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顺应产业发展趋势,持续推动文化金融深化合作

小小MT4 来源:睿见Economy °C 栏目:MT4安卓版下载

  

  10月29日,由文化和旅游部产业发展司指导,北京市西城区委区政府主办的2025金融街论坛年会文化金融分论坛在北京坊劝业场举行。本次论坛以“金融赋能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聚焦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发展,围绕深化文化与金融合作开展研讨交流。

  文化产业是高成长性产业。数据显示,2020年至2023年,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从4.49万亿元增长到5.95万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从4.43%上升到4.59%。2024年,规模以上文化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4万亿元,“十四五”期间年均增长超9%。据不完全统计,仅2024年,各地发放文旅惠民补贴23亿元,带动消费超1400亿元。

  本次分论坛关于文化金融的探讨格外引人关注。在主旨演讲环节,文化和旅游部产业发展司负责同志指出,当前,文化与金融合作日益密切,要积极顺应产业发展趋势,深刻理解“文化金融”内涵,深入探究文化金融创新的实现路径,以期实现文化产品的全生命周期、文化企业的全成长过程,都能够得到相应金融产品与服务的保障支持;要精准把握文化产业轻资产、长周期、长尾效应突出的特性,壮大资本市场、丰富金融工具、激发创造活力,平抑对冲风险,在服务人文经济中彰显金融业不可或缺的关键作用。此次主旨演讲还围绕深化文化与金融合作,提出了三个思考维度:

  一是把握大势,抢抓文化与金融深化合作的历史机遇。

  当前文化科技融合加速、文化IP开发深化、消费新业态喷涌,为金融业开辟了新的价值蓝海。展望“十五五”,文化产业核心突破在于“数字化”与“融合度”——前者需紧扣文化数字化战略,打造数字文旅产品全生命周期链条;后者则聚焦文旅深度融合及文化与其他产业协同,创造新型消费场景。需要金融与文化从业者携起手来,积极行动、深度对接,为文化产业的好内容、新业态提供更强大的金融保障。

  二是金融赋能,推动文化资产从“资源持有”向“价值运营”转型。

  针对文化产业产品同质化等问题,当前,需要推动文化资产从“资源持有”向“价值运营”转变。这既需要文化企业强化内功,提升合规意识、树立市场思维、增强运营能力,打造差异化产品与稳健现金流;也需要金融发挥资产价值发现功能,为优质文化项目与企业提供精准支持。

  三是双向奔赴,构建共生共赢的文化金融生态。

  要构建覆盖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的文化金融生态,需从三方面发力:其一,培育耐心资本,鼓励创业投资、股权投资进入文化领域,呵护产业从“种子”成长为“参天大树”;其二,强化财金联动,用好中央及地方预算内投资、超长期特别国债、再贷款等政策工具,为文化产业筑牢成长底座;其三,发挥多层次资本市场作用,支持文化企业通过并购重组、IPO、REITs等方式增强资本运作能力,同时推动金融机构为中小微文化企业设计全周期、场景化服务,让政策红利渗透产业链各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