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两亿,却闲置8年!福建商人贵州投资遭惨“挖坑活埋”,媒体追问:当地尽快解决、严肃问责
来源:媒派
在贵州省铜仁市碧江区杨柳塘,一座占地近22万平方米、投资约2亿元的殡葬项目,自2017年建成后便被荒草吞噬,至今已闲置8年。
这座曾被列为贵州省重点民生工程的铜仁市殡仪馆搬迁及公墓建设项目,本应承载“逝有所安”的民生期待,却让前来投资的福建商人叶先生陷入长达十余年的困境,甚至两名投资人带着遗憾离世。
日前,随着媒体的披露,引发公众对当地政府违规操作与不作为的强烈追问。
2014年,因铜仁市天云山殡仪馆存在道路狭窄、噪音烟尘扰民等问题,当地政府计划实施搬迁,并将新项目列为省重点民生工程与市、区十大提升工程。
时任铜仁市民政局局长带队赴福建泉州考察,向深耕殡葬行业的叶先生发出招商邀请。
双方签署协议约定,项目由叶先生成立的天鑫公司全额投资2.5亿元建设,政府负责土地供应与用地手续办理,土地以招拍挂形式出让,项目还被纳入公益性招商引资重点项目实行挂牌保护。
然而,协议签订后,当地政府在土地未完成出让的情况下,以“工期紧张”为由多次催促天鑫公司开工,承诺“先上车再补票”。
2014年8月,企业进场施工,2015年底完成“三通一平”,2016年初启动主体建设。
2017年1月,碧江区委办公会议还明确要求项目在当年清明节实现运营,并强调尽快完成土地挂牌与规划调整。
2017年5月,项目进入收尾阶段,332亩土地终于挂牌出让,天鑫公司按要求报名并签订《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合同》。但此时企业发现,竞买的土地中,绝大多数仍为未调规林地——包含约88.95亩生态公益林与197亩商品林,根本不具备合法使用条件。
当叶先生请求先完成调规再补缴土地款时,政府仍以“不得停工”为由催促建设,并承诺后续补齐手续。
2017年底项目具备运营条件,林地调规却毫无进展。2018年1月,叶先生等三名企业负责人突然被碧江区林业公安局以“涉嫌非法占用林地”立案侦查并刑拘,同年8月被检察院提起公诉。
尽管案件历经三次开庭均未作出有罪判决,最终通过政府协调办理取保候审,但至今未收到解除取保或撤销案件的通知,三人仍背负“犯罪嫌疑人”身份。
正常的投资却被当地政府挖坑,甚至差点惨遭“活埋”。这让叶先生愤怒不已。
然而,还有更过分的。据报道,与此同时铜仁市国土资源局碧江分局以天鑫公司欠缴6081.8万元土地出让金为由起诉,要求叶先生等支付合计1.8亿元(含1.2亿元滞纳金)。
诡异的是,当地法院竟然判决企业败诉。
加之项目无法开业无营收,天鑫公司最终资不抵债,于2019年底申请破产重整。
2023年12月,新成立的德佑公司承接项目,重新投入上千万元完善消防、环评等材料,在法院协调下,2024年1月仅100亩林地完成调规,企业拿到相关证件,政府承诺逐步解决剩余200多亩土地问题。
但开业申请又成新难题。2024年4月起,德佑公司多次向碧江区民政局、铜仁市民政局提交申请,却被以“无审批权限”“省民政厅暂缓审批”“无新设殡仪馆规划”为由推诿。
2025年2月,铜仁市副市长李某虽承诺“一年内解决”,但截至目前仍无实质性进展。
新黄河等媒体报道后迅速引发广泛关注。
其中仅微博关键词#贵州一殡仪馆花2亿建成后荒废,阅读量就高达1340万。
据第三方的相关数据显示,综合各平台数据,截至9月23日1时,事件全网传播总量可归纳为:
• 新闻媒体:核心报道及转载阅读量约400万次
• 社交媒体:抖音、微博、微信等平台总触达用户1200万次
• 搜索引擎:百度“贵州殡仪馆荒废”关键词搜索量激增300%,相关网页收录量超50万条。
据第三方平台数据显示,其中仅首发媒体“新黄河”今日头条相关文章阅读量,在24小时内突破120万次,评论量超2000条,内容被23家媒体转载引用。
同时,事件相关话题#贵州一殡仪馆花2亿建成后荒废#于9月22日登上抖音热榜第17位,关联视频播放量超500万次。
其中,新黄河官方抖音号发布的“投资商被指控非法占地”视频点赞量495次,评论区出现“政府责任不能推诿”“民生工程变烂尾”等热评。
上述第三方平台综合认为,针对该事件,企业家群体普遍认为,该事件暴露了地方政府在招商引资中的“重签约轻履约”问题。
而部分投资者表示,将重新评估贵州地区的投资风险,呼吁建立“政府违约赔偿机制”。
红星新闻、大象评论等媒体直指,该项目是当地政府违规操作与不作为的典型案例:
未批先建违反土地法规,违法出让未调规林地涉嫌欺骗投资者,后续又将责任转嫁给企业,导致2亿投资打水漂、企业破产、投资人离世。
其中,官媒《大象评论》叹息说,这可是贵州省重点民生工程,承载着百姓对体面送别的期盼,最终却耽误了民生,拖垮了投资人。
文章说,民生工程,本该暖人心;招商引资,本该聚民力。八年前就建好了场馆却因手续问题荒谬至今,百姓没得到便利,投资人血本无归,政府也背上失信之名。希望当地能拿出行之有效的方案,及时化解矛盾,为群众解忧,为投资人解难。别让网友怀疑当地营商环境,别让殡仪馆成了信任的“火葬场”。
而红星新闻的评论则认为,某种意义上,该殡仪馆项目的荒废,是当地政府违规操作和不作为的典型案例,不仅导致资源浪费,更损害了政府部门的公信力和当地营商环境。
从法律角度看,当地政府存在明显的违法违规操作。首先是未批先建,违反土地管理法律法规。政府在未办理土地出让的情况下,就督促企业进场施工,“先上车再补票”,是典型的违法行为。其次是违法出让,未完成调规的林地不具备出让条件,政府进行出让是对投资者的欺骗。
结果,被政府招商引资而来的民生项目,成了企业“非法占用林地”,甚是荒谬。法院几经审理也未能作出有罪判决,案件以什么方式结案,或者说有没有结案,都不清楚。最终背上1.8亿的债务,企业落得个资不抵债的下场。
如此营商环境,恐怕会影响后续企业来投资的信心。须问,是谁拍板出让未调规林地,是谁要求“先上车后补票”,如今具备了营业条件想开业又卡在哪里?应当建立招商引资责任追溯机制,严格问责到人。如果不能对违规操作的责任人进行追责,不能给投资者一个合理交代,“解决问题总得有个过程”“不着急这一时”就只是推卸责任的空话,无法让投资者真正安心。
文章指出,希望当地能够正视问题,尽快拿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妥善解决殡仪馆开业问题,同时严肃问责相关责任人,以挽回政府公信力,重塑良好营商环境。
综合新黄河,红星新闻,大象新闻等官媒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