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一览众车)
面对长期的销量低迷和日益增长的盈利压力,保时捷选择对其产品战略进行重大调整。
产品矩阵将有针对性地新增极具品牌特色的内燃机车型。
鉴于市场环境变化,定位高于Cayenne的原计划纯电动全新SUV系列将率先推出内燃机及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
现有内燃机车型将延长市场生命周期,换代车型已纳入这些产品的周期规划。
原定于 2030 年代推出的电动平台研发计划将重新调整时间表。
现有纯电动车型系列将持续更新。
这些举措旨在提升未来财年的财务业绩,但短期内会产生额外的大额折旧与准备金。
近日保时捷宣布重大战略调整,在将延后部分纯电动车型的上市计划的同时,重新聚焦内燃机与混合动力车型。原定于2030年代推出的电动平台研发计划,也将重新规划时间表,并与大众汽车集团旗下其他品牌协同进行技术重构。
不过,保时捷确认,其现有的电动化产品矩阵,包括Taycan、Macan、Cayenne在内的纯电车型都将继续保持更新。
而在燃油车矩阵上,董事会决定,现有内燃机车型将延长市场生命周期,换代车型也将被纳入这些产品的周期规划,针对现有产品矩阵,保时捷还将新增极具品牌特色的内燃机车型。
保时捷确认,Panamera与Cayenne等现有车型的内燃机及插电式混合动力版本将继续供应至2030年代。
同时担任保时捷和大众汽车首席执行官的奥博穆(Oliver Blume)评价称:“这些决策延续了既定的战略举措,有助于我们打造更均衡的产品组合。在当前动荡不定的市场环境下,此举将提升我们的灵活性与市场地位。通过内燃机、插电式混合动力以及纯电动车型的多元组合,我们希望全面满足客户的需求。”
此次调整的关键举措之一,是新增品牌标志性的燃油车型。此前计划推出的、定位高于卡宴的全新SUV系列,原本拟完全采用纯电驱动,鉴于当前市场环境,该系列上市初期将仅提供燃油版及插混版本。据悉,这款超豪华SUV内部代号为K1,最初计划作为纯电动车型推出,但现在不得不有所调整。
让保时捷调整战略的主要原因在于财务数据的变化,保时捷在电动化转型过程中成本正在急剧攀升。
2024年其电动车型研发投入占总支出的比例已从2021年的15%飙升至37%,导致整体利润率从18.3%降至14.5%。此次调整中,保时捷决定将原定2030年推出的SSP电动平台研发推迟至2032年,预计可节省约50亿欧元的资本支出。
保时捷方面坦言:我们需要在技术理想主义与商业现实主义之间找到平衡点。
不过,在产品战略变革带来预期中的正面影响之前,保时捷母公司大众汽车集团却提前预告这次战略调整的损失。大众汽车集团预计,该改革将使其遭受约51亿欧元的损失,仅保时捷在今年的营业利润损失将高达18亿欧元,目前大众汽车集团持有保时捷75.4%的股份。
因此,大众和保时捷也分别下调今年利润率目标,其中,集团将其营业利润率预测从5%下调至2%-3%。保时捷最新预测的2025年营业利润率将不超过2%,远低于之前预测的5%-7%,值得一提的是,这也是保时捷今年第四次下调业绩预期。
在中国市场上,保时捷在电动化表现未达到预期。从2022年开始,保时捷在中国的销量已经连续三年下滑。2024年,保时捷在全球市场共计交付了310718台。同比下滑3%。
2025年第一季度保时捷全球交付新车71470辆,同比下滑8%。其中,中国市场交付9471辆,同比大幅下滑42%,全球销量占比从巅峰时期的30%骤降至13.25%。德国本土市场为7495辆,同比下滑34%;而北美市场则以20698辆的交付量稳居全球第一,同比增长37%。
2025年上半年,保时捷在全球共交付146391辆汽车,同比下降6%;在中国市场交付21302辆汽车,同比下降28%,降幅远超其他市场。
2024年底,保时捷还被曝将开启中国区裁员,正式员工和外包员工的裁员比例分别为10%和30%,补偿方案为“N+6”。随后,保时捷中国否认了中国区裁员及相关信息,但承认内部组织架构在进行优化重组。保时捷官方表示,正在提升各部门及项目的效率和优化成本,根据实际情况,相关措施涉及间接和直接人力成本。
保时捷官方曾表示,中国销售疲软以及正在进行的车型改造拖累了整体业绩。作为应对策略的一部分,2025年,保时捷将在中国大幅削减本地经销商网络。预计保时捷在华销售网点将从2024年1月的150家左右,到2026年底减少至100家左右。
保时捷还承认“电动汽车增速比计划的要慢。”简单概括就是他们对电动汽车的兴起过于乐观,主要还是低估中国新能源汽车崛起速度。作为保时捷近年来最重要的利润来源,中国市场正受到本土品牌崛起的冲击。
由于电动化转型策略遇阻,面对市场变化和消费者需求,保时捷正积极调整方向,重拾燃油与混动车型。保时捷确认将推出更多燃油和插电式混合动力系统的新车型,并扩大其个性化定制项目,以应对销量下滑的挑战。
报告订购咨询
电话:18676695257
邮件:service@yilanzhong.com
一览众咨询电动汽车报告(2025)
《2024-2030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调研投资前景报告》
《2024-2030年中国新能源物流车市场调研投资前景报告》
《2024-2030年电动工程机械市场调研及投资前景报告》
《2024-2030年电动工程机械小三电市场及企业调研报告》
《2024-2030年电动卡车市场调研及投资前景报告》
《2024-2030年电动重卡市场调研及投资前景报告》
《2024-2030年电动矿卡市场调研及投资前景报告》
《2024-2030年电动叉车市场调研及投资前景报告》
《2024-2030年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及BMS市场及企业调研报告》
《2024-2030年全球及中国固态电池市场及企业调研报告》
《2024-2030年钠电池产业链调研及投资前景报告》
《2024-2030年中国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市场调研及投资前景报告》
《2024-2030年中国电动汽车充电桩市场及企业调研报告》
《2024-2030年中国电动汽车充电枪市场及企业调研报告》
《2024-2030年中国电动汽车充电模块市场及企业调研报告》
《2024-2030年中国电动汽车换电产业链调研及投资前景报告》
《2024-2030年中国电动汽车快充产业链调研及投资前景报告》
《2024-2030年中国低速电动汽车市场调研及投资前景报告》
《2024-2030年动力电池回收及利用市场前景及投资报告》
一览众电动零部件报告(2025)
《2024-2030年电动汽车高压连接器市场及企业调研报告》
《2024-2030年电动汽车高压继电器市场及企业调研报告》
《2024-2030年电动汽车高压熔断器市场及企业调研报告》
《2024-2030年电动汽车高压线束市场及企业调研报告》
《2024-2030年电动汽车电驱动市场及企业调研报告》
《2024-2030年电动汽车电机市场及企业调研报告》
《2024-2030年电动汽车减速器市场及企业调研报告》
《2024-2030年动力电池结构件市场及企业调研报告》
《2024-2030年动力电池箱体市场及企业调研报告》
《2024-2030年动力电池胶粘剂市场及企业调研报告》
《2024-2030年电动汽车汇流排市场及企业调研报告》
《2024-2030年电动汽车驱动电机绝缘材料市场及企业调研报告》
《2024-2030年电动汽车薄膜电容器市场及企业调研报告》
《2024-2030年电动汽车高压配电盒(PDU)市场及企业调研报告》
《2024-2030年电动汽车车载充电机(OBC)市场及企业调研报告》
《2024-2030年电动汽车整车控制器(VCU)市场及企业调研报告》
《2024-2030年电动汽车DC-DC转换器市场及企业调研报告》
《2024-2030年电动汽车车载电源市场及企业调研报告》
《2024-2030年电动汽车小三电市场及企业调研报告》
《2024-2030年电动汽车热管理市场及企业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