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板庙子矿业:以生态为笔,绘就矿山最美名片

小小MT4 来源:市场资讯 °C 栏目:MT4安卓版下载

(来源:山金国际

“确保矿山生产不对周边环境产生重大影响;保护和恢复矿山所在区域的生态环境;充分利用土地资源,边开采、边复垦;发展绿色经济、建设绿色矿山。”秉承这样的发展理念,山金国际吉林板庙子矿业在大力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道路上不断发展壮大。目前,公司已成为年生产黄金超过2吨的矿山企业,保有储量持续稳步增长,通过采用三维圈定矿体、斜坡道开拓、尾矿无害化处理等国际领先的生产工艺,成为了一座机械化、数字化水平高、安全保障能力强的现代化矿山,走出了一条绿色、高效、可持续的发展之路。

2020年,吉林板庙子矿业被纳入“国家级绿色矿山”名单。公司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积极回报社会,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帮扶驻地村社,诚信经营,连续13年被白山市评选为“A级纳税人”,为地方经济发展做出重大贡献,广受社会各界好评。如今,生态矿山已经成为吉林板庙子矿业最美的企业名片。

吉林板庙子矿业负责人表示,未来,公司将继续秉承安全高效的生产理念,探矿增储,深化科技创新,推动智能化开采,不断提升资源利用率,继续走绿色发展之路,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而不懈努力。

吉林板庙子矿业自2003年11月正式创建,历经六年筹备建设,于2009年顺利建成投产,是集金矿勘探、地下开采、黄金选冶及黄金矿产品销售于一体的黄金矿山企业。

这座黄金矿山扎根于生态禀赋独特的长白山区 —— 这里不仅坐拥“中华十大名山”的盛誉,更凭借绝美的湖泊风光、茂密的原始森林,获评“中国最美的五大湖泊”“中国最美的十大森林”,是我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屏障,区位环境敏感度极高。对于身处此处的吉林板庙子矿业而言,生态环境保护、污染防治与资源高效利用如同企业发展的“生命线”:一旦在这些方面有所疏忽,不仅可能破坏长白山脆弱的生态平衡,更会对区域生态安全造成难以挽回的影响,进而动摇企业生存发展的根基。

正因为深刻洞悉区位生态的特殊性,公司自投产以来,始终将绿色发展置于战略核心位置,从生产工艺的革新到尾矿渣的科学处理,再到矿山的生态覆绿,绿色理念已深度融入每一个环节,成为企业发展最鲜明的底色。

生产过程零排放

吉林板庙子矿业在井下开采技术上实力尤为突出,采用的“三维圈定矿体、斜坡道开拓、中深孔爆破、遥控铲运机出矿、无轨矿用卡车运输、分段空场采矿嗣后全充填、全巷道支护、尾矿无害化处理”等工艺技术,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与此同时,选矿部工程师宋俊泽系统介绍了公司的选矿工艺流程——从粗碎、中细碎、球磨、碳浸、解析电解,到尾矿输送、尾矿压滤、尾矿库堆存等,每一道工序都精准有序、环环相扣,充分体现了吉林板庙子矿业在黄金选冶环节的专业水准与绿色智造能力。

在矿区地面,规范化的运营场景井然有序:运输、供水、供电等配套设施齐全且运行正常;设备与物资材料按分类分区规范摆放,秩序井然;运输材料均用篷布遮盖,车辆全程减速行驶,同时矿区坚持每日洒水降尘,最大程度降低对空气环境的影响。

资源高效利用

吉林板庙子矿业积极融合国内外前沿技术,在井下开采环节实现了高效化、精准化作业。其中,开拓与通风系统采用斜坡道开拓及中央对角式通风方式,为井下作业提供了安全稳定的基础条件;核心采矿工艺则运用分段空场嗣后充填法,并搭配辛巴凿岩台车与微差毫秒爆破技术,成功实现18米深天井一次性爆破成井,使作业效率提升40%。

在采场设计与作业流程上,公司依据矿体走向进行科学规划,将采场高度定为15米和30米,并通过引入世界先进设备,完成了凿岩、排矸、运输的全流程机械化作业。此外,在回采作业结束后,借助CMS洞穴探测仪进行精准实测,将实测数据与设计模型对比分析,进一步优化了采矿方案,有效提高了整体采矿效率。

在选矿上,公司在全泥氰化碳浆吸附选矿工艺基础上,新增氢氧化钠碱浸预处理环节,新工艺促使硫化矿回收率提高6%,实现选矿技术突破与资源高效利用。

构建生态体系

吉林板庙子矿业积极践行循环经济理念,采用智能化、数字化开采技术,选矿工艺以“两段一闭路破碎、两段两闭路磨矿”为基础提高矿石回收率,实现了资源循环利用,绿色生产。

在践行绿色矿山建设的深度实践中,公司创新采用除氰工艺,经多道工序深度净化,尾矿除氰压滤后滤液回用,选冶总回收率89%左右;年产生废石制砂12万吨,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98%,构建起“处理-循环-再利用”的生态系统。这一创新举措为吉林板庙子矿业绿色矿山建设注入强劲动能。

绿色低碳发展

在绿色低碳发展过程中,吉林板庙子矿业持续深耕用电管理领域,结合矿山生产规律,科学调整用电负荷曲线,将“避峰填谷”策略应用到极致。井下中央泵房排水作业巧妙错峰,优先在用电低谷时段开泵运行,既保障矿井安全与生产需求,又实现电费支出的大幅降低。

在减排方面,公司投资200余万元安装矿井水处理系统,实现井下涌水重复利用,设置专用管路至井下用水作业点。此外,矿区内所有燃煤锅炉改造为生物质锅炉,配备布袋除尘器,降低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减少了废气排放。公司从创办至今,实现了生产安全责任事故为零,污染事故为零。

生态修复下真功夫

生态修复是吉林板庙子矿业绿色矿山建设的关键一环。公司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开展系统性生态修复。在全周期环境管理方面,公司严格推行 “源头减量-过程控制-末端治理”的闭环模式,尾矿库复垦率高达100%,废水循环利用率超过95%,矿区内4.35万平方米矿山重新披上绿装。截至目前,吉林板庙子矿业覆绿面积达到6万多平方米,矿区复垦面积达10万平方米,可绿化区域实现100%绿化覆盖,真正做到了 “开发一片、修复一片、美化一片”。

在生态修复现场,覆绿区域面积广阔,生机盎然。公司种下的草籽已经长到几十公分高,远远望去已与周边的长白山林区浑然一体。这一成果充分体现了吉林板庙子矿业在矿山修复工作中真抓实干、持续深耕的决心与成效。

科技创新与规范管理

科技创新是绿色发展的强大引擎。吉林板庙子矿业拥有一支30余人的技术研发团队,目前公司拥有3项发明专利、11项实用新型专利、4项行业标准,同时还被认定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

公司采用创新尾砂胶结充填技术,将铁尾砂、粉煤灰等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在智能化领域,井下依托远程遥控站和卡特彼勒 R1700 铲运机,全面实现遥控出矿;集成阿特拉斯掘进台车、挪曼尔特湿喷车等先进设备,形成全流程机械化作业线,有力推动矿山向智能化、现代化加速转型。技术软件方面,公司采用3Dmine与 Surpac软件构建数字化矿床模型,有效提升生产效率,降低运营风险。

吉林板庙子矿业严格遵循环保“三同时” 制度,构建全方位环境治理体系,对废水、废气、噪声等污染物科学处理、循环利用,变废为宝,全力守护矿区生态,践行绿色发展承诺。

近年来,公司环保投入力度不断加大,2022—2024年累计投入近2000万元。板庙子人用实打实的行动,在长白山的林海间写下了对生态守护的铿锵承诺。

2025年8月6日,为响应集团矿工节号召,深入践行 “平安山金、生态山金、活力山金、人文山金” 理念,吉林板庙子矿业举办家属开放日活动,精心策划了“ 情动山金 同心向前” 的亲情邀约,留下许多温情瞬间。

当日虽细雨淅沥,却丝毫没有冷却家属们的奔赴热忱。来自各岗位的员工家属代表们,带着对家人工作环境的好奇与牵挂走进矿山。公司领导早已在厂区等候,一声声亲切问候、一次次温暖握手,瞬间驱散了旅途的微寒。家属们被热情引入会议室,“大家”与“小家”的距离悄然消融。在轻松互动中,彼此的笑容愈发灿烂;简短欢迎词后播放的企业宣传片,让家属们首次清晰看见家人为之奋斗的企业全貌,更深刻理解了那份责任与荣光。安全是矿山的生存之本,更是矿山职工家属关注的重点。通过安全部的讲解,让家属们看到公司守护生命安全的层层保障。严密的体系、前沿的防护技术、根植于心的“生命至上”理念、真实案例的讲解,让家属们真切感受到他们的家人在矿山工作无需为安全问题担忧。

带着这份安心,家属们参观了工会文化墙、企业文化墙和党建长廊,这些地方记录着员工们的高光时刻,让家属们真切感受到了企业的精神脉搏。家属们还参观了企业的选厂车间和现代化的中控室,看到了黄金从矿石到精炼的整个过程。在中控室的大屏幕上,井下作业的实时画面、精准的环境监测数据,让家属们看到了他们亲人的工作环境、工作场景,公司是如何将安全的承诺转化为看得见的保障。当家属们来到宽敞明亮的食堂时,他们充分体会到了,什么是“舌尖上的关怀”。

最温馨的时刻,定格在食堂的晚餐时分。员工与家属围坐一桌,共享充满“家”味的团圆饭,欢声笑语在空气中弥漫,这是牵挂得以释怀的轻松,是理解加深后的欣慰,是心与心紧密相连的暖流。

临别之际,公司精心准备的纪念品和承载着山金精神的企业文化手册被郑重递到每位家属手中,这不仅是一份心意,更是一份沉甸甸的邀请,邀请他们成为山金文化的见证者、安全理念的同行者。

夜幕降临,家属们的返程大巴载着满满的温暖与感动驶离。而来自家属们的一条条发自肺腑的感言,则深深地激励着公司的员工们。

长白山巅松涛劲,矿脉含绿护青山。吉林板庙子矿业植根于生态敏感的长白山区,以扎实行动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其在生产零排放、资源高效利用、生态系统修复及绿色低碳转型等领域的深入探索与实践,充分印证了产业发展与生态保护能够实现协同共进、良性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