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潘婷每经编辑|张益铭
近期,A股市场持续回暖。记者注意到,进入8月以来,已有包括民生银行、华夏银行等在内的十多家金融机构陆续发布公告,重申信用卡资金严禁流入股市等投资领域。
事实上,监管部门此前早已发文明确信用卡资金不能用于购房、投资等领域。2022年6月发布的《关于进一步促进信用卡业务规范健康发展的通知》提出,要严格管控资金流向,信用卡资金不得用于偿还贷款、投资等领域,严禁流入政策限制或者禁止性领域。
“信用卡资金本质是短期消费信贷,若被长期占用用于投资,将扭曲信贷结构,影响银行流动性管理。”8月19日,针对银行陆续发布公告再次提醒信用卡资金严禁流入股市的情形,博通咨询首席分析师王蓬博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
违规用于股票等非消费领域有可能交易失败
8月1日,陕西农信发布公告,再次明确“信用卡资金不得用于投资理财领域,如购买股票、基金、期货、理财产品、虚拟币、投资性贵金属、股权投资及其他权益性投资等”。
公告指出,若信用卡资金用于以上或其他非消费领域,则有可能交易失败。对于持卡人违规用卡、出现监管机构规定或该行(社)认定的风险特征的,该行(社)将对信用卡账户采取包括但不限于警示提醒、提前终止分期、降额、限制交易、止付等风险管控措施。
此外,陕西渭滨农商行、神木农商行、凤翔农商行、安康农商行等近10家农商行纷纷转发。
另外,8月5日,民生银行发布《新增信用卡预借现金受控金额的公告》,从9月18日起,民生银行将信用卡预借现金转账业务纳入该行信用卡资金受控金额,对该受控金额进行资金用途管理。公告强调,信用卡资金受控金额,为转入民生银行借记卡内的信用卡透支资金,不得用于购房、投资、生产经营、归还贷款及信用卡、博彩及其他违规领域,否则可能导致交易失败。
事实上,这已经不是首次大批银行对信用卡资金流向进行限制。去年10月以来,多家国有大行、股份行以及地方性银行发文严禁信用卡资金流入股市。
去年10月9日,闽清农信联社发文严禁信贷资金入市,“近期股市回暖势头强劲,但务必牢记,不得将信贷资金流入股市、债券、期货及理财市场,一经发现将按合同约定提前收回贷款”。
今年5月,农业银行信用卡中心发文提醒,信用卡资金不得用于偿还贷款、投资(包括但不限于金条等投资性贵金属、股票、期货、理财、基金、有现金价值的人身保险)等领域,严禁流入政策限制或者禁止性领域。另外,建设银行、兴业银行、广发银行等多家银行也曾发布公告,明确禁止信用卡资金流向黄金、股票等投资领域,违者将面临管控措施。
业内:信用卡资金若被长期占用用于投资,将扭曲信贷结构
2022年6月发布的《关于进一步促进信用卡业务规范健康发展的通知》提出,要严格管控资金流向,信用卡资金不得用于偿还贷款、投资等领域,严禁流入政策限制或者禁止性领域。
同时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收单机构、清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对套现、盗刷等异常用卡行为和非法资金交易的监测分析和拦截机制,对可疑信用卡、可疑交易依法采取管控措施,持续有效防控套现、欺诈风险,防范信用卡被用于违法犯罪活动。
那么,为何近期银行会陆续发布公告,再次提醒信用卡资金严禁流入股市?
“当前A股市场回暖、投资者热情上升,部分持卡人试图通过信用卡套现或预借现金转入借记卡后违规流入股市,存在资金脱实向虚的风险。”王蓬博对记者表示,监管机构长期严禁信贷资金用于非消费领域,银行此时集中发声既是落实《关于进一步促进信用卡业务规范健康发展的通知》等监管要求,也是在市场情绪升温背景下进行风险提示,强化合规导向的体现。
王蓬博指出,信用卡资金本质上是短期消费信贷,若被长期占用用于投资,将扭曲信贷结构,影响银行流动性管理。对于持卡人来说,违规使用信用卡资金炒股,可能导致交易失败、账户被限制使用、信用卡降额、分期提前终止、账户止付等;更严重的是,相关违规记录可能被纳入征信系统,影响个人信用评级。
记者注意到,近年来,银行信用卡发卡量持续收缩。今年8月15日,央行发布的《2025年第二季度支付体系运行总体情况》显示,截至二季度末,全国共开立信用卡和借贷合一卡7.15亿张,相比于2024年末的7.27亿张减少1200万张。数据显示,自2022年达到高位以来,全国开立信用卡和借贷合一卡数量持续下降。截至2025年6月末,信用卡发卡量连续11个季度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