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30主席绷不住:对中国,美欧既要又要

小小MT4 来源:观察者网 °C 栏目:MT4安卓版下载

  【文/观察者网 阮佳琪】

  “你不能一边要求中国降低排放,一边又抱怨中国在全球推广实惠的电动汽车……”

  谈及美国、欧洲多国领导人对中国在可再生能源领域日益增强的主导地位的诋毁攻击,《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三十次缔约方大会(COP30)主席安德烈·科雷亚·多拉戈(André Corrêa do Lago)一阵见血指出,西方“吃相难看”。

  他继续对美媒《纽约时报》说,“如果(他们)真的关心气候问题,这(中国技术大幅降低清洁能源成本)其实是个好消息。”

  在COP30于巴西贝伦举办之际,《纽约时报》借这位巴西资深外交官之口点出,在美国阻挠气候行动、欧洲难以实现绿色愿景之际,实际上正是中国的产业政策深刻塑造着一些全球增长最快经济体的发展轨迹。

  这篇发布于当地时间10日的报道分析称,全球多数人口聚居的多个大型快速增长经济体正展现出令人意外的转变,而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中国崛起为清洁技术超级大国所推动的。中国大规模制造投资让清洁能源成本大幅下降,使这些国家得以减少化石燃料进口、更多依靠可再生能源,同时实现成本节约与能源安全的双重目标。

  当地时间11月10日,巴西贝伦,COP30联合国气候峰会,COP30主席安德烈·科雷亚·多拉戈(右)在新闻发布会上。视觉中国

  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净零排放政策实验室的数据也印证了中国的推动作用:2011年以来,中国在全球制造业领域的投资总额已超过2250亿美元,其中四分之三流入“全球南方”国家。经通胀调整后,这一数额超过了二战后美国实施“马歇尔计划”的投入。

  但与马歇尔计划“以援助换霸权”的包藏祸心截然不同,中国的投资切实帮助许多新兴经济体搭上了绿色经济快车。人们也看到,全球气候行动的重心正在发生转移:

  巴西、印度、越南等国正在快速扩大太阳能和风能装机规模;埃塞俄比亚、尼泊尔等较贫困国家则跳过燃油车,直接转向电动汽车;石油大国尼日利亚计划建造首座太阳能电池板制造厂;摩洛哥正打造电池产业中心;智利首都圣地亚哥近年来已实现半数以上公交车队的电动化;巴西还通过提高汽车进口关税,吸引比亚迪长城汽车等中国车企在本土设厂……

  “从气候角度来看,发展中国家正在拿出解决方案,”科雷亚·多拉戈补充道,“我认为,新兴国家将以全新角色参与本次气候大会。”

  环境研究与倡导组织“世界资源研究所”(World Resources Institute)的负责人阿尼·达斯古普塔(Ani Dasgupta)也表示,这充分说明经济发展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可以并行不悖。

  “新兴经济体是这一进程的核心部分,”他说,“我们必须关注它们,因为它们拥有世界上最多的人口、世界上最多的贫困人口,而且能源需求还在不断增长。如果这些经济体不做出改变,全球就无法走向更安全的未来。”

  报道直言,十年前《巴黎协定》签署时,是美国、欧洲等富裕工业化国家施压发展中国家加速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而发展中国家则回应称自身同样拥有工业化权利,敦促富裕国家资助其向清洁能源转型。但这些资金支持大多未能兑现,发展中国家领导人的不满情绪依然存在,

  如今全球经济格局已悄然改变。“十年前,我们有政治承诺,但缺乏市场条件,”欧洲研究与倡导组织E3G的气候外交与地缘政治副主管凯西·布朗(Kaysie Brown)说,“现在我认为,我们正处于一个拐点——在可再生能源等领域,市场条件已具备。因此问题在于,在这种不断变化的格局中,政治领导力将来自何处。”

  《纽约时报》指出,中国一直试图将自身塑造为全球稳定的支柱,在特朗普政府宣布美国退出年度气候谈判后更是如此。

  美国《华尔街日报》7日报道则进一步点明,各国政府齐聚贝伦参加COP30之际,美国30年来首次缺席,中国则前所未有地处于谈判中心位置。

  美媒坦言,尽管发展中国家对西方在气候目标上的倒退感到失望,但中国向清洁能源的转型,正帮助维持《巴黎协定》的完整性。 这篇文章更直接以“中国正在拯救《巴黎协定》”为题。

  2015年协定签署时,很少有人预料到中国清洁技术制造商能够如此迅速地达到惊人规模,尤其是在当时并非主流的太阳能电池板、电池和电动汽车领域。

  法国油气生产商道达尔能源的首席执行官帕特里克·普亚内(Patrick Pouyanné)说,“十年来,中国已成为清洁技术领域巨擘。”该公司是全球最大的可再生能源投资者之一。

  “我们在2015年时并未真正预见到这一点,但中国的发展速度之快令人惊叹,”他补充说,“现在哭也没用了,从某种意义上说,这对地球也是件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