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第一风口
本文转载自:第一风口
价值重估又现新风口?李嘉诚将港口出售给美国财团后,资产重估的风又刮到了港口行业上。
长和股价暴跌
业绩记者会
突然取消
出售港口资产后的舆论影响,今天李嘉诚旗下港股公司大幅跳水。旗下长和(00001.HK)继昨天跌近3%后再度走低,今天盘中再次跌超2%。
李嘉诚家族旗下有四大旗舰上市企业:长和、长实集团(01113.HK)、长江基建集团(01038.HK)、电能实业(00006.HK)。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昨天,长和及长实集团突然宣布将不会举行全年业绩记者会。
根据媒体报道,两家公司本来计划将于本周四(3月20日)举行董事会,批准公司及其附属公司2024年业绩及发布,并考虑建议派付末期股息。
除了四大旗舰上市公司外,李嘉诚家族还通过长和等企业控制着多家上市公司,包括和黄医药、港灯、和记电讯香港、长江生命科技、TOM集团、汇贤产业信托。
3月4日深夜,长和在港交所公告,宣布与贝莱德牵头的财团达成原则性协议,出售其全球港口业务核心资产。
标的资产覆盖亚欧美洲23个国家的43个港口,涵盖199个泊位及配套的智能码头管理系统、全球物流网络等核心资源。其中涉及巴拿马港口公司90%股权。
如此一来,该公司运营的巴拿马巴尔博亚和克里斯托瓦尔两个港口将被美国企业控制,这个持续30年之久的中巴合作项目也将告吹。
外交部回应
香港两任特首
都发声了
3月18日,外交部发言人毛宁主持例行记者会。
法新社记者提问,有报道称,在长江和记集团同意出售在巴拿马业务后,中国政府正就该集团出售海外港口对其开展调查。外交部能否证实并提供更多细节?
“有关具体情况请向主管部门询问。作为原则,我想强调,中方一贯坚决反对利用经济胁迫、霸道霸凌侵犯损害他国正当权益的行为。”毛宁说。
■ 香港两任特首都已发声
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18日回应了李嘉诚将港口出售给美国财团一事。
当被问到长和向美国财团出售港口资产被批“无腰骨跪低”时,李家超表示,有三点看法:
第一,社会对事件的关切,值得重视;
第二,特区政府要求外国政府为香港企业,提供公平环境,反对使用胁迫施压手段;
第三,任何交易须符合法律法规要求,港府会依法依规处理。
当被追问港府是否可动用《香港国安法》阻止交易,李家超重申,任何交易要符合法律法规,港府依规处理。
就在前一天,香港特区前特首、全国政协副主席梁振英刚刚在社交媒体上以“商人有没有祖国?”为题发文称——
有些香港商人误信“商人无祖国”,以为一切“在商言商”,但“有眼睛的人都会看到香港当年在英国管治期间被要求对英国经济的服从和贡献,有脑袋的人也会想到美国政府对美国企业的扶持、对TikTok的针对和对中国产的船只的打压,大家说商人没有祖国吗,是在商言商吗?”
3月13日,国务院港澳办首次发声,企业“需在大是大非前站稳立场”;3月15日,《大公报》以《伟大的企业家都是铮铮爱国者》发出五问,字字诛心:为什么重要港口轻易转让给美国?商业行为背后有没有政治算计?精明交易背后,有没有考量国家利益?是否助纣为虐、贻害中国和世界?在大是大非面前,企业家该如何取舍,又将企业带往何方?
日前,国务院港澳办网站连续转载《大公报》关于香港长和出售港口资产的评论文章,其中一篇文章援引网友观点说:“这是没有腰骨的跪低,是唯利是图、见利忘义,漠视国家利益、民族大义,背叛和出卖全体中国人。”
李嘉诚卖掉港口后
价值重估又现新风口
厦门港务复牌次日
再次涨停
与长和股价暴跌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昨天,A股港口航运板块大幅拉升,包括厦门港务、珠海港在内的多只股票涨停。
今天,厦门港务开盘后再次直接涨停,成交额达2.10亿元,总市值升至70.84亿元。
3月17日晚,厦门港务披露重大资产重组预案,拟通过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方式向国际港务购买其持有的厦门集装箱码头集团70%股权,并同步向不超过35名特定投资者发行股份募集配套资金。标的公司主要从事港口集装箱装卸与堆存业务,2023年及2024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92亿元和5.62亿元。此次交易完成后,公司主营业务结构将进一步优化,散杂货码头装卸、临港物流等业务与集装箱码头运营的协同效应有望增强。此外,该举措被视作福建省深化港口资源整合、推进一体化改革的重要环节,未来或提升区域港口综合服务能力。
这次重组旨在将港务控股现有的港口优质资产注入上市公司,将进一步提升企业价值。本次交易完成后,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仍将保持为国际港务,实际控制人仍为福建省国资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