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德龙:中国资产价值重估进程加速 坚持价值投资把握时代机遇

小小MT4 来源:新浪基金 °C 栏目:MT4苹果版下载

  国庆假期之后,A股与港股整体延续上攻势头。节后首个交易日即迎“开门红”,沪深两市放量大涨,上证综指顺势突破3 900点,直逼4 000点关口,创近十年新高;次日出现震荡整理,也在预期之中。本轮行情并非“快牛”或“昙花一现”,而是一轮可持续2–3年以上的“慢牛+结构牛”,但内部分化极其显著。

  领涨者被戏称为“小登股”——以科技、旅游为代表的成长板块,行情不仅贯穿2024全年,更有可能贯穿整轮牛市;而“老登股”——传统周期、金融、地产等——则持续低迷。风格分化的底层逻辑是中国经济正处于深度转型期:旧动能退潮,新动能崛起,“十五五”规划正密集编制,人形机器人、固态电池、低空经济、智能驾驶、创新药、新能源2.0、算力算法、半导体等前沿领域均有望纳入国家级产业目录,享受政策红利。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每一轮技术革命都会孕育一批伟大公司,也对应着巨大的财富机会。

  从时间维度看,A股科技行情已悄然运行十余年,而港股科技板块真正启动不过一年,行情远未结束;从市值维度看,中国头部互联网巨头仍以“万亿人民币”计量,而美国同业已站在“万亿美元”级别,中间仍横亘着汇率与估值的双重差距,未来上行空间可观。当然,局部泡沫不可避免——没有业绩支撑的“概念股”也会被资金短期爆炒,但只要市场整体杠杆可控、整体估值未极端泡沫化,行情就难言见顶。

  行情启动的两大支柱,一方面,政策面与流动性。9月底以来一揽子“稳增长”政策密集落地,央行实施“适度宽松”货币政策,连续降息降准,无风险利率快速下行,权益资产性价比凸显。低利率环境下,股票预期回报率明显高于债券、理财、存款,成为资金再配置的核心方向。另一方面,资金结构大迁徙。过去20年,中国居民财富增值主要靠房地产;随着房价预期逆转、成交萎缩,“地产不败”神话破灭。居民超额储蓄向资本市场转移已成大势,楼市时代宣告结束,股权时代正式开启。对普通人而言,通过持有优质上市公司股票或买入优秀公募、私募基金,分享经济转型红利,是下一轮财富分化与增值的主战场。

  财富增值的三条路径分别是创业——成就不凡,但对普通人门槛极高;继承——可遇不可求;投资——门槛最低、可复制性最强。当工资性收入遇到天花板时,让资本为你工作,是跨越阶层的“常规武器”。A股30多年历史里,涨幅超百倍的公司不下百家,身价过亿、百亿的牛散亦不乏其人。我们不必奢望复制神话,但可以学习他们的共同特征:立足长期,忽略短期波动,与伟大企业共同成长。

  我曾七次赴奥马哈现场参会,并走进巴菲特办公室——没有电脑、只有电话、年报和书籍。他一度不会用iPhone,却靠持有苹果为伯克希尔贡献上千亿美元利润。核心启示:少看盘,多研究产业趋势与公司基本面;拒绝频繁交易、追涨杀跌;学会读财报、做估值,把时间和精力花在“资产产出能力”而非“价格曲线”上。

  当你真正做到“涨不喜、跌不悲”,把研究宏观、行业、公司当作日常,投资就不再痛苦,反而像巴菲特所说“每天跳着踢踏舞去上班”。

  慢牛已至,分化加剧。抓住经济转型受益的方向,选择政策持续加持、商业模式清晰、管理层优秀、估值合理的好公司,或用优质基金间接持有,然后把剩下的交给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