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专访冰岛总统托马斯多蒂尔:冰岛创新与中国规模是完美组合

小小MT4 来源:钱小岩 °C 栏目:MT4安卓版下载

  托马斯多蒂尔表示,很高兴看到中国民众发现了冰岛旅游的独特魅力。

  冰岛,是今年国庆中秋假期旅游的热词。就在假期结束的几天之后,冰岛总统托马斯多蒂尔反向开始了中国之行。

  10月16日,托马斯多蒂尔在出席全球妇女峰会后,在上海接受了第一财经记者的独家专访,期间记者向托马斯多蒂尔分享了一个“段子”:大批中国游客在十一假期穿越千山万水,来到憧憬已久的冰岛景区,结果在景区内里里外外听到的都是中文,恍惚间似乎又没有出国。

  托马斯多蒂尔听后不禁爽朗地笑了起来。她还补充道,听说中国游客在冰岛最喜爱的体验是泡着温泉浴,抬头仰望北极光。旅游是时下中国和冰岛交流合作中热门的行业,但中国和冰岛的交流合作远不局限于此。

  就以温泉为例,它的形成离不开地热,冰岛虽然国土面积较小,但却是世界上地热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托马斯多蒂尔在专访中表示,冰岛和中国在地热领域上的合作已行之有年,如今两国不仅在地热上加深合作,更在向绿色能源和可持续发展等领域发展。

  中国和冰岛的经贸关系有良好的基础。冰岛是首个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的西欧国家,也是首个与中国签署自由贸易协定和本币互换协议的欧洲国家。如今,中国已成为冰岛第四大贸易伙伴,并连续19年居冰岛在亚洲第一大贸易伙伴。

  温泉背后的宝藏能源

  冰岛最早的常住居民是维京人,他们在岛上一处温泉众多的地方定居,由于地热能源丰富,空中经常弥漫着烟雾一般的水汽,便由此将此地命名为雷克雅未克,在他们的语言中意为“冒烟的海湾”,时至今日,雷克雅未克依然是冰岛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冰岛的首都。

  冰岛横跨大西洋中脊,分散的构造板块活动使热量和岩浆更接近地球表面,因此岛内地热资源丰富,温泉广布。冰岛对地热资源的利用早已有之,特别是20世纪70年代的石油危机,更是促使冰岛改变能源政策,转向地热和水力发电等国内能源,使得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迅速下降,并逐步退出电力和供热领域。

  如今,冰岛的地热集中供热系统覆盖了全国95%的供热区域。同时,冰岛还乐于向全球推广地热的经验和技术。在托马斯多蒂尔此访中,中国和冰岛还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地热和绿色转型合作的联合声明。(以下简称‘联合声明’)”

  其中表示:“双方将在长期合作基础上,加强政府间、行业间合作,在全球、地区和国家层面开发地热能潜力,推广地热能利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推动能源转型,创造新的绿色产业和就业岗位,持续改善人民生活质量。”

  托马斯多蒂尔向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冰岛与中国在地热领域的合作已持续数十年,我们长期为来自中国的专家提供地热技术培训。由中石化旗下企业与冰岛极地绿源公司成立的合资企业,已在中国70多个地区为数百万人提供能源服务。”

  托马斯多蒂尔所指的这家合资企业是中石化绿源地热能开发有限公司,它起源于2005年时任冰岛总统格里姆松在访华期间,中国和冰岛签署的协议,公司在2006年正式成立,如今已经是世界上最大的地热区域供暖公司,为北京、河北、陕西、山西、山东、辽宁和天津等省份提供可再生能源供暖。

  对于当前中国和冰岛在地热领域的合作,托马斯多蒂尔表示,“我当然知道中国人口众多,(企业)数百万规模的用户依然很小,也正因如此,我们在联合声明中表示要在这一领域加深合作”。

  她说,联合声明释放出重要信号,“我们将携手推进碳中和目标”。她说,“冰岛已确定在2040年前实现碳中和,中国的目标是2060年前。但根据我的经验,中国往往还能提前完成目标”。

  托马斯多蒂尔进一步解释道,在实现这一目标的路上,冰岛或许能够在地热领域提供助力。事实上,地热已是当前能源结构中的关键一环。在风能和太阳能上,中国已实力雄厚,放眼全球,电池技术尚未完全成熟,难以独当一面,而地热可以在供暖制冷,乃至工业发电等方面都提供重要的补充。

  冰岛创新与中国规模

  “我们拥有先进的渔业及食品加工企业立足于可持续领域;我们的人均养老金收入位居世界前列,且逐步贴合ESG投资准则”,在10月16日上海召开的2025可持续全球领导者大会开幕式,托马斯多蒂尔如此解释冰岛企业如何构建可持续的未来。

  2025可持续全球领导者大会的核心目标是从“讨论”走向“行动”,搭建一个连接政策、商业与创新的桥梁,将可持续发展的共识,转化为中国与冰岛,乃至全球范围内的具体实践。

  谈起企业和可持续发展,托马斯多蒂尔颇有发言权,在当选总统之前,就曾长期担任全球非营利组织The B Team的首席执行官(CEO),该组织由商界和公民社会领袖组成,致力于推动以人为本和关注气候的商业实践。

  对于如何利用绿色转型共识,来推动中国和冰岛在此问题上的具体商业合作,托马斯多蒂尔向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她认为世界正经历着两大转型,数字转型与能源转型,并且二者密切相关,“在我看来,冰岛在绿色科技和可持续发展领域的核心优势在于,我们非常具有创新精神,并且在创新上领先他人一步。”

  她说,“我们学会了与自然共生。我知道在中国,人们也信奉‘天人合一’的理念。我们充满创造力,甚至有时会显得有些‘疯狂’,这意味着我们不仅跳出条条框框思考,有时甚至压根不需要任何条条框框。”

  托马斯多蒂尔承认,冰岛虽然有很强的创新精神,但体量较小。她说:“中国民众和企业在执行力和规模化方面相当厉害,我们有时候都无法完全理解你们说的‘规模’到底有多大。像冰岛这样把可持续发展和绿色理念深入内心的国家,与善于设定目标,执行力超群的国家合作,简直是完美组合。”

  托马斯多蒂尔进一步表示,“毕竟无论国家大小,气候变化从不管什么国界线。我们同样遭受着气候冲击,同样面临着生物多样性丧失,自然资源枯竭等自然环境带来的所有挑战。最让我欣慰的是,当某些国家还认为无须应对气候变化时,中冰作为不同大小的国家决定携手合作,结合冰岛的创新解决方案与中国的规模化能力,共同为世界提供应对之道。”

  “冰岛比月球美得多”

  “常有游客说(来冰岛)像是降落在月球上,但我觉得冰岛比月球美得多,虽然我没去过月球,但我们这里至少绿意盎然”,谈起冰岛的景色,托马斯多蒂尔颇为自豪地表示。

  间歇喷泉、黄金瀑布、苔原地貌、极光等壮丽的自然景观使冰岛成了全球最热门的旅游目的地之一,其中自然少不了中国游客。根据最新的统计,今年前8个月,中国赴冰岛游客已达7.5万人次,预计在今年年底将再创年度新高。

  对此,托马斯多蒂尔表示,“我十分高兴地看到,中国民众发现了冰岛旅游的独特魅力,目前中国游客数量已位居我国入境游客前列”,“(对中国游客)我们将一如既往地敞开心扉热情相迎”。

  对于中国游客为何如此钟情冰岛,托马斯多蒂尔有自己的思考,“原始的自然风貌对中国游客而言是独特体验,或许这正是他们钟情冰岛的原因。当来自人口大国的游客,踏入这个仅有1%国土有人居住,其余全是自然荒野的国度,对于在熙攘环境中成长的人们而言,这种体验想必十分珍贵”。

  不过她也表示,7.5万中国游客听起来不少,但相对于中国庞大的旅游市场只是沧海一粟,未来增长空间依然巨大。冰岛每年接待的游客量是本国人口的数倍,作为冰岛总统,托马斯多蒂尔也特别强调,必须确保中国游客在冰岛获得优质体验,同时守护好冰岛的自然环境。

  托马斯多蒂尔还向第一财经记者透露,此次访华期间,她已经在不同场合说过好几次,希望能够尽早开通直航,“我认为这能进一步加深人与人的交流,通过增进理解,加强认知,这也正是促进贸易,激发灵感的基石”。

  在中国之行结束后,托马斯多蒂尔由上海搭机前往伦敦,转机返回冰岛,所以在采访的最后,她笑着告诉记者,“其实我也有着一点私心,盼望不久后能够再来中国。如果开通直航,往来将更为便捷。众多冰岛公司如今正与中国伙伴开展良性合作。我们希望拓展更多的合作领域,未来仍有广阔空间待我们共同开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