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丁雅栀 倪 浩
编者的话:今年以来,作为传统避险资产的黄金热度空前,掀起一波“黄金热潮”。国际金价一度突破4000美元/盎司大关,国内现货黄金价格也共振上行,直逼1000元/克高位。正当市场瞩目之际,财政部与国家税务总局于11月1日发布公告,宣布在2027年年底前,对上海黄金、上海期货两大交易所的标准黄金交易实施差异化增值税优惠。此项政策的出台,为黄金市场注入了新的关键变量,引发了从产业链上游到终端消费市场的一系列连锁反应。
水贝市场经历一周波动
占据全国黄金珠宝交易半壁江山的深圳水贝市场,近日经历了一场由金价上涨和税收新政引发的连锁反应。
黄金税收新政发布后的首个工作日,水贝市场商家美玲在客户群中发出通知,“现货订单停止了,明天等通知。”该通知瞬间引发群内热议。5日,美玲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已暂停店内所有新金饰订单,一律不再锁价、不接受直接付款,仅支持以旧金换购的方式预订。
10日,美玲告诉记者,其金店已经开放锁价业务。“现在金价不稳定,我们目前锁价的价格是大盘价的基础上加6元,之后加的数字可能会上调。如果有客户需要锁价,我们也会提醒他们再考虑下。”
据了解,经过短暂的定价混乱后,水贝市场大盘价最终确定下来,即在国内金价基础之上有所上浮。
这一波动并非孤例。北京一家打金店的老板席维3日告诉记者,当晚他接到黄金板料供应商的通知,要求紧急暂停所有出货和报价。“上游一停,我们下游的打金业务也没法开展了,只能调整业务模式。”11日,席维告诉记者,目前黄金板料商已经恢复供应。据记者观察,打金店目前的金价比大盘价高出不到30元。
此次市场波动的直接原因,是财政部与国家税务总局于11月1日联合发布的黄金税收新政。根据《关于黄金有关税收政策的公告》,在2027年年底前,对会员单位或客户通过上海黄金交易所、上海期货交易所交易标准黄金,卖出方会员单位或客户销售标准黄金时,免征增值税。未发生实物交割出库的,交易所免征增值税;发生实物交割出库的,区别标准黄金的投资性用途和非投资性用途,分别按规定适用增值税即征即退政策,以及免征增值税、买入方按照6%扣除率计算进项税额政策。
新政将黄金交易区分为投资性与非投资性两类。对非投资类的黄金饰品企业而言,进项税抵扣从13%降至6%,实际税负上升约7个百分点。
新政发布后,在上海期货交易所黄金价格并未出现大幅波动的情况下,足金首饰每克普遍上涨60元至70元。深圳水贝市场3日重启报价系统后,水贝金价单日涨幅超66元/克。记者在电商平台也注意到,以往仅比大盘价高出20—30元的金条,价格出现显著上调。11日,水贝市场首饰金价格更是逼近1100元/克。
品牌金店同样快速作出反应。3日,老庙黄金足金饰品报价1256元/克,较前一日1193元/克上调63元;周生生黄金足金饰品报价1255元/克,较前一日1193元/克上调62元;周大福报价1259元/克,较前一日1198元/克上调61元。
周大福表示,将结合政策对业务和产品零售价格的影响进行合理调整。涨幅与新政带来的成本增加相符。
11日,多家黄金珠宝品牌公布的足金首饰价格较前日明显上涨,黄金首饰品牌报价集体突破1300元/克。
当前行业主要有两种定价模式:一是按克计价(“克重+工费”),二是“一口价”(直接标价)。老铺黄金是“一口价”代表,毛利率约40%,主打品牌溢价和工艺附加值。周大福、老凤祥等传统品牌以“计价金”为主,但近年在提升定价产品占比,以平衡成本波动。
在金价持续走高的背景下,黄金珠宝行业此前已历经多轮调价。今年9月至10月,周生生、潮宏基、周大生等品牌旗下“一口价”黄金饰品陆续提价,涨幅多在10%—15%,部分高达30%。老铺黄金也于10月26日完成年内第三轮集中调价,多款产品涨幅超过20%。今年2月,老铺黄金进行产品价格上调,多数产品调价幅度在10%以内;8月提价时,主要产品价格上调幅度在10%至12%。
购金心态明显分化
在持续的黄金热潮中,一批消费者坚定看好黄金的长期走势,将其视为资产配置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并坚持“定期存金”策略。
来自上海的吴先生告诉记者,不论金价是每克400元、600元还是800元,他每月都会在银行固定购入3至10克积存金(银行提供的黄金投资储蓄业务),今年已累计购买50克。“长期来看,金价的走势是上扬的。即便未来购金成本继续上升,我仍会坚持买入。”他表示,“黄金始终是我心中可靠的避险资产。我不太关注短期波动,在当前复杂的国际形势下,将一部分资金换成黄金,让我感到更踏实。”
税收政策发布后,吴先生曾尝试提取在银行的积存金,却遇到临时限制。11月3日,工商银行发布通知,称受宏观政策影响,根据风险管理要求,自同日起暂停受理如意金积存业务的开户、主动积存、新增定期积存计划及实物提取申请,但存量客户的定期积存计划执行、赎回及销户不受影响。不过,当晚工商银行再度发布通知,表示已恢复上述全部业务的受理。同日,建设银行也发布类似通知,宣布暂停易存金业务的实时买入、新增定投及实物金兑换等服务。
据业内人士分析,部分银行暂停相关业务,主要是为配合黄金税收新政,进行必要的业务合规性调整。“后来银行通知我5日可以提取,但我因出差无法办理,打算回上海后再处理。”吴先生补充道。
在媒体行业工作的95后李女士则倾向于“小额存金”。她每月在电商平台购买1至2克金豆,至今已积累30多克。“工资不算高,大额投资不现实。金豆门槛低,每月几百元,不知不觉就存下来了。”她认为,黄金比理财产品更安全,收益也高于银行存款,“我把它当成一种‘强制储蓄’,现在金价上涨,看着金豆增值,很有成就感。这些金豆将来可以换首饰,也能在应急的时候变现,一举两得。”
不过,并非所有消费者都选择在此时入场。面对屡创新高的金价,一部分人持谨慎态度,选择暂时观望,等待更加合适的时机。“今年金价走势太疯狂,我觉得市场存在一定泡沫,现在入手可能被套牢。不如等金价回落到900元/克以下再考虑。”消费者赵女士坦言,她曾在上涨过程中买入,结果遭遇回调而亏损,“这次吸取教训,等价格稳定或回调后再出手,心里更踏实。”
专家:不会增加投资者的支出负担
“新政策并未改变黄金固有的避险逻辑,但显著优化了投资效率,使得黄金在资产配置中的‘压舱石’作用进一步增强。”北京社科院副研究员王鹏说道。
广州同信投资总经理、黄金投资分析师吕超11日对《环球时报》记者分析称,新政主要是为了规范黄金交易市场秩序,堵住监管漏洞,压缩场外灰色空间,有利于强化和提升上海黄金交易所和上海期货交易所的地位,提高中国在黄金国际定价上的影响力。
王鹏认为,在企业层面,投资性黄金企业的税负成本虽未发生变化,但合规要求的提升导致其合规成本有所上升;非投资性黄金企业则因税负增加,可能通过产品提价的方式转嫁成本压力。
吕超表示,新规对普通消费者影响有限。“普通消费者通过市面上的金店购买黄金饰品,终端价格已经包含增值税和消费税,因此税收新政带来的影响非常有限。对于投资用途的金条来说,投资者可以选择交易所会员单位进行购买,税收成本比较小。”吕超还表示,“对于非实物交割的个人而言,可以通过上海黄金交易所、上海期货交易所购买黄金ETF(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等产品配置资产。这种方式是免税的,不会增加投资者的支出负担。”
当前,全球范围内黄金需求依然强劲。世界黄金协会日前发布的2025年三季度《全球黄金需求趋势报告》显示,三季度全球黄金需求总量(包含场外交易)达1313吨,需求总金额达1460亿美元,创下单季度黄金需求的最高纪录。黄金需求的迅猛增长主要由投资需求推动。三季度全球黄金投资需求激增至537吨,同比增长47%,占全部黄金净需求的55%。世界黄金协会分析认为,这一增长源于地缘政治不确定性、美元走弱以及投资者“错失恐惧”心理的共同作用。
中国投资者在此轮增长中表现突出。数据显示,在金条与金币投资方面,三季度中国投资者购买了74吨金条与金币,同比增长19%。加上前两个季度,中国零售黄金投资需求达313吨,为2013年以来的最高水平。
吕超称,在全球地缘局势持续动荡以及经济不确定性增加的背景下,黄金作为避险资产,其保值增值的作用更加凸显。长期来看,黄金可以作为投资者进行资产配置的重要选择,以对冲其他资产的市场风险。但吕超提醒,投资者短期内应该密切关注与黄金价格密切相关的美国主要经济数据以及美联储关于货币政策的表态,警惕黄金价格随时可能出现回调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