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基ETF,不基础的基础款

小小MT4 来源:新浪基金 °C 栏目:MT4苹果版下载

  摘要:或许也是适合普通人的长期主义

  8月以来,A股市场好消息不断:8月13日,沪深京三市单日总成交额时隔将近半年时间重返2万亿元;8月18日,上证指数的总市值首次突破100万亿元大关;8月22日,上证指数又在收盘时突破3800点,创下近十年新高。

  在兴奋于火热行情的同时,有些朋友可能陷入纠结:眼看着指数一路攀升,不及时进场担心错失行情,可真要下决心买入,又会发现看似“机会遍地”,实则“赚钱不易”。在投资情绪愈发高涨之际,或许我们应该冷静思考,什么会是更适合我们大多数人的应对之策?

  与其追逐热点,不如紧扣核心

  回看市场过去几轮主要的上涨行情,无论是2007年的“煤飞色舞”、2015年的“互联网+”、2020-2021年的医药消费新能源“三朵金花”,还是2023上半年的AI浪潮,好似每一轮行情的展开,都伴随着某个“主线板块”的爆发式增长,成为驱动市场热度、承载资金共识的核心引擎。

  然而,随着A股投资标的日渐丰富,市场结构分化、风格轮动加剧的特征也愈演愈烈,想要准确识别主线的难度在不断加大。以2025年至今的行情为例,在政策鼓励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的催化下,从年初的DeepSeek、人工智能,到二季度的半导体国产替代、机器人、创新药等,科技成长主题下的细分板块此起彼伏。另一方面,在上半年经济复苏预期不明晰的背景下,具备高股息、低估值的防御型资产也迎来反弹。

  “题材快速轮动+板块内部分化”的双重特征,意味着即便我们押对了方向,也可能因标的选择偏差或入场时机误判,最终与主线行情失之交臂。更关键的是,我们对主线的判断往往是事后回溯的结果,当市场完整走完一轮行情后才会恍然大悟,但此时再想介入,或许就已错过了布局的较优窗口。

  这一点在行情启动初期尤为明显。

  国信证券在研报中曾指出“市场在上涨初期往往伴随行业的高速轮动,行业轮动的速度越快,就越难以通过市场主线的思维捕捉”。从其测算的数据结果来看,在2015年初、2019年初、2022年3季度与2024年9月四次上涨行情期间,A股行业轮动指数波动明显,直至今年7月仍然维持宽幅震荡,或也从某种角度印证了如果仅靠追逐题材和行业轮动进行投资,确实面临着一定的挑战性。

  图:A股行业轮动指数与万得全A指数走势

  那么,有没有什么方法不仅操作简单还能尽量不踏空?

  抓重点、抓核心的宽基ETF或许是一种适合大多数人的解法——

  首先,A股目前的宽基体系主要依据指数市值层次构建。通过选择宽基,可以将较为复杂的市场走势,简化为对市值风格(如大小盘、价值成长等)轮动占优趋势的大致判断,进而帮助我们减少数量众多的行业主题板块带来的干扰,降低决策难度。

  其次,热门主线板块通常可能会在“戴维斯双击”下实现估值的迅速抬升,一旦业绩表现或发展前景不及预期,后续可能将会面临更大的回调压力。相比之下,宽基指数因成份股横跨多个板块,大多具有广泛的市场代表性,部分核心宽基指数成份股更是集结了中国优质资产代表,不仅基本面相对稳健,内部的行业轮动效应也有望降低指数整体波动,分散投资风险。

  比如自2024年“924”行情以来,Wind数据显示,沪深300指数最大回撤仅为-15.67%,而同期31个申万一级行业中,有23个行业的同期最大回撤超过-16%。

  此外,宽基ETF风格定位明确、投资方向透明、代表性强,能够尽可能帮助我们把握市场整体性机会。在交易机制上,场内宽基ETF可以像交易股票一样实时买卖,有对应联接基金产品的,也方便了没有股票账户的场外投资者,具有更高的流动性,便于我们根据市场变化随时调整仓位,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总而言之,当我们总感觉自己错过市场机会的时候,或许是没有把握好投资方向或者节奏,在长期投资的棋局中,与其去预测和追逐下一个风口,不妨借助宽基ETF构建投资组合。

  基本款也有多元搭配思路

  当前A股市场已形成了相对丰富完善的规模类宽基指数体系,不同宽基指数之间因其不同的编制法则和代表的投资风格而各具特色,风险收益特征也不尽相同,在投资时,我们可以尽量选择成份质地较优、并且与自身风险偏好契合的标的指数。

  比如大家耳熟能详的沪深300指数、中证A500指数,就是基于市值或行业筛选成份股,没有行业、主题偏见,均衡广泛覆盖A股核心资产,比较适合将其作为底仓配置资产长期持有,助力全面把握A股整体布局机遇。

  如果具有一定风险承受能力,想要增强进攻性,不妨关注涨跌幅限制20%的高弹性板块的宽基指数,比如科创板系列指数、创业板系列指数,以及双创相关指数。

  如果不满足于配置A股,也可以看看与其资产互补性相对较强的港股市场。较好兼顾港股传统龙头与新兴经济佼佼者的港股通50指数或同样值得关注。

  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投资目标与偏好选择对应的宽基指数,在确定好标的指数之后,或可以优先考虑规模更大的ETF基金,产品的规模一方面反映了市场的认可程度,另一方面也能保证拥有良好的交投活跃度,或能够更好的应对大额资金赎回带来的冲击。

  针对前面提及的三类宽基指数,下面也为大家整理了对应的投资工具可供参考——

  1、沪深300ETF(510300)| 联接基金:A类460300 /C类006131

  目前A股市场规模居首的ETF,截至8月25日,最新基金规模达4182亿元。产品标的指数沪深300指数以5.54%的上市公司数量,贡献了A股54.82%、80.97%、75.29%的总市值、归母净利润与现金分红总额,成份股质地出众、龙头效应显著。

  此外,近十年来指数成份股中电力设备、电子、生物医药等新兴行业占比不断提升,较为充分反映了我国经济结构变迁,或是投资者把握A股核心资产的优势品种之一。随着本轮市场回暖,沪深300指数8月25日收盘价来到2022年7月6日以来高点。

  在规模与流动性优势下,沪深300ETF(510300)持续成为市场配置核心宽基的人气品种。截至2024年底,沪深300ETF(510300)最新持有人户数超79.29万户,不仅创其成立以来新高,同时也是同期市场仅有的持有人户数超70万户的追踪沪深300指数的ETF,深受投资者青睐。

  2、A500ETF华泰柏瑞(563360)| 联接基金:A类022438 / C类022439

  市场首批且目前同类规模居首的中证A500ETF,截至8月25日,最新基金规模211亿元。标的指数中证A500指数作为新一代宽基标杆,优先选取三级行业自由流通市值较大的证券作为样本,强调细分行业龙头重要性,同时创新纳入ESG评价、互联互通筛选标准,与现有宽基指数形成差异化布局,多维度刻画了中国经济转型过程中核心资产的整体表现。

  不同于传统宽基指数较高的金融地产板块占比,中证A500指数含“新”量十足。成份股权重板块广泛覆盖工业(21.60%)、信息技术(16.41%)、原材料(10.49%)、医药卫生(8.15%)等高成长板块,新经济相关产业合计权重占比超六成,有望持续受益于新经济领域广阔的成长前景。

  Wind数据显示,截至8月25日收盘,中证A500指数点位创下2022年7月11日以来阶段新高。

  3、科创板ETF(588090)| 联接基金:A类011610 / C类011611

  市场首批跟踪科创50指数的ETF,标的指数成份股高度聚焦半导体产业,以申万二级行业分类,半导体权重占比高达60.64%,前五大权重股分别为中芯国际寒武纪-U、海光信息澜起科技中微公司,均为半导体行业研发实力突出的龙头个股。

  在今年二季度以来半导体、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利好催化下,Wind数据显示,科创50指数点位升至2022年2月1日以来新高。

  4、港股通50ETF(513550)

  市场首只跟踪港股通50指数的ETF,前五大权重股分别为腾讯控股、汇丰控股、阿里巴巴-W、建设银行、小米集团-W,既纳入了传统金融行业的大市值龙头,也囊括了港股中具有代表性的新经济巨头,或是捕捉港股新经济龙头成长机遇的重要配置选项。

  得益于指数成份股对于港股各领域优质核心的较广泛均衡覆盖,截至8月25日收盘,港股通50指数点位同样创下近四年来新高。

  在国内经济复苏、流动性改善与资本市场制度优化等多重利好预期下,中国核心资产正逐渐展现出愈发清晰的投资价值,在此过程中,能够较好反映经济整体表现的优质核心宽基指数或仍值得长期关注。

  在最后,还有两个投资注意事项也给大家一同附上。

  一是在使用宽基ETF进行资产配置时,尽可能确保与其他资产保持较低相关度,避免由于投资风格过度相似影响风险分散效果;二是宽基ETF更适合长期持有,频繁操作不仅容易增加交易成本,甚至还可能导致“反向择时”。

  风险提示: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