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7日-29日,2025中国汽车充换电生态大会在安徽省合肥市举办。本届大会以“十年奋进,智启未来”为主题,由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和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充换电分会联合主办,设置了1场闭门会议、1场大会开幕式暨主论坛、6场主题论坛,以及多场特色专场活动,并新增了“充换电产业十周年发展成果回顾”,旨在共同推动充换电行业良性产业生态构建。其中,在9月28日下午举办的“主题论坛:充电服务品质提升”上,北京融商一带一路法律与商事服务中心商务合作促进部主任牛方鑫发表精彩演讲。
以下内容为现场发言实录:
各位媒体朋友、业界同仁:
大家好!今天,我们聚焦全球能源转型的关键命题——“全域电动化”。在双碳目标与能源市场化改革的双重驱动下,这一模式正成为破解新能源消纳难题、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核心路径。下面,我将从政策背景、模式内涵、实施路径及全球实践等维度,为大家解读这一能源革新方案。
一、政策赋能:市场化改革激活全域电动化新动能
近年来,中国新能源市场化改革密集出台“组合拳”。2025年《关于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 促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通知》明确,新能源上网电量全面参与电力市场交易,以市场机制形成电价并建立风险应对体系;《电力辅助服务市场基本规则》进一步规范调峰、调频等服务,为电网灵活性提供制度支撑。
2023年发布的三项重磅文件——《电力现货连续运行地区市场建设指引》《新型储能规模化建设专项行动方案(2025—2027年)》《关于完善价格机制促进新能源发电就近消纳的通知》,更构建了“价格机制+市场平台+实体支撑”的三位一体框架,为虚拟电厂、储能产业及车网互动(V2G)技术注入强劲动力。其中,车网双向充放电技术试点将新能源汽车转化为“分布式储能节点”,标志着电力辅助服务市场迎来全新调控单元。
二、模式创新:全域电动化构建能源闭环新生态
何为全域电动化?中国新兴产业金融创新研究院提出的这一战略,核心是在区县、港口、矿区等特定区域内,全面推进新能源汽车替代燃油车,布局充换电设施,并将电动化延伸至船舶、工程机械等领域,形成规模化可控负荷资源池。
以物流园区为例:当电动卡车集群实现“低谷充电储能、高峰放电调峰”,不仅能降低企业用能成本,更能通过参与电力辅助服务市场,为电网稳定提供支撑。这种“供给端-消纳端”双重闭环系统,正是实现新能源高效利用、电网灵活调控与社会低碳转型的关键路径。
三、三阶段战略:从基础设施筑基到智慧协同运营
实现全域电动化,需分“三步走”系统推进:
1.第一阶段:资源筑基(基础设施先行)
聚焦交通领域电动化转型,通过政府平台统一管理充放电资源,构建满足高频大功率需求的“规模化调度池”。目前,国内多地已实现城市乘用车、商用车电动化全覆盖。
2.第二阶段:储能激活(V2G技术破局)
在试点城市推广双向充放电技术,通过虚拟电厂整合分散电动车资源参与电力现货交易。同时,完善分时电价、放电收益证券化等机制,如通过绿色证书交易、碳交易等拓宽用户收益渠道。
3.第三阶段:智慧协同(能源管理数字化)
通过能源管理系统融合绿电就地消纳、峰谷调节与车辆调度,实现减碳、降本、增效三重目标。例如,某工业园区通过该模式,已实现综合能耗降低35%。
四、全球实践:从中国方案到世界合作
- 国内标杆:全域电动化已在港口、矿区、物流园区等场景落地,配合储能电站实现运输零排放,降本增效超40%。
- 海外探索:
- 孟加拉国:“绿色孟加拉愿景”推动光伏建设,但电网稳定性不足制约电动化进程,目前电动两轮车占新车销售20%;
- 泰国:依托“30@30”政策,曼谷机场电动巴士项目起步,但矿卡电动化滞后,储能不足导致绿电消纳率偏低;
- 非洲:肯尼亚、埃塞俄比亚推进光储充一体化微电网;尼日利亚政府力推“能源转型计划”,与中方合作实质性启动全域电动化项目;摩洛哥光热技术成熟,矿卡电动化试点启动,但面临技术人才短缺挑战。
五、合作共赢:央地协同构建全球能源命运共同体
在推广过程中,我们与国内央国企形成深度合作机制,依托其资金、资源及海外网络优势,采用ABO、BOT、EPC+O等灵活模式破局属地化难题。例如,通过“设计-建设-运营”一体化方案,已在东南亚某港口实现电动化运输系统落地,带动当地绿电消纳率提升15个百分点。
各位同仁, 当中国的V2G技术与非洲的光热资源联动,当东南亚的电网需求与中国的储能方案对接,我们正在构建的,是一个跨越国界的“新能源超级电网命运共同体”。未来,我们期待与各界携手打造全域电动化聚合平台,让绿色电力成为连接世界的新纽带!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