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蓝鲸新闻
2025年10月9日,第一届喜马拉雅串珠文化论坛在成都举行。以“串起的文化与情感”为主题,本次论坛汇聚了学界、工艺界、艺术界与非遗传承人代表,围绕串珠的历史、工艺、文化、健康、交易与收藏展开深入探讨。
现场,“喜马拉雅(觉沃涂金)108串珠”首次集中亮相。小小的珠子在灯光映衬下熠熠生辉,成为连接传统与现代、承载团结与交流的文化符号。嘉宾们普遍认为,串珠不仅是喜马拉雅千年文化的象征,更是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见证。
工艺之美:匠心里的时间印记
在展区,观众们驻足欣赏着一串串“喜马拉雅(觉沃涂金)串珠”。每一颗珠子都经历过严格挑选、手工打磨等,闪耀着温润光泽。四川省文化厅原副厅长泽波在开幕致辞中说:“串珠不仅是装饰,更是文化交流的纽带。用串珠促进民族团结和文化交流,是我们这一代人的责任。”
吉美坚赞校长也谈到,串珠在传统文化中代表着功德与取舍,它提醒人们在取与舍之间修炼心性。西南民族大学根秋登子教授进一步补充,通过一道道工序,串珠体现出工匠的智慧和耐心。正如他所言,今天展出的“喜马拉雅(觉沃涂金)串珠”,既是传统工艺的延续,也是当代美学的创新成果。
文化符号:跨越时空的情感共鸣
串珠不仅是工艺品,更是文化记忆。周华研究员梳理了大量文献后指出,喜马拉雅串珠的历史,不仅属于高原,也属于整个中华民族的交流史。它见证了不同民族在长期交往中的互鉴与融合。
在史诗《格萨尔》中,英雄佩戴的串珠寄托了勇气与守护。诺布旺丹研究员认为,正是这些文化符号,让串珠在跨越千年的叙事中始终保持鲜活。正如一位与会者感叹:“当串珠在手中轮转,不只是装饰,而是把不同民族的心紧紧地串联在一起。”
觉沃涂金·108串珠 纪念版
当代表达:从生活到世界舞台
当传统工艺走进新时代,串珠正以新的方式进入人们的生活。有人将它作为健康与守护的寄托,有人把它视为日常搭配的时尚符号。
在论坛上,非遗传承人拉孟展示了串珠的美学价值,说明它如何融入年轻人的审美;西藏藏医药大学明吉措姆副教授分享了串珠与心理疗愈、生活调适的关系;励志演讲师尼玛旺堆则讲述了盲人用指尖触摸串珠、感受人与人之间联系的故事,打动了全场听众。
不仅如此,串珠还正在走向国际市场。收藏家张原指出,“喜马拉雅(觉沃涂金)串珠”不仅是非遗保护的成果,更正在成为年轻人追捧的文化消费品;郑达瓦则从“五行”的哲学视角,解读了串珠背后的宇宙观。他强调,从喜马拉雅到世界舞台,串珠已成为沟通东西方文明的新桥梁。
一颗串珠,串起民族团结
论坛最后,嘉宾们达成共识:串珠不仅是饰物,更是一种跨越民族与时代的精神连接。它串起的不只是高原的文化记忆,更折射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守望相助的深厚底色。
“一串喜马拉雅(觉沃涂金)串珠,串起的不只是珠子,更是民族团结与共同心愿。”一位嘉宾的话语引发全场共鸣。
在新时代,这份团结已不仅仅停留在文化层面,而是与国家倡导的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相呼应。小小的串珠,见证了交流,也连接了心灵,成为共同构筑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的生动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