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尔眼科:增长光环难掩盈利质量下滑与扩张阵痛

小小MT4 来源:市场资讯 °C 栏目:MT4苹果版下载

(来源:财评社)

出品 | 财评社

文章 | 宝剑

编辑 | 笔谈

2025年上半年,爱尔眼科(300015.SZ)在复杂多变的宏观环境与医疗行业深化变革的背景下,依然交出了一份令人瞩目的经营答卷。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15.07亿元,同比增长9.12%,延续了近年来稳健增长的态势,展现出强大的品牌号召力与市场渗透能力。更为可贵的是,在收入规模持续扩大的同时,公司核心盈利能力显著增强,扣非归母净利润达到20.40亿元,同比增长14.30%,远超归母净利润0.05%的增幅,充分说明其主营业务的经营质量正在稳步提升,内生增长动力强劲,高质量发展路径清晰可见。

从业务结构来看,爱尔眼科的业绩增长并非依赖单一板块的短期爆发,而是呈现出多点开花、结构优化的良性格局。其中,屈光项目实现收入46.18亿元,同比增长11.14%,成为拉动整体增长的重要引擎。这一亮眼表现的背后,是公司前瞻性地推动技术升级与服务创新。通过率先引进蔡司新一代全飞秒设备VISUMAX 800,并推广SMILE pro、全光塑、全飞秒4.0等高端术式,爱尔眼科不仅提升了手术的精准度和安全性,更显著改善了患者的视觉体验与满意度。这种以技术进步驱动“量价齐升”的策略,成功实现了对行业“内卷”困境的突围,将价格竞争转化为价值竞争,巩固了其在高端屈光市场的领先地位。与此同时,视光服务板块同样表现抢眼,实现收入27.20亿元,同比增长14.73%。这一高增长得益于公司“5P近视防控模式”的深入推广,该模式通过构建预防、检查、控制、干预、跟踪的全流程闭环管理,有效满足了社会对青少年近视防控日益增长的需求。此外,公司积极拓展小儿眼病、视觉训练及老花矫治等新兴服务项目,进一步拓宽了视光业务的服务边界,为未来持续增长培育了新的动能。

在传统优势项目白内障方面,尽管受到政策环境与行业价格波动的影响,收入增速相对平缓,实现17.81亿元,同比增长2.64%,但公司并未被动应对,而是主动推进产品结构升级。通过大力发展屈光性白内障手术,加大高端多焦点、散光矫正等晶体的应用比例,爱尔眼科成功提升了单例手术的价值贡献,有效对冲了基础手术增长放缓的压力。这一战略调整不仅体现了公司对市场需求变化的敏锐洞察,也展现了其在复杂市场环境下灵活应变的经营智慧。此外,眼前段与眼后段项目分别实现10.31亿元(+13.1%)和7.85亿元(+9.0%)的收入增长,各业务板块均衡发展,共同构筑了公司稳健增长的坚实底座。

支撑上述业务增长的,是爱尔眼科持续扩张且日益完善的医疗网络布局。截至2025年6月末,公司在国内已拥有355家医院和240家门诊部,同时通过控股香港亚洲医疗、美国MING WANG眼科中心等机构,稳步推进全球化战略。2025年上半年,公司境内外169家眼科中心合计贡献收入15.17亿元,同比增长16.50%,占总收入的比重持续提升,国际化布局的成效日益显现。这一“1+8+N”分级诊疗体系的深化建设,不仅增强了公司的规模效应与品牌影响力,也为优质医疗资源的下沉与可及性提升提供了有力保障,进一步巩固了其作为行业龙头的市场地位。

从运营效率与财务健康度来看,爱尔眼科的表现同样可圈可点。2025年上半年,公司经营性现金流净额高达34.02亿元,同比增长19.65%,现金流表现强劲。经营性现金流净额与归母净利润的比值达到166%,与EBITDA的比值为88%,均较2024年有所提升,表明公司盈利的“含金量”极高,主营业务造血能力强大。期末账面货币资金达52.5亿元,为后续的医院改扩建、市场扩张以及技术研发提供了充足的资金储备,财务结构稳健,抗风险能力突出。在费用管控方面,公司持续优化管理,销售费用率同比下降1.5个百分点至9.1%,财务费用率下降0.6个百分点至0.4%,研发费用率虽微降0.1个百分点至1.4%,但绝对投入仍在增加,显示出公司在提升效率与保障创新投入之间的良好平衡。

尤为值得关注的是,爱尔眼科在科技创新与组织变革方面的前瞻布局,正为其长期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公司加速推进“AI+眼科”战略,启动“AI眼科医生”智能体研发,并已整合28个高质量眼科专病数据集,涵盖超10万例稀缺病历。通过与中科院计算所、华为云等科技巨头的深度合作,公司在AI辅助诊断、远程医疗、智能管理等领域的探索不断深入,有望在未来显著提升医疗服务的效率与质量,实现数字化与智能化的全面转型。同时,公司成立组织变革小组,打破传统行政区划壁垒,推动“以强带弱、以快带慢”的协同发展模式,已成立湘赣区、秦晋区、鄂豫区等跨省管理单元,并深化“同城一体化”管理。这一系列组织变革举措,旨在优化资源配置,提升管理效能,为全国性网络的精细化运营奠定坚实基础。

然而,在充分肯定爱尔眼科优秀经营业绩的同时,也必须客观审视其当前面临的挑战与需要修正的事项。

首先,尽管扣非净利润增长亮眼,但归母净利润同比仅增长0.05%,增速显著低于营收增长。这主要源于非经常性收益的大幅缩减——政府补助同比减少81.22%,从上年同期的8964万元大幅降至1683万元。虽然这一波动不影响主营业务的盈利能力,但也提醒投资者关注公司盈利结构的稳定性,未来需进一步提升核心业务对整体利润的贡献比例,降低对非经常性损益的依赖。

其次,公司整体的盈利能力指标出现小幅下滑。2025年上半年,毛利率为48.6%,同比下降0.9个百分点;归母净利率为19.3%,同比下降1.7个百分点。这一现象主要归因于部分新并购医院尚处于培育期,毛利率仍在提升过程中,同时新建医院的折旧摊销增加,以及为提升医疗质量而进行的屈光设备升级导致的折旧成本上升。这表明公司在快速扩张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面临短期成本压力与整合挑战。未来,公司需加强对新设及并购医院的运营管理,加快其盈利爬坡速度,同时优化资本开支节奏,以实现扩张速度与经营效益的更好平衡。

此外,尽管第二季度单季营收和扣非净利润仍保持正增长(Q2营收54.81亿元,yoy+2.5%;扣非归母净利润9.80亿元,yoy+4.0%),但增速较第一季度有所放缓。这可能反映出在宏观经济环境与消费情绪的影响下,部分非刚性、高单价的医疗服务需求增长出现边际放缓的迹象。公司需持续关注市场动态,灵活调整营销策略,强化客户粘性,以应对潜在的消费复苏不达预期风险。

爱尔眼科2025年上半年的经营业绩充分彰显了其作为行业领军企业的卓越实力与战略定力。在屈光与视光业务的强劲引领下,公司实现了营收的稳健增长与核心盈利能力的显著提升,医疗网络持续完善,现金流充沛,科技创新与组织变革同步推进,为长期可持续发展构筑了坚实护城河。

尽管面临短期利润增速放缓、利润率承压以及扩张成本增加等挑战,但这些问题均属于企业在高速成长与战略转型过程中的阶段性现象,其根本原因在于公司主动加大投入以夯实长期竞争力。

随着屈光新术式的持续放量、白内障产品结构的优化、国际化布局的深化以及AI赋能效应的逐步显现,爱尔眼科有望在巩固现有优势的基础上,进一步打开成长空间,继续引领中国眼科医疗行业的高质量发展。

有券商预测其2025-2027年营收复合增速超13%、归母净利润复合增速超16%的强劲前景,以及当前合理的估值水平(对应2025年PE约31倍),爱尔眼科无疑是值得长期关注与持有的优质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