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变电工新能源如何掌舵储能未来?

小小MT4 来源:北极星储能网 °C 栏目:MT4苹果版下载

储能市场化创新应用论坛

综合能源服务与零碳园区论坛

王老师18911725159

文丨北极星储能网

作者丨清稚

最新数据显示,储能调度利用正在攀升。但面向更大规模的新能源并网挑战,储能技术产品还要打磨。

随着电力市场相关政策调整,储能市场竞争开始进入新阶段。尤其在2025下半年,储能价格开始稳中有升,低价内卷逐步得到改善,运行稳定性与收益能力将成为储能产品实力竞争的核心。作为电力电子技术前沿代表,特变电工新能源在EESA储能展期间带来的几款产品,已经揭示了储能PCS技术迭代升级方向。

价值重构期,组串式与交直一体迎风口

为了满足储能降本、提升度电收益的需求,储能系统整体在朝向大容量趋势演变,这也驱动了PCS的大功率发展步伐。根据北极星储能网了解,近两年组串式储能产品需求迅速攀升,尤其在2025年央国企集采中,组串式储能需求占比达到20%~25%。这种数据变化的背后,其实是市场对储能效能与安全的选择。

对于集中式储能来说,将多个电池簇在直流侧并联汇入一个储能变流器,长此会导致电池簇间不一致性被放大,继而影响储能系统整体运行性能与收益,甚至在汇集过程或充放电后的自均衡过程还会产生热失效风险。

对比之下,组串式集成方案则是将每个电池簇连接一个储能变流器,可以实现对电池的簇级管理、严密监控电池运行状态,既能降低安全风险、更能避免木桶效应,最终提高储能系统可用率。

面对储能电芯容量日益增大的发展趋势,特变电工新能源推出了430kW大功率组串式储能变流器,适配600Ah+大容量储能电芯及314Ah电芯并簇方案。该产品采用全智能液冷高密度紧凑设计,较上代产品体积功率密度提升35%,重量功率密度提升43%。而且,特变电工新能源的组串式储能系统采用簇控技术,助力储能系统的转换效率较集中式储能提升2.2%、年放电量增益超8%,显著提升储能整体经济性。

不过,除了功率变大之外,储能系统形态也有了新的变化,当前市场上的交直流一体化方案正日益增多。在特变电工新能源储能产品线总经理赵亮亮看来,这种趋势背后原因主要体现在两方面。

一方面,传统分舱模式储能系统解决方案直流电缆长期外露,存在拉弧、短路等隐患。而交直流一体储能系统则采用了“直流不出柜”设计,将直流组件、线缆内置液冷防护环境,继而从物理根源杜绝风险点。搭配“预、泄、消”的三层满配设计,还可以进一步助力构建储能“零隐患”安全护盾。

另一方面,交直流一体的方案可以省去PCS舱占地和现场直流接线环节,不仅可节约项目占地面积,还可以节省80%的安装时间和50%调试时间,大幅降低建设和运维成本。

不过,从储能产品价值来讲,充放效率是衡量度电收益的标准;而从市场应用来说,储能系统每次响应能力才是决定收益的起点。

构网走向实战,调度应用难度升级

今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关于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促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通知》(业内称之为“136号文”),明确规定不得将配置储能作为新建新能源项目核准、并网、上网等的前置条件。同时要求各地通过市场化方式引导储能参与系统调节,推动新能源从“政策驱动”向“市场驱动”转型。

尽管取消新能源强制配储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储能投资的热情,但从实际数据来看,储能产业的发展势头依然强劲。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新型储能新增装机同比增长超过62%,达到21GW/54GWh。其中,大部分新增装机是为满足新能源消纳以及电网调峰调频需求而投建的集中共享储能电站。

正如业内人士所言,新能源大规模发展趋势下,电力系统的灵活性资源仍较为欠缺,新能源的间歇性将成为影响其收益的最大障碍,但这一短板将刺激储能发展需求,具备构网能力的储能需求正在各地迅猛崛起。尤其是伴随新能源全面入市、容量电价机制改革,储能也将迎来收益收割期,但前提是具备更快的响应速度、更强的构网能力。

尤其是在各地电力辅助服务市场规则调整中,黑启动、功率支撑等技术要求日益细化,并成为发电机组市场盈利能力考核的关键要素之一。这也标志着构网储能需求开始走入实战,储能产品实力必定要接受市场考验。

“我们的组串式储能产品,均基于单簇管理、主动构网设计理念,具备了电网友好、低LCOS、安全高效、智能运维四大核心价值。”据特变电工新能源储能产品线总经理赵亮亮介绍,其组串式储能系统具有强电网支撑功能,满足3倍额定电流10秒短时过载要求,具备黑启动、离网运行、一次调频及极弱电网下的构网能力。

随着储能需求规模爆发增长,构网型技术仍面临诸多瓶颈问题待解。尤其储能电站单体规模日益增大,如何让GW级甚至更大规模的储能系统在极短时间内同时响应指令,这极其考验储能系统的控制能力。而特变电工新能源已经构筑了“量级群控技术”优势,破解了储能行业集群构网难题。

据赵亮亮介绍,特变电工新能源的“量级群控技术”,是以混合同步控制技术、独立惯量控制技术、暂态限流控制技术、多机虚拟阻抗并联技术为支柱,采用全新的通讯架构,实现了µs级通信时延、ms级功率响应、GW级同步控制,可适用于SCR=1~50宽范围电网,助力实现整站级快速调度,为电力系统‌提升系统短路容量、提供惯量支撑、‌改善电网阻抗特性、‌抑制宽频振荡等,攻克了新型电力系统所面临的电压稳定性、频率稳定性、电能质量控制、控制系统解耦四大挑战。

液冷PCS,助力工商储升维

不同于源网侧储能的持续高增,今年的工商业储能市场在分时电价政策调整下开始变脸,据市场反馈,已经有近半数工商业储能企业折戟沉沙,倒在了市场机制变革期。

企业究竟该如何抵挡市场周期性调整风险?其实还是要回归储能产品品质与技术实力,其中主要是看储能运行收益能否符合预期的投资收益,其中最大挑战仍然来自于交流侧系统转换效率。

对此,特变电工新能源推出了行业首创的液冷组串式PCS,以更优异的散热系统推动辅助功耗下降35%。而采用这种PCS的TE-125kW-261kWh工商储一体柜,其使用寿命也提升了20%。

打通了储能收益这一关之后,工商储市场还要帮助用户缓解储能安全焦虑,而且安全性其实也是工商储设备资产的最大威胁。从这一角度来说,液冷PCS也可以提升安全性,此外,特变电工新能源还采用了交直流多级电气防护、PACK级熔断等方式,实现“真”PACK级消防,以定点定量的精准防控方式,保障工商储的全生命周期安全可靠。

此外,结合安全与交易两大诉求,特变电工新能源还为工商业储能搭建了系统化、智能化大数据预警和智能化云平台,融合智能化预警功能来解决储能安全隐患,并通过更智慧更精准的适配运行、运维,以便实现更低LCOS,最终全面提升收益能力。

当能源变革理念渗入各行各业,更多的储能市场机遇正在徐徐拉开,但竞争难度也在悄然升级。不过,基于25年电力电子技术储备叠加对市场脉搏的前瞻性探索,特变电工新能源已经将行业各种发展难点转化为开拓市场的核心利器,为支撑储能行业向“价值”维度升级发挥攻坚力量!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