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终身黑白
1
找到内在标尺
老读者都知道,黑白投资主要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主动投资账户(占了投资资金的绝大部分),每周天在这个账号更新周总结。另一个是定投账户,有交易的话是每周三发布,为了公允性我也是都等到周三才买卖。这个在小号“复利土豆”更新。定投账户这一波一共定投了22只ETF,截止当下只有一只医疗ETF是浮亏。一共定投了100来万,目前浮盈39万。当然大部分人也不用像黑白这么分散,两三个宽基加部分行业就足够。
黑白之所以买了这么多有俩原因。第一是,自己风格上就分散一些,涨起来就逐步收获,比如新能源ETF是最近才上涨,但是其他持仓之前表现就不错,你会对这个ETF更有耐心。昨天看到一个帖子说市场风格轮动太快,根本跟不上节奏。相比去追他,另一个方法就是适当分散布局,那么就哪个适合丰收,就提前丰收哪个。第二是,前两年低估的时候,我会经常聊一些低估的ETF,聊完怕有些朋友不放心,也会买一些,因此买的种类偏多。
对于定投组合的配置,我认为比较适合的风格,如果你很集中就买宽基。如果你定投行业ETF,最好是宽基+几个行业,因为行业看错的风险还是要高一些。比如你只定投了新能源ETF,今年7月之前他一直没表现,但是你着急了卖了,就会错过7月至今70%的上涨如果只定投了医疗ETF,完全错过了这波行情,可能更是压力山大。几个宽基+行业,你整体收益不错,自然就不会有那么大压力。
保持心态稳定、收益稳定的核心,是尽量减少随机性和认知边界对自己的影响。
别认为自己认知无边界,也不能期望自己总是好运。
这半年和家人出门比较多,我发现投资与不投资的人,最大的一个差别是做决策是否留余地。
我更倾向于凡事留些容错空间。家里长辈更希望完美发生,不留余地。
比如在行程上,如果中间环节比较多,那么我倾向于每个环节都留足时间,万一其中某个环节出错,不至于让自己为难。当然这要承担的是效率不能达到极致。
而家人更希望的是每一个环节都紧紧相扣,这样可以效率最大化。但是他们忽略自己也承担了较大的风险。
很多不了解的流程完全靠想象,而想象都是按最完美的来预计,最后发现和自己想象的完全不一样。
他们总是把这种情况归咎于运气不好,但是人不能只期待好运解决问题。大部分人没有投资前都会有一种思维,因为期望最好的结果,就认为自己该获得最好的结果,不做任何冗余和准备。
换句话说,我就该赢的想法,会让很多人陷入绝境。
当你有了配置的思路之后,更重要是等待一个极好的买入时机。最后,多少钱放在定投账户,多少钱主动投资这个要看个人。定投账户风险更低,我认为有一定的认知,有一定的情绪控制能力,就足以获得正收益,但是相对收益弹性也低一些。主动投资账户可能获得更高的收益,但是也需要你有更多的时间精力去研究,当然也要承担更高的风险。定投账户之前陆陆续续降低了一些沪深300,恒生医药、清仓了标普、纳指ETF,游戏ETF等。
加上昨天(11.12)早晨卖出的部分,目前保留了19万的现金。昨天复利土豆发持仓更新的时候,下面不少留言问现在还有哪些可以定投。我个人目前不会大规模新买了。如果把一轮牛熊转换看做一个四季轮回。前两年是我播种的阶段,当下主要的精力放在逐步收获。当然我也还会聊一些不错的ETF,这个大家可以根据喜好,去制定投资计划。昨天有个读者问。
定投其实就是最容易让我们形成体系思维的事情。你买入之前就规划好,下跌多少买一次,未来到多少估值开始逐步卖。
着眼长期,忽视波动,我的眼里只有提前设置好的买点和卖点,不到就不触发交易。不奢望去占短期波动的便宜,同样也不会因为想把握短期带来损耗。
不管别人做什么,认清自己的能力圈,你不能赚到市场所有的钱。之后上面的这个问题对你就不在是问题。在自己的节奏里不停地复制胜利,这就是你积累财富的原因。信息化时代,我们看了太多快速致富的个例,就会忘记普通人最有效的方法是积累复利。
当下有一些独特的新ETF上市我也会聊一下,知道的越多未来的选择就越多,当然你也要等待一个适合自己的时机。
前几天有个读者提问,有没有港股科技ETF但是不含腾讯、阿里的,他想找一些比较有弹性的配置。
今天聊聊港股信息技术ETF(159131),跟踪的是:中证港股通信息技术综合指数。这是全市场首只聚焦“港股芯片”产业链的ETF。
主要涉及上游算力、下游应用,其特点是在硬件环节布局较多。
年初的时候,阿里巴巴集团宣布未来三年将投入超3800亿元用于建设云和AI硬件基础设施。大的方向各家互联网龙头企业资本开支显著提速,相关企业又到了新一轮的扩张期。
港股信息技术ETF(159131)前十持仓为:
标的指数成份股由70%硬件+30%软件构成,重仓港股“半导体+电子+计算机软件” 。
但不含阿里巴巴、 腾讯控股、 美团等大市值互联网企业,因此硬科技属性更强。
前十持仓如果做个大致分类的话:
半导体:中芯+华虹,大概占比25%;
消费电子:小米+联想+舜宇+比电,占比27%;
计算机软件:商汤+金蝶+美图,占比15%;
机器人:优必选,占比5%。
如果你看好国内的科技企业,又想有一个比较有弹性的补充,这可以是一个选择。指数2022年底以来年化收益率31.63%大幅跑赢港股通科技、恒生科技等科技类指数。
当然了弹性大也意味着波动大一些。你要找一个适合自己的时机,也要认真的想清楚自己适不适合。
投资中如何做出理性的决策。那就是要有独立的目标。不是和别人竞赛,也不是以别人的能力做抉择,而是你自己。
找到内在标尺的那一刻,你才能合理的去看自己的诉求。在比较的游戏中你不可能获胜。即使不考虑能力和现状和不同节奏的差异,这个世界每一刻都有幸运儿。
前几天刷到一个帖子,雪球持续十年的大V有哪些。看了看下面网友的总结,这么大的雪球十年来仍然在的大V也就那么十多个。
为什么长期存活在股市如此难。因为人们一旦投资就会莫名的把他当做一场比赛,一旦你想比赛,那么就会在不自觉中把第一权重变成速度的追求,而忽略风险防控。
前段日子科技股表现更好,看到好几个传统价投的大V都在写文解释或争辩。其实完全没必要。某个阶段,你会对他人无感和不在意。
当你有了这种感觉,那么证明你已经找到内在标尺,找到了自我节奏。一定要接受人与人的不同。
一定有人,路径更轻松。
一定有人,某个阶段比你更快。
一定有人,比你更幸运。
但,你只能和自己比。只能按自己的情况来规划。
这样你才能接受,最快的致富之道,是慢慢来。在摩根,豪泽尔新书《金钱的艺术》中有这样一段话:当复利成为你的目标时会发生什么?首先,你感受到的为他人表演的压力会减少。当你停止为他人表演时,你的注意力自然会投向更远的未来,你会思考如何创造更好的生活,而不是寻求更多的关注。
这让你能够培养出最强大的财务技能之一--耐力。金融领域的一个巨大讽刺是,致富最快的方式往往是慢慢来你从不急躁,从不会不耐烦,也很少担心或受他人不同做法的影响,你知道,长寿和长期坚持某事的能力才是金融真正的魔力。
就像生活中的许多事情一样,速度吸引了所有注意力,但缓慢却拥有所有力量。
许多人想成为长期投资者,但很难真正做到。一个原因是他们陷入了比较,与同龄人比较,与基准比较,以及担心如果别人发现他们在过去6个月里亏了钱会怎么想。在投资中,长期的财富成功在于能够承受可控的波动,如果做不到这一点,你就会被迫尝试更难的技巧,即避免短期波动。只有当你更关心在波动中生存下来,而不是因为被波动击中而显得愚蠢时,你的投资策略才具备韧性。与其试图比别人更聪明,不如默默地进行一项长期押注,相信事情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变好。你不急不躁,却能成就万物。
2
不与自己为敌
投资这事,要是看别人,1000个人至少有100个想法。
但对我们来说,得找到一个自己无论从哪个角度考虑,都觉得逻辑通顺,敢于坚定执行的方法。
不与自己为敌,自己内在要先达成共识,不然是很难在没回报的时候坚持下去的。
比如很多人都无法戒烟和减肥,但是收到医生最后警告的时候却做到了。
因为当医生给出了生命警告,这个时候对生存的期望远远大于了烟酒和食物的诱惑,你的内在就理顺了,而不是之前理智告诉你要戒烟要减肥,但是你的情绪上又想吃东西想抽烟。
强迫自己去做一件事,是很难持久做的,只有自己理顺了,才能长期的做下去。
每次底部区域,值得布局的共识我认为是比较容易达成的。
但到底买什么,这又成了一件很难抉择的事。
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只要不是用生活中急用的钱,逆境中坚持个一两年是没啥问题的,毕竟放银行3%左右的利息,也会有很多人存3年定期。
难以坚持的点主要在于,怕自己耐心等了三年,等来的是一个很差的结果。
所以变的有耐心的前提,是消除对未知的恐惧。
而股市他和大多行业又不一样,他没有一个大家公认统一的方法,于是很多时间和金钱的损失,就在不断选择的内耗中产生了。
因为有了选择,才会变的挑剔,总觉得换一个选择会更完美。
这种事其实生活中也经常出现:
今天发现一本好书,心中暗自发誓,一定要认真看,刚看了二十页,短视频上又看到另一本书的推荐,于是又觉得另一本更好。
内心总想找一个最优选项,希望一本书就能颠覆自己认知,让自己超过大多数人,最后找来找去一年半载过去了,反而没看任何一本书。
你不能只听别人的建议去选择,不然你就会不停改变方法。
找到内在标尺,不与自己为敌。要赢的第一步,是先自己上台。
首先,降低心理预期,不求极致,但求成功,比如定投,你先让自己赚起钱来。
这虽然不如重仓押注一只个股并确实正确的人赚的那么多。
但也避免了重仓押注看错带来的风险,确保了至少能赚到一部分不错的收益,而且这个赚钱的逻辑也不复杂,也比较容易做到相信和坚持。
其次,投资初期拿可以承受的资金去多试试方法也未尝不可,不然总会有一种不甘心的感觉,犹犹豫豫,左右摇摆,稍遇困难就觉得另一条路更好,这才是对自己最大的情绪内耗。
很多时候人教人教不会,事教人一次就够了,知识可以传播,但经历无法传播,真的去经历一下,发现有些路确实走不通,比别人的多少语言都管用。
投资最终总得磕磕绊绊铺出一条适合自己的路,按自己的路走下去,才能长久。
别人的快慢不重要,要确保的是,自己不摔倒。
今天就聊这么多,我是终身黑白,聊投资,但不功利,让我们一起认真学习,慢慢变富,如果觉得本文不错,那就点个赞或者“在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