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消金界
8月12日,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等三部门联合发布《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政策实施方案》(以下称《方案》)。消费金融行业内,大家有的欢呼雀跃,有的有点失落又有点期盼。
消金界了解到,这次《方案》是对特定时间、特定领域、特定金融机构发放的消费贷款(不含信用卡业务)进行贴息1%,不是所有金融机构、所有类型的消费贷款都可以申请贴息1%的优惠政策。入围经办机构中,只有4家持牌消金公司。这4家是通过直接指定而非公开报名确定的。
01
4家持牌消金入围
新规准入了23家金融机构——6家国有大行、12家股份制银行、1家民营银行、4家消金公司。具体的贷款经办机构包括:
一是6家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包括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
二是12家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包括中信银行、光大银行、华夏银行、民生银行、招商银行、兴业银行、广发银行、平安银行、浦发银行、恒丰银行、浙商银行、渤海银行。
三是5家其他个人消费贷款发放机构,包括微众银行、蚂蚁消费金融、招联消费金融、兴业消费金融、中银消费金融。
这4家入围消金公司,也是2024年全国31家持牌消费金融公司的行业规模前四名,总资产规模均在700亿元以上,2024年末这4家消金公司的合计总规模余额约6388亿元,约占全国消费公司总资产规模的一半。大约占了全国消金公司的半壁江山。
对比同业,除了规模优势,这四家消金公司在品牌背景、风控能力、产品服务等方面,还在存在其他共性优势,具体如下:
一是强大的品牌背景与股东支持:四家公司背后都有实力雄厚的股东。蚂蚁消费金融背靠蚂蚁集团;招联消费金融由中国联通和招商银行合资成立,兼具通信运营商和银行的资源优势;兴业消费金融是兴业银行全资子公司;中银消费金融由中国银行控股。
二是广泛的客户基础与市场影响力:四家公司在市场上都拥有大量的客户群体。蚂蚁消费金融背靠支付宝10亿级流量+花呗/借呗支持;招联消费金融通过线上渠道和多样化的产品体系,吸引了广泛的客户;兴业消费金融累计服务客户超 2200 万户;中银消费金融也拥有较为广泛的客户基础。
三是4家消金风控能力、合规意识高,且产品形态丰富。蚂蚁消费金融拥有花呗、借呗两大王牌产品;招联金融旗下也有APP+微信公众号+银行二类户“分期花”虚拟信用卡的布局 ;兴业消费金融自建千人线下直销团队,深耕家装、教育、租房等场景 ;而中银消费金融依托母行网点导流+线上“信用贷”小程序,线上贷款占比已超60%。
02
入围后的长远影响
官方背书获客,入围可以进一步提高23家“白名单”金融机构(6家国有大行+12家股份行+1家民营银行+4家消金公司)的声誉,并且带来新的流量,扩大业务规模。
贴息补贴直接降低了资金成本。入围的银行/消金公司无需让利即可提前锁定低成本客源,利差空间反而扩大。
机构利好:给消费者节省的每一份利息,都会在未来助力这23家“白名单”金融机构保持行业领先地位、走得更长远。
行业利好:财政贴息1%后的消费贷款更有性价比,对行业内的其他消费贷款也有一定挤压,有利行业出清资产,走向更合规、更便民的消费金融服务,切实降低消费者的综合融资成本。
其他城商行、农商行、消金公司等,还有没有机会再进入这个名单?
消金界了解到,部分消金公司、地方法人银行等金融机构也想申请入围,但是这次《方案》公布的被筛选的机构结果是不能更改的。且本次财政贴息的时间范围只有一年,业内讨论在这一年内增加新入围机构的可能性不大。
其他经营个人消费贷款业务的金融机构,也不要气馁,还可以抱有期待。《方案》中有提到,鼓励地方财政部门结合实际情况对其给予财政贴息支持,扩大政策覆盖面。消金界了解到,城商行的贴息政策或由地方财政制定。
参考,当前已有部分省份的财政贴息情况如下。
03
消费贷利率会迎来下降趋势?
在这些准入金融机构申请符合条件的特定消费领域的消费贷款,等于利率自动降低了1%,是不用额外申请的。
按照《方案》的贴息标准,年贴息比例为1个百分点。按符合条件的实际用于消费的个人消费贷款本金计算,且最高不超过贷款合同利率的50%。也就是说,最合算的可以申请足额消费贷款贴息的贷款合同利率是2%(1%➗50%)。消费贷利率大概率会迎来新一轮调整,借款利率重回3%左右或许指日可待。
怎么贴息?是否需要借款人单独操作?答案是,不用!
《方案》准入的23家金融机构,作为贷款经办机构,自主决策贷款发放条件并及时放款,有效加强信贷资金用途和风险管控。贷款经办机构对相关个人消费贷款进行结息时,按照政策规定的贴息比例、贴息上限等要求计算财政贴息金额,在向借款人收取贷款利息时直接扣减应由财政承担的贴息资金,并结合各自情况通过手机短信、APP通知等方式向借款人告知财政贴息具体情况。
注意消费贷款的金额,一般不要超过5万元,超过5万元需要提供贷款用途(合同、发票、支付凭证等)。对于单笔5万元以上的消费贷款需要限定贷款用途,指定家用汽车、养老生育、教育培训、文化旅游、家居家装、电子产品、健康医疗等领域。
政策执行期内,每名借款人在一家贷款经办机构可享受的全部个人消费贷款累计贴息上限为3000元(对应符合条件的累计消费金额30万元*1%=3000元),其中在一家贷款经办机构可享受单笔5万元以下的个人消费贷款累计贴息上限为1000元(对应符合条件的累计消费金额10万元*1%=1000元)。
回顾7月3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实施个人消费贷款贴息政策与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会议指出,对个人消费贷款和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进行贴息,有利于通过财政金融联动的方式,降低居民信贷成本和服务业经营主体融资成本,更好激发消费潜力、提升市场活力。这两项贷款贴息政策,分别从供需两端发力提振消费。
消金界认为,个人消费贷款贴息是“促消费扩内需”中的重要一环,是结构性政策,与实际消费场景绑定,更有利于防止资金空转。如果效果好,不排除与家电国补一样,具有持续性。
目前农业银行快速响应。农业银行8月12日发布公告称,将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自2025年9月1日起,对符合《关于印发《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政策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的个人消费贷款实施贴息。
可以预见的是,财政贴息1%后的消费贷款更有性价比,对其他消费贷款也有一定挤压作用,有利于行业出清不良资产。同时倒逼其他机构尽快行动起来,降本增效、才能在这一轮政策市的竞争中争取到更多优质客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