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随着海洋渔船安全生产专项整治等政策逐步落地,水产行业长期存在的恶性竞争现象得到显著遏制,优质企业迎来了更为规范的发展环境。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对全国20个省(区、市)渔业生产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至9月,国内水产品总产量达到5168.78万吨,同比增长4.51%。
行业整体景气度提升在企业业绩层面也得到印证。中水渔业(000798.SZ)和开创国际(600097.SH)前三季度净利润分别较去年同期增长230.08%和269.47%,股价也随之走高。
与这两家公司不同,国联水产(300094.SZ)呈现出“业绩亏损持续扩大,但股价逆势拉升”的矛盾局面。这家公司已陷入连续亏损困境。在营收规模明显萎缩、盈利能力急剧下滑的同时,公司股价却在近5个交易日累计涨幅45%,11月19日又强势封住涨停板。
这家昔日的水产巨头其股价上涨究竟是价值回归的信号,还是泡沫的堆积?
亏损逐季扩大,营收持续承压
国联水产上半年营业收入16.51亿元,同比大幅下降18.36%;第三季度单季营收9.31亿元,同比下降6.00%。界面新闻记者发现,从累计数据看,2025年1-9月公司营业收入25.82亿元,同比下降14.29%。这一数据与国内水产行业总体的增长态势完全背离。
更令人担忧的是盈利状况。国联水产第三季度单季亏损高达2.59亿元,同比下降167.23%。累计来看,1-9月公司归母净利润为-8亿元,同比下降905.30%,亏损规模已超过2024年全年7.42亿元的亏损额。回溯其半年报可以发现,亏损扩大的趋势早有显现。2025年一季度公司尚实现602.84万元的正向净利润,但到半年报时已转为亏损5.40亿元,同比降幅高达3180.50%;扣非后净利润亏损5.51亿元,同比降幅更是飙升至22982.41%。值得注意的是,前三季度公司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亏损8.11亿元,同比下降752.80%,与归母净利润降幅存在差异,主要因本期计入1275.43万元政府补助等非经常性收益,对冲了部分亏损。
“国联水产的业绩表现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无论是营收规模还是盈利能力均出现显著下滑。”一位不愿具名的农业与食品饮料行业分析师对界面新闻记者表示,“公司不仅主营业务收入大幅萎缩,还在资产减值方面计提了巨额损失,反映出其在存货管理和资产运营效率上存在较为严重的问题。”2025年三季报显示,公司计提资产减值损失高达3.72亿元,同比增加166.20%,主要原因为存货跌价准备的增加。同时,应收账款余额为3.41亿元,虽然较年初有所下降,但在营收下滑的背景下,回款质量并未实现实质性改善。
其实国联水产营收利润双降的局面并不是今年才得以显现,公司已经连续六年半亏损。
数据来源:WIND、界面新闻研究部
“连续六年半的亏损已让国联水产陷入‘亏损惯性’,2025年三季度的业绩数据表明,公司尚未找到扭亏为盈的核心路径。”上述不愿具名的分析师表示,“从利润构成看,扣非净利润与归母净利润的高度同步,说明亏损并非由非经常性损益导致,而是主营业务盈利能力的根本性缺失。” 从财报披露的变动原因看,国联水产营收下滑主要受贸易类产品市场萎缩、水产消费景气度不佳、南美白对虾等核心产品价格低位运行等因素影响,而这些负面因素在2025年并未得到有效缓解。
核心品类竞争力不足
国联水产的业绩困局并非短期偶然,而是产品结构不合理、渠道布局失衡与战略执行不到位等多重问题长期积累的结果。
作为国内较早布局预制菜的水产企业,国联水产曾将预制菜视为“第二增长曲线”,并在财报中多次强调“产品结构向预制菜品为主的精深加工类转型”。但从实际效果来看,转型进度远不及预期。
数据来源:年报
一方面,南美白对虾等传统初加工产品仍在营收中占据较大比重,这类产品受上游原材料价格波动影响显著,附加值较低,在市场价格持续低迷的情况下,直接拖累了整体利润表现。另一方面,尽管公司在预制菜领域有所布局,但缺乏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核心爆款产品,产品同质化问题突出,难以在日益激烈的预制菜市场中建立差异化优势。目前,国联水产的精深加工及预制菜品系列涵盖牛蛙、风味鱼、小龙虾、快煮、裹粉、米面、调理、火锅等多个品类,但尚未有一款产品成功“出圈”,形成广泛市场认知。
数据来源:半年报
“国联水产的预制菜业务陷入了‘全面铺开但重点不清’的误区。”长期跟踪水产行业的消费品投资者张磊对界面新闻记者表示,“目前其预制菜产品涵盖鱼虾类、禽肉类等多个品类,但没有一款能像安井食品(603345.SH)的丸子、千味央厨(001215.SZ)的油条那样形成市场认知度。在消费升级背景下,消费者更青睐细分领域的龙头产品,而非‘大而全’的产品矩阵。”
此外,水产预制菜行业表面繁荣,实则竞争异常激烈。除国联水产外,安井食品、味知香(605089.SH)等专业预制菜企业,以及盒马、叮咚买菜等生鲜电商均在加速布局。“行业价格战已不可避免,企业利润率被持续压缩。”张磊表示,“国联水产在品牌影响力、渠道建设等方面并不具备明显优势,转型之路充满挑战。”在渠道布局上,国联水产也相对缺乏与大型连锁餐饮品牌的深度绑定,导致订单稳定性不足,这些因素共同构成了公司近年来业绩持续疲软的根本原因。
战略执行层面的摇摆不定同样是导致公司产品竞争力不足的重要因素。从近年发展看,国联水产的战略方向多次调整,但始终未能形成清晰、稳定的发展路径。例如,2023年公司重点推进“中央厨房项目”,但到2025年却因消费市场增长未达预期而突然宣布项目延期。
数据来源:半年报
中央厨房项目作为预制菜业务的核心配套设施,延期将进一步制约预制菜业务的规模化发展。战略层面的反复直接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低下。在研发投入方面,2025年上半年国联水产研发费用为2028.36万元,占当期营收16.51亿元的比重约为1.22%,不仅低于安井食品、千味央厨等同行业企业,与上年同期2387.14万元的研发投入相比也下降了15%,显示出创新能力建设的滞后。研发投入的减少,加之缺乏持续的品牌推广计划,必然导致产品在终端市场的辨识度不高。种种因素叠加,最终造成公司近年来业绩持续低迷。
与疲软的基本面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国联水产在资本市场表现强势。8月以来,公司股价从低点启动,至10月底出现明显拉升,累计涨幅较大,远超同期大盘及行业指数。
值得警惕的是,国联水产的股价上涨与业绩基本面完全背离。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净利润亏损高达8亿元,截至11月19日,公司总市值升至60亿元附近,动态市盈率为负。尽管短期股价表现活跃,但国联水产面临的风险依然突出,从持续亏损到资金链压力,再到潜在的合规风险,多重不确定性将持续制约公司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