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来源:刘煜辉的高维宏观
随着西大AI资本开支步入朱格拉周期(设备更新换代驱动的周期性繁荣),美股总市值已膨胀至68万亿美元,其中AI链贡献近半壁江山(30万亿美元),其中七巨头市值占比达22%,英伟达、微软、苹果更以超4万亿美元市值成为“全球第三”、“第四”、“第五大经济体”......
AI泡沫的质疑声正随着估值膨胀急剧升温:逻辑链已悄然闭合,只待一个触发点(trigger)引发高波释放。
美国今天的困难是,只能靠A I和机器人生产岀来強大的产出,将工作变成可选项,从而可以实现全民的高收入,而非平均收入,这个显然不是现在参与的资本和政客所想的……
当然,更大的冲突可能还来自G2缠斗的时代剧本。
当AI成为唯一增长引擎,其脆弱性便暴露无遗。微软CEO纳德拉的爆料揭开了AI行业光鲜的背后:大量英伟达GPU正闲置库存,根源并非算力过剩,而是电力与物理空间的双重制约。
当下所面临的这种被称作 “温节点” 短缺的困境,本质在于数据中心缺乏具备充足供电与高效冷却能力的机架空间。如此一来,即便拥有先进芯片,也会因缺乏适宜运行环境而沦为 “插不上电的废铁”,无法发挥其应有的性能价值。
面对基础设施短板,纳德拉明确表态,不愿过度采购某一代英伟达GPU。这背后是技术迭代与资源效率的矛盾升级,技术迭代正在加速压缩了GPU保值周期。
显然,达子的快速迭代,如果脱离了东大的A I繁荣,风火轮也会踏空,利润增长的速度一旦跟不上趟,市值瘫缩的后果可是宏观问题。
世界第三大经济体的体量如果开始释放高波,那谁也承受不起……逻辑上只有一条出路,那就是与东大紧密绑定,放开高端芯片对东大的限制……
英伟达可以降低利润吗?政客们可以放弃遏制东大吗?显然都不能。
所以只能经历一次物理爆破才能找到新的平衡。
当下,科技公司的债务融资中有相当大一部分源自私募信贷。这种债务可以不出现在科技公司的资产负债表上,还能与其他业务项目完全隔离开来。它的不透明、杠杆化和循环性引发了担忧,《金融时报》的社论就称,当前AI的融资结构日益依赖债务,如果发行者未来信用评级较低,会使银行和高杠杆的非银行部门面临违约风险。相互勾结的双边融资协议,只会加剧多米诺骨牌效应的风险。
二维三维的看,可能离泡沫戳破还有些距离,但是高维矛盾的爆发,不过是在等一个trigger。逻辑已经备好了,就看什么做trigger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