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华夏时报
作者:吴敏 林佳茹
近期,银行长期不动账户集中清理工作持续推进,清理主体已从国有大行逐步下沉至地方性中小银行。如新疆和田农商银行将于11月1日正式实施清理,贵安新区发展村镇银行也将于11月14日启动相关工作,多地中小银行也密集开展“沉睡账户”整治工作。
“清理闲置账户是好事。”有市民向记者反馈,得知清理消息后,她第一时间查询账户余额,不仅规避了账户被冒用的风险,也清晰梳理了个人资产。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研究员娄飞鹏也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中小银行集中开展清理长期不动户的工作,是监管推动账户全生命周期管理、强化反洗钱与反电诈风控的常态化举措。
不过,有银行工作人员表示,与国有大行或股份制银行相比,县域及农村地区的中小银行在此次清理中面临着更复杂的挑战。这些银行服务范围多集中在基层,账户管理基础相对薄弱,加上农村客户群体的特殊性,清理工作难度更高。
对此,苏商银行研究员薛洪言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指出,地方中小银行集中清理长期不动户的现象,反映出农村金融基础设施发展过程中的阶段性特征。而这一现象背后,是历史遗留问题、客户沟通障碍与银行自身能力短板等多重因素长期交织的结果。
“被遗忘的银行卡”
近期,多家商业银行陆续启动个人长期不动账户集中清理,范围涵盖传统借记卡、电子银行账户等,一场针对“沉睡账户”的系统性治理正有序推进。
“收到了银行的提示短信,才想起来还有一张银行卡。”市民王女士向记者反映,最近收到了来自银行的提示短信才想起来还有银行卡长期未用过。
记者从多家银行了解到,此次清理范围主要针对长期未发生主动交易、账户余额较低且无关联业务的账户,部分银行还会结合账户开户年限、使用频率等因素综合判断。
不过,账户清理过程中,也有不少市民表示疑虑。吕先生最近发现自己一张多年未用的银行卡已无法取款,“账户被冻结后还能恢复使用吗?里面的钱会不会受影响?”
刚毕业的大学生小张也有类似担忧。“我实习时办了两张工资卡,现在正式工作后用不上了,万一被银行清理,以后需要用卡该怎么办?”小张说,他担心账户被注销后,后续办理贷款、理财等业务会受影响。
对于市民关心的问题,北京市某国有银行客户经理向《华夏时报》记者解释,在账户清理前,银行会通过电话、短信、官方APP等多种渠道提前通知客户,“若客户仍需使用账户,可携带身份证到网点办理激活;若账户内有余额,在清理时不会影响资金安全,客户可凭有效身份证件到网点支取或转账,部分银行还支持通过手机银行在线办理余额转出。”
此外,他还提醒用户,若发现名下有闲置账户,可主动联系银行查询账户状态,及时处理账户内资金,避免因账户长期闲置带来安全风险。
中小银行清理长期不动户
记者注意到,早在2023年10月,金融监管总局就部署开展了银行“沉睡账户”提醒提示专项工作。当时,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等国有大行纷纷响应,主导了一轮集中清理“睡眠账户”的行动。
进入2025年,与前一轮集中行动不同的是,清理主体已明显下沉至地方中小银行。
10月以来,新疆和田农商银行、湖北远安农商银行、辽宁葫芦岛银行、贵安新区发展村镇银行等多家地方性银行相继发布公告,对“长期不动账户”开展清理。
其中,新疆和田农村商业银行10月16日发布公告,将于11月1日起,对符合条件的账户实施清理工作;同日,湖北远安农商银行宣布启动个人银行账户集中治理,包括个人长期不动户、重复开户及身份信息缺失账户;贵安新区发展村镇银行将于11月14日起,针对一年内未发生收付活动(不包括结息等非客户主动交易)且无欠债的单位结算账户实施清理。
某农商行工作人员向记者表示,由于县域及农村地区账户管理长期较为粗放,历史遗留账户众多,“一人多户”“身份信息过期”以及“低余额睡眠账户”比例更高,这使得地方银行在账户清理上面临更复杂的情况和更突出的存量问题。
“事实上,这类账户管理难题并非短期形成,而是多重因素长期交织作用的结果。”薛洪言指出,早期金融服务覆盖不足时,银行为满足各类补贴发放等需求采取粗放式管理,存在批量开户等现象,同时早期身份核验技术不完善导致大量账户信息缺失。
薛洪言补充道,农村账户呈现“低频高敏感”特征,虽长期无交易却可能关联养老金、医保等民生功能,加上外出务工人员联系方式失效导致“通知难”,以及部分用户将账户视为“资产象征”的心理,都增加了沟通成本。此外,银行自身受科技投入有限、系统识别精度不足的制约,低余额账户往往占用大量系统维护资源,这种资源错配在中小银行尤为突出。
尽管账户清理面临诸多挑战,但娄飞鹏认为,这项工作的价值与意义十分显著。他表示,及时清理“睡眠账户”,不仅有助于更好地开展风险防控,压缩非法账户空间,切断电信诈骗、跨境洗钱的资金通道;还有助于银行降本增效,减少无效账户在数据存储、系统维护与人工核查方面的成本消耗;再者可助力客户服务升级,推动客户主动更新个人信息、整合名下账户,让银行能更精准地对接客户需求;最后,规范账户管理也是银行落实监管要求、确保合规经营的重要举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