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审计江湖“大洗牌”:安永2024年审费用登顶,普华永道退出前十

小小MT4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C 栏目:MT4苹果版下载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杨坪 深圳报道

  A股审计江湖正在迎来“大洗牌”。

  随着2024年年报收官,A股最新审计格局浮出水面。Wind数据显示,截至目前,A股市场合计披露了5411份年报,其中披露年度审计费用的5391家,报告期实付审计费用合计97.08亿元。其中,安永华明以13.88亿元(152家)的审计费用独占鳌头,客单价高达913.16万元。

  值得一提的是,A股年度审计费用超过亿元的四家企业(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中国平安),均被安永华明独揽。而2024年因“丢单潮”影响,普华永道中天跌出费用榜前十,已披露的A股年审费用合计仅1.25亿元。

  与市场印象中审计费用大降不同,受创业板、北交所全面披露内控审计报告等因素影响,2024年平均每家企业年审费用约为180.01万元,与2023年178.82万元司均费用相比略有上升(2023年5316家企业在年报披露了审计费用,合计金额95.06亿元)。

  较典型的如诺瓦星云,2023年境内机构审计费用仅20万元,但2024年审计费用合计达到120万元(含会计师事务所报酬和内部控制审计费用,下同);华虹公司的审计费用也从2023年的50.36万元,狂飙至2024年的203.46万元。

  此外,工商银行、中国平安、交通银行中国建筑等大型央国企的年审费用也略有提升。

  多家企业审计费用大涨

  2024年,创业板、北交所首次实行全面披露内控审计报告。

  2023年12月8日,财政部、证监会发布的《关于强化上市公司及拟上市企业内部控制建设推进内部控制评价和审计的通知》明确,尚未按照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要求实施内部控制审计的创业板和北京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应自披露公司2024年年报开始,披露经董事会批准的公司内部控制评价报告以及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报告。

  由于新增了内控审计项目,不少上市公司的审计费用也明显上涨。

  比如温氏股份,2023年审计费用为758万元,2024年审计费用908万元,增加了150万元的内部控制审计费用;再如天振股份,2023年审计费用100万元,2024年为160万元,新增内控审计费用30万元,另外增加的30万元财务审计费用主要是因为公司下属全资子公司数量增加,工作量增加。

  据记者不完全统计,2024年有1990家上市公司的审计费用出现增长,除了上文提到的诺瓦星云、华虹公司之外,泰凌微严牌股份北新路桥宏鑫科技等多家企业的审计费用也出现翻倍。

  除了新增内控审计费用之外,严牌股份支付给境内会计师事务所的报酬还包括了公司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等项目的专项审计费用;泰凌微从立信换所至安永华明,不仅新增内控审计费用40万元,其财务审计费用也从50万元暴增至148万元。

  综合梳理来看,2024年审计费用超过百万元的企业合计3336家,突破千万的企业合计61家,另有107家企业的审计费用在500万元至1000万元区间。

  审计费用最高的是中国银行,合计1.89亿元,紧随其后的工商银行1.86亿元,建设银行和中国平安也在亿元档位,审计费用分别为1.41 亿元和1.11亿元。这四家企业的审计机构均为安永华明,而中国银行2023年的审计机构是普华永道。

  非国有企业中,审计费用最高的是工业富联,2024年审计费用合计1872万元,是千万元级别中少数几家没有更换普华永道的企业。此外,审计费用同样超过了千万元的美的集团顺丰控股,也延续了与普华永道的合作,其中,美的集团的审计费用还有所增长,境内审计费用从2023年的892.5万元,增长至2024年的1207万元(含内控审计费用270万元)。

  分板块来看,主板企业的审计费用分化最大,平均每家企业审计费用为226.44万元,科创板和创业板平均每家企业审计费用为115.35万元、124.25万元,北交所企业规模较小,平均每家企业审计费用为51.64万元。

  审计江湖格局大变

  除了审计费用外,A 股审计格局也在发生巨变。

  据不完全统计,A股公司在2024年一共有1117家A股公司发布了1153次改聘审计机构公告(含后来取消的改聘,或被新的改聘废掉的改聘),改聘公告次数创新高,同时也是改聘公司数量新高。

  中注协4月27日发布的数据也显示,截至2025年4月22日,共有62家会计师事务所(以下简称“事务所”)向中注协报备了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审计机构变更信息,涉及1110家上市公司。

  而中注协在2024年5月11日披露的一份类似的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4月30日,共有55家事务所向中注协报备了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审计机构变更信息,涉及519家上市公司。

  换句话说,2024年度改聘审计机构的企业数量较上一年度翻了一番。

  对于变更原因,有460家公司表示,是因上市公司业务发展或审计需要;有312家公司表示,是按照《国有企业、上市公司选聘会计师事务所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进行轮换;有241家公司表示,是前任事务所提供审计服务年限较长或聘期届满;有36家公司表示,是原审计团队变更会计师事务所。

  2023年5月份,财政部等三部门印发《国有企业、上市公司选聘会计师事务所管理办法》,明确规定,国有企业连续聘任同一会计师事务所原则上不超过8年。

  与此同时,2024年,受证监会立案调查影响,普华永道被多家A股上市公司,尤其是央国企解聘,加剧了审计江湖的格局演变。

  目前披露审计费用的5391家企业中,安永华明取代立信,以13.88亿元的“成绩”成为审计费用最高的会计师事务所,较2023年的8.2亿元增长了69.27%;立信虽以11.73亿元的审计费用居于第二,但其审计费用较上年的9.7亿元也增长20.93%,同时,从审计企业数量来看,立信以761家的审计数量领先行业。

  而这两家机构无疑是普华永道“解聘”风波的受益者。

  据统计,2024年年报审计费用超过1900万元的A股上市公司合计26家,其中9家公司2023年的合作机构都为普华永道,在与普华永道“分手”后,它们分别流向了安永华明(4家)、毕马威华振(2家)、德勤华永(2家)和立信(1家)。

  2023年,普华永道中天在A股市场的客户合计106家,审计费用合计9.47亿元,在行业位居第二(仅次于立信),但2024年,这些客户中只有29家选择继续合作,其2024年的审计费用也大降至1.25亿元,在境内审计费用中的排名已经掉出前十,位于第18名。

  陕西巨丰投资资讯有限责任公司高级投资顾问朱华雷认为,上市公司更换审计机构的行为,从侧面反映出市场对高质量审计服务的需求增加。部分上市公司希望通过更换审计机构,获得更独立、更客观、更专业的审计意见,以增强财务信息的可信度。此外,A股2024年年报审计机构变更数量创新高,是审计市场的一次“大洗牌”,从长期来看,有利于推动审计行业的规范发展,促进资本市场的健康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