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金财富
时针拨回一年前,恐怕很少有人能预料到,我们将迎来这样一场波澜壮阔的行情:上证指数从2700点上行至3800点、创业板指点位翻倍、两市单日成交数次突破3万亿,超千只个股实现翻倍……
复盘,不仅是对过去的总结,更是为未来积蓄从容。让我们沿着时间线重回2024年9月24日,梳理这一年的跌宕起伏与深刻启示。
1
看懂底层逻辑
2024年“924”行情的启动,源于海内外流动性的共振释放。9月18日,美联储宣布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下调 50个基点,正式开启4年多以来的降息通道;紧随其后,中国央行等多部门联手推出降准、降息、调降存量房贷利率等重磅政策。10月8日,国新办明确表示将“采取有力措施提振资本市场”,引导长期资金入市。政策组合拳迅速点燃市场情绪,成交额频创新高,彻底扭转了过去三年的悲观预期。
全球货币秩序的重构,是本轮行情的真正起点,也依然是主导未来市场走向的底层逻辑。25年9月18日,美联储再度降息25个基点,有望继续推动全球资金重新配置,中国资产重估仍有空间。
2
追高的代价?
924行情后,国庆期间资金涌入市场的热情持续高涨。10月8日,A股开盘后在万众瞩目下创造了指数逼近涨停的盛况,但随后迅速回落,一根长上影线永久刻在了上证指数的K线图上。
图:个股股价超过2024年10月8日开盘价个股比例
追高买入往往难以获得良好的持有体验。时至今日一个撕裂的现实是,多个指数创出10年以来新高,但依旧有超过40%的个股,仍然没有回到一年前10月8日的高点。
相比冲动入场,耐心等待合适的参与时机或许是更优策略。
3
科技主线,从未缺席
春节后,DeepSeek和宇树机器人等技术标杆表现亮眼,带动机器人、半导体、软件、云计算等高景气赛道快速崛起。市场交易逻辑逐渐从政策驱动转向产业趋势。同一时期,港股率先发力,恒生科技指数两个月大涨超40%,成为全球市场的焦点。8月,在DeepSeek-V3发布采用国产芯片、多家龙头企业半年报超预期等因素推动下,科技股再度领涨,科创综指单月涨幅达20%。
图:924行情以来科技成长板块涨跌幅
回过头看,科技成长无疑是这一轮行情中最强劲的主线。科技革命带来的爆发已经不仅仅停留在叙事层面,而是演变为业绩支撑的确定性机会。从3月回调到8月业绩验证后反弹,这期间其实市场已经给出科技成长充足的布局空间。机会从不稀缺,稀缺的是耐心。
4
极端恐慌,也是机会
4月初,关税“黑天鹅”突然飞出,市场情绪急剧逆转。4月7日A股跳空低开,上证指数单日暴跌7%,近98%的个股跌幅超10%。
但正如后来我们所看到的,这场恐慌反而砸出了“924”以来最佳的黄金买点。
第二次恐慌发生在9月2日至4日,连续三天的“瀑布式”下跌再度引发市场担忧。然而极端行情终难持续,多数指数在两周内迅速修复并创出新高。
图:4月关税冲击打断A股修复进程
“别人恐慌我贪婪”,在极端风险发生的时刻,其实并不需要贪婪,只要稳住心态、坚持在场,就已经赢了很多人;如果坚信长期逻辑未变,那么每一次的突发急跌,都是进场捡漏、降低成本的好时机。
5
红利压舱,调整不慌
4月受关税冲击后,市场一度缺乏明确主线。资金转而涌入确定性更强的红利板块。5月底,国有六大行一年期定存利率首次跌破1%,红利资产的吸引力进一步凸显。自4月7日低点以来,银行股三个月内反弹20%,红利低波指数上涨13%。
表:近十年红利指数与主要股指涨跌幅对比
随着无风险利率持续下行,监管层不断强化现金分红要求,红利资产的长期配置价值已成为市场共识。但值得注意的是,红利资产并不适合进行短期交易套利,而是更应该将其作为组合长期配置中的“压舱石”,聚焦长时间维度中优质上市公司的现金分红回报。
6
全球配置,共享增长
今年全球股市迎来普涨,但A股与其他区域呈现明显的节奏分化。上半年欧股强势,港股亮眼,A股表现相对落后;下半年A股则领涨全球,实现显著追赶。
图:2025年全球主要股指涨跌幅
不同地域之间的差异化表现,再次凸显出全球配置的重要性。可以料想的是,如果只持有A股资产,而忽略全球配置,上半年的投资体验将大打折扣。通过跨地域跨市场的资产布局,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分享全球流动性宽松带来的增长机遇。
7
玩转ETF,省心搭便车
与以往牛市不同,今年一个突出的特点是指数投资理念广泛普及。ETF凭借低费率、高流动性、操作简单等优势获得市场青睐,“牛市买指数”渐成共识。截至8月底,国内ETF规模突破5万亿元,而4个月前才刚刚迈过4万亿。
为什么常说“炒股不如买基”?据统计,今年以来全部A股的收益中位数为21.2%,跑输多数中小盘宽基,但最大回撤却大幅高于后者。越来越多投资者意识到,通过选股捕捉Alpha收益难度大,借道ETF获取市场Beta才是性价比更高的方式。
图:924行情以来主流指数涨跌幅
8
与智者同行
在同一市场、同一时段,选择不同资产,投资体验可能天差地别。如果今年错过科技、创新药、新消费等主线,收益或许大幅落后。
基金投资也是如此。今年以来市场经历剧烈震荡和结构分化,主动权益策略难度加大,但拥有扎实投研功底和具有前瞻思维的基金经理,仍然能够从业绩验证中脱颖而出。
选择比努力重要,选择一个值得信任的、能够长期带来超额回报的基金经理,比盲目地跟风买入自己不懂的资产更重要。
图:公募50研选池(主动选股)2025YTD收益率TOP10基金经理
中金财富“公募50”研选池通过“定量+定性”的方式,在全市场基金中精选约50位优秀基金经理及20个行业主题产品,力求为投资者提供有研究支撑的配置选择。我们持续跟踪基金管理人、组合表现与市场趋势,帮助投资者在复杂环境中把握机会、实现资产稳健增值。
启示的力量
历史从不重复,但背后的逻辑始终相通。回望“924”这一年,市场用剧烈的波动和结构性机会,再次揭示:行情总在情绪极致处转折,看懂大趋势比短期博弈更重要。
科技的浪潮、全球的视野、红利的坚守、工具的善用,以及选择与优秀者同行,这些启示将化为应对未知变化的力量,伴随我们走向下一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