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4日,国信通达财务人员李育(化名)刚刚忙完上一波手机发售,又要准备资金应对新品手机的“抢机大战”。
作为华为手机零售商,李育有过多次热门机“现金锁货”的经历,过去每次备货他都会为融资头痛不已,如今京东科技的供应链金融产品,为他提供了备货的充足底气——不仅额度近亿元,更是3小时到账。
京东科技从2013年入局,依托其庞大的生态系统,正通过供应链金融丰富的产品链路,在服务国补政策、新质生产力和跨境服务等领域,为众多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提供全面金融赋能。
链上赋能
承接国补政策红利释放
“手机新品发布周期快、出货量大,抢货得‘现款提前预付’才能锁定货源,”说起过去每次的手机零售商们的“备货”大战,李育深有感触,每到主力新机上市,各地零售商为了抢得市场话语权,纷纷打出现金“锁定”市场份额。
“我们对短期大额资金需求非常强烈,但传统金融贷款又有点难,”李育掰起指头给记者一项一项计算,传统融资渠道从审批到放款周期长,往往1个月左右,加上很难给到较高的短期授信额度,“时间不等人,很容易让我们错过最佳的‘锁货窗口期’。”
去年华为Mate70新品上市,李育与京东供应链金融首次合作,为他提前“锁货”带来了充足的资金底气。“京东‘订货贷’授信后,我们3小时拿到了近1亿元贷款,完美匹配我们短期大额采购需求。”
京东供应链金融不仅帮助企业在“抢机大战”中胜出,更帮助国信通达“稳稳接住”国补政策红利。
2025年2025年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不断加码,国补从家电扩围到3C数码。李育介绍,仅春节至2月底,国信通达3C数码销售额同比增长超70%。然而销量增长也带来“甜蜜负担”——由于补贴流程长,企业也面临较大现金流压力。
“像我们企业,需要垫付15%-20%补贴,月均压资3000万-5000万元。”李育介绍,通过京东供应链融资8000万元采购资金,备货入监管仓;“货押贷”解决库存周转痛点,即时盘活库存,顺利抓住国补带来的政策红利。
国内空调行业某头部经销商也同样遭遇。“国补政策带动我们销量增长70-80%,部分品类销量甚至翻了2-3倍。”该公司负责人透露,由于补贴资金到位要数周到一两个月,加上品牌厂家定期推出的返利政策,企业会有一定资金需求。伴随京东供应链金融科技的“货押贷”,以仓内空调库存为质押,能够线上快速申请并获得大额融资,“能帮我们做到‘不挪仓、不断货’旺季销售不断档,目前市场上还没有能做到同样效率的产品。”
在国补政策中,京东科技用金融工具链接起消费端与供给端:在消费端,叠加免息分期和优惠政策,激发消费需求;在供给端,为国补产链上企业提供灵活多样的融资产品,助力企业把握红利机遇。
据悉,今年前9月京东科技已承接国补订单量近1.6亿单,带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2000亿元,覆盖商户近万家,累计授信金额超600亿,形成了消费者“敢消费、愿消费”、商家与平台“愿让利、多让利”的共赢局面。
破局之道
挖掘生态数据全面赋能供应链
伴随着经济发展,每个行业会涌现出以龙头企业为核心,上下游会与之配套的中小企业构成的供应链,过去,这些链上企业由于信用级别较低、抵押担保物有限、财务信息不透明等原因,存在融资难题。
在传统金融体系下,信息不对称使得金融机构“不敢贷”,应收账款缺乏有效盘活手段导致企业“资金荒”,冗长的审批流程无法满足产业“短频快”的资金需求。2013年12月京东科技推出首个互联网保理产品“京保贝”,成为供应链金融的破局之道。
“我们设计初衷始终是用数据打通产业链资金堵点,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慢、融资贵’的核心痛点。”京东科技负责人介绍说,京东供应链金融产品设计就围绕“用生态数据穿透经营场景”展开。
京东供应链金融开山之作“京保贝”,其革命性创新在于:依托其庞大的生态系统,京东将供应链中的“数据资产”转化为“信用凭证”,通过真实交易场景的数据穿透,让中小企业原本无形的商业信用变得可量化、可追溯,金融产品首次为供应链企业带来了“3分钟申请、秒批放款”的畅快融资体验。
此后,历经12年深耕与战略布局和三次战略迭代,京东供应链金融执行“上游+下游、内场+外场、科技+金融、B端+C端”等“四个一体化”的发展战略。从“服务京东内部生态发展”的1.0阶段,到“服务京东外场生态发展”的2.0阶段,直至发展到“产业平台化输出”的3.0阶段,在多个产业领域的深入实践与推广,逐步迈向产业纵深,涌现出众多“一体化”服务典型。如,在TCL集团的供应链中,京东科技为上游电视、空调等原材料供应商推出了供货贷服务,同时为近百家下游空调经销商提供了采购融资方案,实现了供应链上下游的高效协同。
截至2025年6月底,京东供应链金融科技年度融资金额5000亿,服务大型企业3000+。服务中小企业200万+,广泛覆盖包括泛零售、泛互联网、大制造、能源化工、交通物流、大宗供应链、新能源等30多个行业。
“我们核心优势本质是‘数据穿透能力’,这是传统金融机构难以复制的,”该负责人表示,京东科技依托实时交易数据获取能力、物流数据可视化能力和跨维度数据整合能力,不仅实现数据驱动金融服务的效率跃升,数据构建“三道防线”,更构建起风险可量化、可预警的风控机制,“比如大宗商品领域,依托物联网技术实时监控货物,能实时看到货物,出入库动作中从互联网和物联网上同时校验,极大降低了风险。”
向新而行
赋能国产算力抢抓AI机遇
十二年发展,京东供应链金融科技已超越单纯的金融服务,近年来,更成为赋能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推动力。
农历新年伊始,DeepSeek的爆火搅动了整个国产算力产业链,服务器订单纷至沓来,链上企业却面临“甜蜜的烦恼”:既要抢抓这波难得的行业增长机遇,又要应对库存周转提速、现金流规模扩额的紧迫需求。
在这个关键节点,京东科技供应链金融展现出独特价值——通过创新金融产品“货押贷”为算力企业破局解困。
“今年一季度末呈现明显增长趋势,二季度迎来销量的高增长点。”百信投融资部总监梁杰表示,DeepSeek对百信算力服务器销量的带动明显,但向上游大量采购芯片等核心部件费用高、预付款压力大,传统融资难以满足企业需求,京东科技的“货押贷”针对企业这些痛点提供了更好解决方案。
“我们合作初期额度为5000万,经过1年多合作后额度已扩至1亿元,资金效率获得极大提升,”梁杰告诉记者,京东“货押贷”帮助百信获得了可量化的实质改善,一方面,企业获得了更高的融资规模;另一方面,通过“入仓即可贷”,成功盘活库存,项目回款后线上一键还款,额度即可循环使用,“不仅保障了旺季芯片采购计划的资金需求,稳定了现金流,避免了大规模采购对经营资金的冲击。”
“京东供应链金融科技通过金融创新,为国产算力企业提供了‘盘活库存、优化现金流’的核心支持,解决了产业链核心环节的资金周转痛点。”梁杰表示,京东科技支持供应链金融的创新,有助于国产算力产业链上游核心部件采购、中游生产组装、下游市场交付的顺畅循环。
据了解,京东供应链金融已累计服务近20家国产算力企业,帮助它们在技术迭代窗口期突破资金瓶颈、占据行业有利地位。这对于国产算力产业链的“固链、强链、稳链”具有重要意义,能推动整个产业链提质增效,助力行业在国产替代浪潮中构建竞争优势。
推向纵深
全链条布局跨境金融服务生态
在全球化趋势与贸易格局演变下,跨境业务挑战与机遇并存。对于中国企业来说,品牌出海成为新趋势新机遇。京东供应链金融科技通过跨境支付和融资的两轮驱动,在服务好“内循环”的同时也加速布局“外循环”。
在跨境支付方面,金融服务平台JD FinTech不断升级,为出海企业提供包括快速开通海外多币种账户、多币种收付款、自由汇兑等全面的一站式金融服务,此外,针对商户同名提款的场景,提供限时0费率,降低跨境资金成本。
跨境融资方面,在保理业务方面为供应商提供快速回款服务,解决资金周转核心痛点;近日正式上线跨境物流场景下的货押贷产品,为经销商解决海外仓押货带来的资金占用难题。据了解,今年9月,跨境物流‑货押贷产品即将上线;预计2026年将为境外客户提供高达10亿美元规模的融资支持。
目前,京东全球购已覆盖超100个国家和地区,京东工业进入泰国、越南、匈牙利等多国市场,京东物流海外仓覆盖全球23个国家和地区,管理面积超130万平方米。跨境金融产品如“金采‑跨境工业产品”正在推进中,旨在为出海企业提供更长账期、更低成本的采购融资服务,破解跨境贸易中的资金周转难题。
在政策与科技的双向奔赴中,京东供应链金融科技展现出平台企业的独特价值——不仅是交易场域,更是政策红利与市场需求之间的“转换器”。通过国补、国产算力、跨境三大场景的深度服务,京东不仅助力企业破解资金困局,更推动产业链整体提质增效。截至2025年6月,京东供应链金融科技年度融资金额超5000亿元,服务大型企业3000余家、中小企业超200万家。
深耕供应链金融十二年,京东已经从单纯的服务内部生态,纵深推进为千行百业产业链金融赋能,随着跨境布局的加速和全球服务网络的成型,京东供应链金融科技正在构建一个更加完善的产业链服务生态,为中国企业在全球竞争中提供坚实支撑。
红星新闻记者 吕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