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C预警叠加美油库存大增,原油市场“供应过剩”真的来了?

小小MT4 来源:市场资讯 °C 栏目:MT4安卓版下载

  华尔街见闻

  OPEC罕见转向悲观预期、美国原油库存持续攀升、期货曲线陷入“期货升水”,多重信号显示全球原油供过于求。尽管部分分析师认为市场反应过度,但油价下行压力加大已成事实。若供应过剩延续,油价下跌或缓解通胀,却也令能源市场前景更加复杂。

  种种迹象表明,市场讨论已久的全球原油供应过剩可能已经到来。从OPEC意外转变的悲观预测,到美国关键期货曲线陷入熊市结构,再到持续增加的库存数据,一系列信号共同指向一个结论:全球供应正超越需求,给油价带来持续压力。

  最新、也是最具冲击力的动态来自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该组织在其最新的月度市场报告中,将今年第三季度的全球供需平衡预估从此前的短缺转为过剩。这一转变引发了市场的剧烈反应,布伦特原油期货在前一个交易日重挫近4%,西德克萨斯中质原油(WTI)跌幅超过4%。

  在美国市场,供应充裕的迹象尤为明显。作为关键市场指标的WTI即期价差已跌入“期货升水”(contango)状态,即远期合约价格高于近期合约,这通常预示着短期供应充足。与此同时,据路透社援引美国石油协会(API)的数据显示,美国原油库存上周再度录得增加。

  这一系列变化对全球经济和投资者意义重大。如果油价持续走低,汽油等成品油价格有望下降,从而缓解全球通胀压力,这对各国央行和广大消费者而言无疑是利好。对于一直倡导降低能源成本的美国总统特朗普来说,这也可能被视为一项政策胜利。

  市场指标亮起红灯

  全球原油供应过剩的迹象,在美国市场表现得最为突出。

  WTI原油的期货曲线显示,2026年的大部分月份都处于“期货升水”结构,表明市场对即期原油的需求疲软。而美国健康的供应状况还体现在出口数据上,根据政府数据,今年10月份的原油出口量创下了自2024年7月以来的最高水平。

  相比之下,全球基准布伦特原油的期货曲线在明年3月之后则基本持平,虽然这也暗示即期需求同样乏力,但两个基准合约的结构差异反映出不同区域市场供应过剩的程度不一。其他指标也显示出疲软信号,衡量北海原油相对于中东基准原油价值的布伦特-迪拜价差(EFS)本周转为负值,表明其正以折价交易。

  供应端集体“转向”

  全球市场观察人士普遍预计明年将出现供应过剩,而曾经长期坚持需求健康论的OPEC也改变了看法。该组织在最新报告中表示,由于OPEC+(包括俄罗斯在内的产油国联盟)的产量增加,预计2026年全球石油供应将略高于需求。

  OPEC的观点转变呼应了其他主要机构的预测。据市场人士援引API的数据,截至11月7日当周,美国原油库存增加了130万桶。官方的美国能源信息署(EIA)库存数据将于周四晚些时候公布,市场普遍预计也将印证库存增加的趋势。

  更重要的是,EIA在其《短期能源展望》报告中调高了对美国明年石油产量的预测,并预计今年产量创下的纪录将比先前预期的更大。EIA补充称,到2026年,由于产量增长快于石油燃料需求增长,全球石油库存将持续增加,这将给油价带来进一步压力。

  雪佛龙公司首席执行官Mike Wirth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OPEC+国家有大量石油供应正在重返市场,看起来我们将进入一个供应超过需求吸收能力的时期。”

  分析师:风险与展望并存

  尽管供应过剩的迹象愈发明显,但市场情绪仍在一场“拉锯战”中摇摆。新加坡分析公司Vanda Insights的创始人Vandana Hari表示,这是“俄罗斯风险溢价与供应充足之间的拉锯战”。她预计,本季度及下个季度全球市场将处于“轻微过剩”状态。

  部分分析师认为,市场的悲观反应可能过度。星展银行能源部门团队负责人Suvro Sarkar认为,近期油价疲软似乎是由OPEC修正其2026年供需平衡预测所驱动,这证实了该组织承认供应过剩的可能性。但他认为,“这只是转向了对市场更现实的解读,并未改变基本面,因此市场反应似乎过头了。” 他预计,考虑到更严格的制裁生效后俄罗斯出口可能出现的短期中断,布伦特油价在60美元/桶附近应有相当大的支撑。

  与此同时,地缘政治因素仍是市场的重要变量。近几周,特朗普政府通过制裁俄罗斯石油公司和卢克石油向俄罗斯施压,对成品油价格构成了支撑。有分析师表示,OPEC的过剩信号释放了此前被压抑的看跌情绪,而美国原油库存的增加则进一步施加了压力。

  接下来,投资者将密切关注IEA即将发布的月度报告,以及美国能源信息署发布的官方库存数据,以寻找关于市场供需平衡的更多线索。此外,据报道,沙特王储穆罕默德·本·萨勒曼将于下周在白宫与美国总统特朗普会面,这也将是市场关注的焦点。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