H”双平台架构可以为企业提供更灵活的融资渠道和资本运作空间,有利于公司长远发展。
此外,香港市场对消费品公司有更成熟的估值体系,可能帮助东鹏饮料获得更合理的市场估值。
然而,香港资本市场与A股市场在投资者结构、估值逻辑和投资偏好等方面存在差异。
东鹏饮料需要适应这种差异,并向国际投资者证明自己的投资价值。
与A股市场相比,香港市场机构投资者占比更高,投资决策更注重基本面和长期价值,对公司的治理结构、信息披露要求也更为严格。
对于香港市场的投资者而言,他们可能会更加关注东鹏饮料的长期增长潜力和风险管理能力。
产品单一化问题、渠道依赖风险以及行业竞争态势都可能成为投资者关注的焦点。
东鹏饮料需要向市场证明,它不仅仅是一个功能饮料公司,而是一个能够持续成长、适应市场变化的综合性饮料集团。
这需要公司在新品研发、渠道变革和国际化拓展方面拿出实实在在的成绩。
具体而言,东鹏饮料需要展示其多元化战略的进展,证明“补水啦”等新产品的成功不是孤例,而是可复制的模式。
同时,公司需要展示其数字化渠道建设成果,证明其能够适应新零售时代的变化。
在国际化方面,公司需要制定清晰的路线图,并展示对目标市场的深刻理解。
同时,东鹏饮料还需要平衡A股和H股投资者的关系,确保两地市场的协调发展。
这需要公司具备更高的透明度和沟通能力,以及更加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
两地市场的信息披露需要保持同步和一致,投资者关系管理需要更加精细化和专业化。
从行业视角来看,东鹏饮料的港股上市尝试也反映了国内饮料企业的发展趋势。
随着国内市场竞争加剧和增长放缓,走向国际资本市场、寻求全球化发展已成为行业头部企业的共同选择。
东鹏饮料的港股上市进程,将为其他饮料企业提供重要参考。
5
结语
对于东鹏饮料而言,港股上市不是终点,而是新征程的起点。
香港资本市场更严格的监管要求和更国际化的投资者结构,将倒逼东鹏饮料在公司治理、透明度和战略清晰度上进一步提升。
随着国内饮料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东鹏饮料的“A+H”双平台战略能否帮助其突破增长瓶颈,实现真正的多元化转型,仍需市场检验。
东鹏饮料的征程映照着中国消费品牌升级的轨迹——从依靠大单品打天下,到构建多元产品矩阵;从深耕本土市场,到逐鹿全球舞台。
其最终能否真正从“中国的东鹏”成长为“世界的东鹏”,既要看公司战略执行的坚定性,也要看对市场变化的适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