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能建倪真:以绿色能源转型 打造低碳发展“新样板”

小小MT4 来源:上海证券报 °C 栏目:MT4苹果版下载

来源: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网

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记者 荆淮侨)“只有把绿色发展的底色铺好,才会有今后发展的高歌猛进。”8月15日是第三个全国生态日,也是“两山”理念提出二十周年的日子。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总经理倪真表示,能源绿色发展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作为能源建设领域的国家队,中国能建不仅要提供优质的能源基础设施,更要成为绿色发展的积极倡导者、践行者和推动者,始终将“两山”理念贯穿于规划设计、工程建设、运营维护的全过程,通过打造更多绿色低碳工程,为美丽中国建设贡献力量。

过去,能源电力系统有个“不可能三角”的说法,即一种能源很难同时实现安全可靠、经济可行、绿色低碳三个目标。以煤炭为代表的化石能源可以满足“经济可行、安全可靠”的目标,但不能完全满足“绿色低碳”的要求;以风电和光伏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可以满足绿色低碳的目标,但存在间歇性和波动性等不够安全可靠的问题。

倪真表示,破解这个“不可能三角”难题,出路在于推动技术进步,不断增强新能源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加快推动能源转型,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新型能源体系。围绕这一课题,中国能建开展了一系列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据介绍,在煤电领域,中国能建不断提升燃煤机组的清洁高效灵活水平,在江苏泰州打造了全球首座百万千瓦超超临界二次再热煤电机组,碳排放每年比常规百万机组多减排5个百分点,是全球综合指标最好的火电机组,每年能节约15万吨标准煤。同时,中国能建研发突破了碳捕集相关技术,设计了目前全球最大150万吨级碳捕集装置,给电厂戴上了“口罩”,能把烟气中90%的二氧化碳“抓”出来再利用。

倪真认为,破解新能源的“靠天吃饭”难题,还须加速推进源网荷储和多能互补发展。依托全领域全要素一体化集成优势,孵化建设了一批大型一体化综合能源基地。在广西崇左,中国能建投资开发了“风光水火储一体化”综合能源基地。项目打破了传统单一开发模式,构建起多元化电力生产格局,极大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提升了新能源电力输出的稳定性。项目建成后,总装机容量将超过1000万千瓦,其中新能源装机占比达62%,年生产电力约260亿度,相当于广西全年用电量的十分之一,可满足1100万户家庭用电。

此外,中国能建在建设大型能源项目过程中,坚持寻求“生态环保、能源需求、经济收益”的最大公约数,让大型能源项目既成为“光明工程”,也成为“生态卫士”和“经济引擎”。

中国能建在沙特阿拉伯建设了中东最大的光伏电站——阿尔舒巴赫电站,采用“光伏+植被恢复”方案,在板下种植耐旱植物,不仅每年发电40亿度,还让局部区域湿度提高了20%,让“沙漠变绿洲”。公司还培训了3000多名当地员工,带动了当地新能源产业链从无到有,推动了光伏支架实现本地化生产,以实际行动共建“一带一路”,践行“共商共建共享”的发展理念。

“传统的能源发展模式必须向绿色低碳方向转变,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倪真表示,中国能建提出要以绿色智能夯实发展底座,通过实践也深刻体会到,在每一个项目建设中,既要画“生态地图”、又要算“经济账本”、还要建“共享机制”,让绿色能源建设真正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催化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