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大量的投资来自转型升级,个人投资者缺乏专业经验和时间精力,因此,财富管理机构需要进一步提升配置资产的能力。”11月26日,中银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管涛在经济观察报主办的2025年度资产管理高峰论坛上表示。
管涛认为,“十五五”时期,中国的资本市场发展面临重大机遇,投资者应关注宏观经济基本面和政策导向,把握产业结构升级和技术创新带来的投资机会,建立对市场长期健康发展的信心。
管涛表示,长期来看,经济转型孕育了资本市场发展的机会。一方面,应对大国博弈更加复杂激烈的外部环境,重要的是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国内将持续用新技术,新模式提升改造传统产业,未来5年会有大概10万亿元的市场空间,传统产业升级改造,传统产业占到现代制造业产出80%,是现代化产业的重要支撑。
另一方面,从中国居民的财富配置来看,不动产多,动产少,动产中存款多非存款少,股市带来的财富效应并不明显,股票基金在中国财富中的占比过低,短期内还未发生显著的变化。未来在低利率环境下,预计随着资本市场的完善,赚钱效应将越来越明显。另外,全球在对现行国际货币体系进行反思,资本向非美元资产集聚,这些机遇都对未来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创造了比较美好的前景。
管涛认为,未来五年权益类核心资产的配置方向主要有四类:自主可控与新潮消费、龙头企业的并购重组、传统行业的创新发展和优质企业的产业外迁。
“黄金作为货币的属性进一步凸显,作为黄金再货币化、资产再平衡的逻辑,长期看黄金仍然具有配置价值。”管涛表示,今年金价的涨势超出预期,过去几年就是30%左右的增速,今年接连突破了3000和4000两个关口,涨幅达50%,短期来看,金价出现了很大的震荡,但从长期来看,未来投资储备在资产占比中黄金的配置会明显提高,私人投资配置中,黄金的占比可能会从现在的2%出头达到4-5%。
管涛表示,未来中国市场的机遇都来自经济的转型升级,转变就是改变,改变就是不确定,不确定就是风险,更需要我们倡导价值投资,长期投资,不要想赚快钱。机构应该提升配置资产的能力,坚持在自身认知边界以内进行投资决策,通过持续学习和专业咨询来拓展能力圈,确保投资行为与专业知识相匹配,同时要坚持投资者适当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