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鹏友来开会
中国股市10月13日低开高走,次日为何高开低走?大盘还涨得动吗?该如何看待后市?该如何维护良好股市生态?
我们在《今天,中国股市举行“入城式”》一文中说,过去近35年间,中国股市长期遭到蓄意破坏,内部也多次发生治理问题,这是其“牛短熊长”,长期盘桓在国际竞争外围的两大主因。中国股市“入城”,占据了资源优势位置,但这并非终点,治理好股市还有不少困难。
无论IPO定价问题、大股东减持问题,还是一部分上市公司公然造假、系统化造假问题,无论高频量化交易割韭菜问题,还是公私募基金坐庄问题,都不单单是内部问题,而是内外力量相互结合、相互配合的表现。再比如,前期,把外资编制的中国股市指数捧上天,安排即时播报“北向资金”增减,以此诱导其他投资者跟随操作;由外国媒体率先发布中国政策信息、经济数据等等。还有人阻止媒体揭露上市公司违法犯罪活动,同时纵容部分媒体为上市公司做“美颜宣传”“整容宣传”,严重损害市场信息环境、信用环境。
对于外部破坏行动,一部分人认识不到,一部分人半信半疑,一部分人认识到了但刻意掩饰,一部分人敢怒而不敢言,而一部分人采取各种方式配合外部势力。后者希望保留和延续外部破坏活动,因为这可以掩饰他们的贪腐行径。这正是治理难度所在。
从2017年组建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到2023年组建中央金融委员会,我国金融体系的集中统一管理终于到位,“做强中国金融体系”这篇大文章终于成为可能。令人遗憾的是,易会满之流再次欺上瞒下,混淆是非,对“股市治理生态”进行破坏。这说明,金融系统作为“经济重地”、国家之间竞争的关键领域,长期受到渗透。
党中央决定设立科创板并实施注册制,核心目的是解决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问题,释放市场主体活力,实现市场化定价和市场化竞争,完善监管体系,提升监管效能,维护市场“三公”原则。低质量发行、造假发行、高价套取他人利益、制造虚假交易量,与注册制本意毫无关系。一些人在监管工作中夹杂私货,破坏股市治理生态,并混淆视听,令人愤慨。
2024年“新国九条”(《国务院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发布以来,股市治理生态逐步改变,但阻力仍然不少。中央汇金公司作为准平准基金,何时出手、如何出手必然被人盯住,必然成为一些人试图套取的肥肉。一些人仍试图把中国股市的指挥权拱手让人。
我们需要明确:中国股市听谁的号令?中国股市情报研判由谁主导?动辄拿华尔街、美联储、美国媒体来指挥中国股市,这种做法必须叫停。最近,一些专家渐次活跃,散布如下观点:“散户还没有入场,这是散户理性的表现”“中国股市没有业绩支撑,所以必然下跌,涨不上去”“前期上涨是由于投资者预期美元降息,不是由于中国经济好转”“内需代替不了外需,外需下降了中国经济就不会好”等等。这些说法极为片面。
因此,我们说中国股市“进城”了,并不等于万事大吉了。宜将剩勇追穷寇,继续按照“新国九条”的要求,依法从严监管,坚持市场化原则和做法,推进以我为主的对外开放。必须始终践行金融为民的理念,突出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更加有效保护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财富管理需求。还要在“新国九条”基础上继续完善治理体系。
中国股市“进城”之后,治理思想的核心是:独立自主的市场化。即监管必须独立、公平、有效,市场指挥棒是中国资本而不能是外国资本。
2010年,我专门写了《外国投行操纵中国股市的主要策略》一文,发在新浪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