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免重仓或集中投入。
近期,随着国际金价持续攀高,多家银行提示贵金属相关风险,并上调积存金产品起购金额。
10月14日,中国银行发布公告称,将于明日起上调积存金产品的购买条件。同日,记者注意到,支付宝工商银行积存金产品短暂显示“暂不可开户”。
此前,建设银行、宁波银行等多家银行提示,黄金积存业务虽具备便捷、低门槛等特点,但仍属贵金属投资范畴,产品价格波动大,存在本金亏损风险。部分银行客户经理提醒,近期市场波动频繁,不宜盲目追高或短线操作,应理性配置。
多家银行提示贵金属投资风险
近日,多家银行陆续发布贵金属风险提示。建设银行此前在官网公告中提醒称,近期国内外贵金属价格波动加剧,市场风险提升。建议投资者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合理控制仓位,及时关注持仓与保证金变化,理性投资。
工商银行亦发布公告,提示投资者警惕贵金属价格波动带来的潜在损失。公告指出,近期市场不确定性因素增多,贵金属价格波动较大。建议投资者基于自身财务状况和风险承受能力理性投资,合理安排贵金属资产规模,守护自身财产安全。
除了发布风险提示外,部分银行还通过提高起购门槛、调整业务规则来“降温”。
中国银行10月14日公告称,将于15日起调整积存金产品的购买条件,按金额购买积存金产品或创建积存定投计划时,最小购买金额由850元调整为950元。
工商银行公告称,自10月13日起,将“如意金积存”业务最低投资额由850元上调至1000元,按克数积存的起点仍保持1克不变。
宁波银行则于10月9日发布通知,自10月11日起,将积存金起购金额由900元提升至1000元,同样维持1克的起购克数不变。该行强调,贵金属市场波动较大,建议投资者理性投资、谨慎决策。
14日下午,记者在支付宝平台注意到,工商银行“积存金”产品一度显示“暂不可开户”,原因提示为系统维护。
银行人士对记者表示,在价格剧烈波动、市场情绪偏热的阶段,提高投资门槛、上调保证金、发布风险提示,既是对散户投资者的保护,也是防范机构自身合规与声誉风险的必要措施。
一路飙升的金银行情
从市场表现看,10月堪称贵金属的“超级月”。10月8日,伦敦现货黄金首次突破4000美元/盎司整数关口;10月13日盘中再创历史新高至4085美元/盎司,14日早间更是冲破4150美元/盎司关口。截至发稿,金价虽略有回落至4120美元/盎司,但年内累计涨幅仍高达57%。
白银走势更为迅猛。10月9日,现货白银首次站上50美元/盎司关口,13日盘中最高价达51.714美元/盎司,14日盘中价格最高冲至53.579美元/盎司,年内涨幅接近八成,成为贵金属市场中最亮眼的品种。
这波行情也迅速传导至消费端。国内主要珠宝品牌如周大福、周大生、老凤祥等金饰价格同步上调,部分品牌饰金报价突破1200元/克,较年初上涨超过50%。全国黄金回收均价则升至920元/克,创年内新高。
在金价节节攀升的推动下,普通投资者的参与热情持续高涨。记者注意到,小红书、抖音等社交媒体平台上,“囤金”“定投黄金ETF”成为热门话题,不少用户晒出自己的收益截图,部分用户追问“现在上车还来得及吗”。
多位业内人士提醒,金价短期波动剧烈,盲目追涨容易导致损失。苏商银行特约研究员高政扬建议,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应将黄金视为资产组合中的长期对冲工具,而非短线投机品。定期投资有助于平滑风险,但应避免重仓或集中投入。
央行购金与降息周期或构筑长期支撑
该如何看待未来黄金价格走势?虽然短期回调风险不容忽视,但业内普遍认为,黄金的长期上行逻辑依然稳固,不过不可盲目追高。
“首先,全球央行的持续购金为金价提供坚实支撑。”中信证券首席分析师明明分析称。国家外汇管理局最新数据显示,9月末我国黄金储备达7406万盎司,环比增加4万盎司,实现连续11个月增持。世界黄金协会数据显示,今年二季度全球央行净购金166吨。
其次,美联储的货币政策转向仍在延续。明明认为,随着美联储9月宣布降息25个基点,全球市场对货币宽松周期的预期升温,美元信用体系承压,黄金的避险属性重新凸显。
尽管降息节奏存在不确定性,但市场普遍预计,美联储将在10月与12月再度各降息25个基点,期货市场反映的概率分别高达97%与89%。
此外,投资需求结构也在发生变化。Wind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年内我国黄金ETF成交额已超1万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逾两倍。
多家机构对金价前景依然乐观。景顺亚太区全球市场策略师赵耀庭表示,黄金已超越欧元,成为全球央行第二大储备资产。他预计,随着ETF资金持续流入,新增投资需求将成为未来金价进一步上行的动力来源。
“仍然无须担心黄金价格大幅回撤的风险,反而仍需聚焦把握做多机会。”明明认为,从资金面来看,目前主要是北美、欧洲的资金流入黄金,亚洲资金在4月之后一直较为平淡,未来仍有可能继续流入,推动黄金价格上行,在乐观假设下有望突破4800美元/盎司。
与此同时,业内人士也提示,要关注多重风险,如美联储货币政策宽松低于预期、地缘政治风险低于预期、全球经济增长超预期,以及全球央行购金不及预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