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家信托公司半年度业绩披露,部分净利增速达24%,部分亏损幅度超200%

小小MT4 来源:市场资讯 °C 栏目:MT4苹果版下载

  财联社8月29日讯(编辑 李响)2025年上半年,信托行业在严监管与深转型的双重作用下,呈现“整体调整、头部领跑、特色突围”的特征。

  据财联社梳理,目前是上市公司或控股股东为上市公司的信托机构有13家(剔除已退市的中航信托),其中自身为上市公司的有3家(山东信托、建元信托、陕国投信托),控股股东为上市公司的有10家(含国投泰康信托、爱建信托、江苏信托等)。

  截至8月28日,国网英大、陕国投、江苏国信中粮资本等多家上市公司披露的半年报数据显示旗下信托的经营状况,头部信托机构凭借转型先发优势实现逆势增长,如英大信托以13.62亿元净利润(同比增长24.36%)跻身行业前三;部分信托转型有所突破,如陕国投信托、江苏信托、中粮信托在标品转型、产融结合、特色赛道上取得一些成果。

  从信托行业整体表现来看,截至目前53家披露半年报的信托公司中,合计净利润同比下降2.83%,4家机构出现亏损,五矿信托净利润跌幅超200%。尾部机构则处境艰难,6家营收不足1亿元。头部机构依托资源积累与业务创新领跑,上半年7家机构净利润突破5亿元。

  业内人士指出,传统业务领域竞争日趋激烈、服务报酬走低,叠加转型所需的成本费用增长,现阶段信托公司业绩仍面临挑战;行业转型对信托公司深挖自身资源禀赋、打造新盈利点提出了更高要求;半年报数据背后的行业洗牌,既是标品信托崛起与非标业务收缩的结构性变革,也是监管政策重塑行业生态的深刻体现。

  各信托公司分化明显,差异化助力业绩提升

  从信托上市公司半年报来看,差异化优势已成为头部机构的核心竞争力。

  比如,国网英大依托国家电网的资源禀赋,在能源、基建领域构筑起独特竞争壁垒,上半年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达14.44亿元,营业总收入19.41亿元稳居行业第二,其“产融结合”模式更被业内奉为转型标杆。

  江苏信托作为江苏国信的核心金融板块,上半年实现营收18.37亿元(同比增长3.74%),利润总额17.56亿元,在能源信托和区域金融服务中持续巩固地位。

  中粮信托则紧扣农业产业链,推进土地流转信托项目,并创新开展“乡村振兴+慈善信托”模式,目前其资产服务信托规模达3520亿元,财富中心管理规模较年初提升25%,彰显出特色信托的成长潜力。

  而服务信托与创新业务的突破同样亮眼。以中信信托为例,其上半年中标的金科股份破产重整服务信托,受托规模超1500亿元,这一案例充分彰显了信托制度在风险处置领域的独特价值。

  这种转型路径的差异,最终也反映在财务数据的分化上。

  第三方机构用益信托网的统计数据显示,上半年披露业绩的52家信托公司中,净利润排名前五的信托公司,贡献了全行业40%以上的利润,其中中信信托以15.67亿元净利润居首,英大信托13.62亿元位列第三;与之相对,五矿信托上半年净利润为-2.67亿元(同比下降241.77%),兴业信托净利润为-5.63亿元。

  “分化或部分源于转型成本的巨大差异”,有业内人士分析,头部公司在估值核算、系统运营、信息安全等合规与科技领域的投入显著增加;而尾部机构既无力承担转型成本,又失去了传统业务支撑,陷入“转型与不转型两端受困”的局面。

  标品信托“接棒”非标,成上半年业务增长核心引擎

  上半年,标品信托取代传统非标业务,成为信托行业增长的核心引擎,头部上市公司的增幅尤为明显。

  从中粮信托半年报可见,其标品资管业务规模已达1260亿元,较年初增长19%,并构建起覆盖现金管理类、纯债类、增厚收益类的全品种产品矩阵。陕国投信托的转型成效更为突出——凭借近80%的标品业务占比,公司不仅实现7.26亿元净利润(同比增长5.74%),管理信托规模也稳步攀升至5860.64亿元。

  标品产品发行量加大,成为上半年信托转型的重要特征。用益信托研究院统计数据显示,上半年标品信托累计发行9850款,合计规模2949.27亿元,部分月份单月发行规模超400亿元。“投资类产品类型的多样化,是支撑行业规模的重要力量。”用益信托研究员帅国让对财联社分析,一方面,资本市场活跃为混合类及权益类产品提供了良好投资环境,直接推动信托资金流入;另一方面,上半年投向基础产业领域的产品成立规模达1683.45亿元,环比高增25.80%。

  “财政部2024年底提前下达万亿级地方债额度,还新增6万亿元隐性债务置换额度,这为2025年上半年城投平台融资提供了缓冲空间。”帅国让补充道,尽管监管部门通过窗口指导严控新增政信业务,但部分信托公司仍通过隐性债务置换类等合规项目审慎展业,为基础产业领域业务提供了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