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旗、摩根大通等超10家银行开始布局,稳定币发展对银行业的冲击与影响

小小MT4 来源:互联网 °C 栏目:MT4苹果版下载

  文章来源:数字法币研究社

  7月19日消息,美国总统特朗普已正式签署《国家稳定币创新与监管法案(GENIUS Act)》(以下简称《GENIUS法案》),这是美国联邦层面首部针对加密资产的立法,标志着稳定币正式进入合规化轨道。

  《GENIUS法案》明确要求所有稳定币必须由100%美元或等值高流动性资产支持,市值超过500亿美元的发行机构需接受年度审计;同时,针对境外发行也提出了监管指引,强化跨境稳定币流通的安全与透明性。法案的落地,标志着美国在稳定币监管领域首次建立起联邦层级的统一标准,不仅为本土合规发行提供明确路径,也为全球加密市场带来高度的政策确定性。

  随着稳定币市场的监管和发展,其对现有金融体系的冲击将愈发明显,一方面将对传统金融机构的相关业务产生影响,另一方面也将促进银行业直面加密货币的竞争压力,加快对于稳定币等加密货币的布局。

  超10家系统重要性银行开始布局稳定币

  近日,美国银行首席执行官Brian Moynihan透露,该行正在积极筹备推出稳定币产品。他表示投资者可以期待美国银行在加密货币领域有所动作,但具体实施时间尚未确定。

  在此之前,已有包括花旗、摩根大通、摩根士丹利、富国、纽约梅隆、瑞银、渣打、德银、汇丰、法巴、法兴等超过10家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G-SIBs)在稳定币等加密货币领域开展实质性布局。

  今年6月,摩根大通(JPMorgan Chase)宣布推出名为JPMD的类稳定币代币。据摩根大通官网介绍,JPMD只面向该行机构客户,作为一个在结算和支付场景中替代稳定币的方案,但暂不面向零售客户。对于JPMD与稳定币的差异,摩根大通表示,JPMD具备稳定币支持可编程、点对点交易的特性,但在利息支付和存款处理方式上有所不同,JPMD可计入客户的银行存款。

  花旗集团CEO简·弗雷泽在2025年第二季度财报电话会上表示:“我们正在评估发行花旗稳定币的可行性。”但她同时指出,目前代币化存款才是更优先的发展方向。弗雷泽强调,这些创新举措不仅有助于提升花旗内部运营效率,还能开拓新业务增长点并增强客户黏性。

  此前,美国银行还加入了摩根大通牵头的稳定币相关项目;摩根士丹利发言人则表示“正密切关注稳定币”,但尚未决定是否启动相关项目。此前,该行曾参与区块链支付试验,并与加密货币托管机构合作提供托管服务。

  摩根大通CEO杰米·戴蒙在最新财报电话会议上坦言,虽然他个人并不理解稳定币的吸引力,但摩根大通必须积极布局这一领域。“我们将开展摩根大通存款代币和稳定币业务,目的是深入了解并掌握这项技术”。

  纽约梅隆银行则表示,将利用区块链技术服务不断增长的稳定币行业。数字资产采用的加速将推动客户对纽约梅隆银行的发行、支付和托管能力的需求。纽约梅隆银行目前是领先稳定币发行商Circle(USDC)、Ripple(RLUSD)和法国兴业银行(USDCV)的托管代理。

  从以上可以看出,尽管银行们称当前客户对稳定币的兴趣表现“平淡”,但几乎所有银行都表示,它们正密切关注事态发展,并已做好准备,一旦客户需求加速,便会迅速采取行动。从摩根大通的存款代币JPMD,到纽约梅隆银行为Circle等领先发行商提供托管服务,银行业的布局早已悄然进行。

  稳定币快速发展对银行业的冲击与影响

  美银美林的一份最新研究报告显示,随着美国为稳定币发行铺平监管道路,这一数字资产将在未来2至3年内,对传统银行的存款基础和支付体系构成清晰可见的颠覆性影响。稳定币的快速发展正深刻重塑传统银行业格局,其影响主要体现在业务冲击、转型应对和系统性风险等方面。

  首先,稳定币的发展将加速支付结算边缘化。稳定币基于区块链技术实现点对点实时清算,跨境支付成本仅为传统银行的1/10(如Visa等传统支付费率高达3%,而稳定币可低至0.01美元/笔),时间从数天缩短至秒级。传统银行依赖的SWIFT系统因高费率(300基点)和低效性面临被替代风险。

  其次,稳定币的普及将促使存款分流和信贷基础松动。稳定币的快速发展将导致一部分存款外流。美银美林预测,美国银行业面临6.6万亿美元存款流失风险。另外,稳定币发行需等额储备(如美债、现金),每1美元流入稳定币即产生1美元美债需求,间接挤压银行可贷资金规模。

  最后,稳定币的监管漏洞可能产生银行业系统性风险传导。稳定币储备资产一般存放于商业银行,一旦发生信任危机(如Terra崩盘),风险将通过银行流动性渠道扩散,因此这对监管框架和体系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因此,传统银行业不仅需要直面加密货币带来的竞争压力,还需要充分利用自身的金融基础设施优势,加快对稳定币等加密货币市场的布局。

  一方面,主动加入稳定币战局,争夺话语权。据悉,香港的《稳定币条例》已获立法会通过,为法币稳定币发行人设立发牌制度,并将在8月1日生效。而在申请牌照方面,显然银行机构在资本实力、风控能力和合规体系上具备天然优势,可凭借现有的业务框架快速转型为稳定币发行商,比如目前参与香港稳定币沙盒的渣打银行。

  而在美国,摩根大通已推出机构级稳定币、花旗则计划发行自有稳定币,且大多数银行机构都对稳定币表现出了较高的积极性。一旦等到相关法案政策以及市场明朗,传统机构必定会成为稳定币市场不容忽视一支力量。

  另一方面,加快推进银行数字化转型以及代币化服务。银行业需要提升自身的数字化水平,积极探索区块链、智能合约等新兴技术,通过技术升级与生态整合优化支付结算效率。另外,各国央行已开始探索代币化的潜力及其对其运营框架的影响。

  今年5月,汇丰在香港推出以代币化存款为本的企业财资管理方案,是本地首个由银行提供的区块链结算服务。而蚂蚁国际则成为首家采用该方案的企业客户,其辖下公司在汇丰账户的存款经代币化后,成功完成即时的内部资金调拨。同年6月,德意志银行与蚂蚁国际在德国慕尼黑达成战略合作,将与蚂蚁国际的场景金融部门合作,探索代币化银行存款、稳定币等方案。

  7月初,国际清算银行(BIS)发布的年度经济报告则表示,“代币化将成为货币和支付进化的下一个合乎逻辑的步骤。”央行储备、存款和政府证券的代币化可能成为迈向下一代货币和金融体系的基石。

  结语

  因此,无论是稳定币还是代币化发展,传统金融机构都有着较大的发挥空间,如何保证基于账户的系统与新兴代币化基础设施之间的互操作性、又如何应对系统变革带来的数字化升级和碎片化问题,这些都将是未来传统金融机构尤其是银行业需要面对的关键挑战。

  移动支付网联合PANews共同发布《2025全球稳定币产业发展报告》,对稳定币产业的全局进行了追踪与分析,结合链上交易数据、政策进展与产业演化路径,从发展历程、市场结构、应用场景、全球监管、发展潜力与潜在风险六个维度进行了系统梳理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