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华基金王立新:加强核心投研能力建设 切实提升投资者回报

小小MT4 来源:新浪基金 °C 栏目:MT4安卓版下载

  作者:王立新银华基金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

  今年,《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正式发布,标志着中国公募基金行业迎来了一场深刻的系统性变革。这是落实中央政治局会议以及新“国九条”关于“稳步推进公募基金改革、推动证券基金机构高质量发展、支持中长期资金入市”的行动纲领。通过各方面具体25条举措,为未来公募基金行业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

  作为大众理财的重要工具、资本市场的重要机构投资者,公募基金的规范健康发展事关亿万投资者的切身利益。提升核心投研能力是公募基金践行“投资者为本”理念的基石,通过构建团队化、平台化和一体化的投研体系,增强研究的深度与投资的稳定性,更有效地挖掘企业长期价值,努力为投资者创造可持续的回报。这不仅是行业自身高质量发展的需要,更是公募基金服务居民财富管理、提升投资者获得感的关键举措。与此同时,资管机构通过强化宏观研判和逆周期布局能力,更好地发挥市场“稳定器”的作用,促进投融资平衡,推动资本市场健康稳定发展,对于稳定资本市场、引导资源优化配置具有深远意义,从而在服务实体经济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第一,强化核心投研能力建设,投研能力是基金公司服务投资者、创造长期回报的关键所在。《方案》提出,要建立基金公司投研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加快“平台式、一体化、多策略”投研体系建设,支持基金经理团队制管理模式,做大做强投研团队。

  这意味着,基金公司需改变传统的“单兵作战”模式,推动投研由基金经理个人驱动向团队协同转型,着力提升整体投研能力与投资效率。近年来,银华基金不断探索主动权益投资的“工业化”体系建设,坚决摒弃单点式的明星基金经理模式,以“能力模块化”为导向,针对不同类型Alpha设立独立的投资流程、风控框架与人才梯队,逐步将个人的专业能力整合成公司可复制的能力模块,最终形成公司的专业化的、有规模复利效应的“能力输出引擎”,并从组织架构、系统建设、流程管理以及风控体系等方面全面推进投资工业化体系建设。

  此外,近年来银华基金在投资部门持续推行“小巨人计划”,通过基金经理风格画像,明确基金经理的优势和长处,强化其投资风格的稳定性,通过机制、制度和考核等方式把基金经理的风格固定下来,引导他们在自身能力圈深耕细作,继而力争创造可持续的超额收益。

  第二,大力推行浮动管理费基金,突出强化与投资者的利益绑定。《方案》明确提出,要积极支持主动管理权益类基金的创新发展,鼓励推出更多与基金业绩挂钩、投资者回报绑定、引导长期持有的浮动费率基金产品。浮动费率机制的核心在于以基金实际业绩为依据动态调整管理费率,基金表现优则管理人得益,业绩不佳则相应降低费用,真正实现“多赚钱才多收费”,打破以往“旱涝保收”的收入模式。

  这一机制不仅强化了基金管理人与投资者的利益绑定,也将激励机制从“管理规模”转向“创造回报”,引导基金公司更专注于投研能力的建设和长期价值的实现。同时,通过鼓励投资者长期持有,改善投资者体验,培育理性投资文化。浮动费率机制体现了“投资者最佳利益导向”,是行业恪守“受人之托、忠人之事”信义义务的重要体现,对于重塑基金行业长期主义理念、提升投资者获得感具有深远意义。

  在《方案》发布后,银华基金积极参与了首批新模式浮动管理费率基金的发行,该基金致力于探索与持有人利益共担机制,管理费率与持有时间和业绩挂钩,在持有期满足的背景下,收益达标多收,收益未达标少收。从行业导向来看,首先,以满足一定的持有期作为浮动费率机制的背景,鼓励投资者长期持有,克服短期交易冲动。其次,激励基金管理人充分发挥主动管理能力,切实提升创造超额收益的能力。再次,根据投资者实际盈亏情况收取不同费率,真正践行以投资者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实现基金公司与持有人的利益共担。

  第三,强化业绩比较基准的约束作用。《方案》指出要制定公募基金业绩比较基准监管指引,明确基金产品业绩比较基准的设定、修改、披露、持续评估及纠偏机制,对基金公司选用业绩比较基准的行为实施严格监管,切实发挥其确定产品定位、明晰投资策略、表征投资风格、衡量产品业绩、约束投资行为的作用。银华基金全面评估存续产品的业绩比较基准,力求搭建出体现基金经理投资风格的基准体系,形成“策略定位-基准锚定-绩效评估”的决策机制,深知基金产品开发应该严格根据基金类型、投资范围、投资理念与投资策略等因素设定基金的业绩比较基准,将业绩比较基准作为确定产品定位、明晰投资策略、表征投资风格的一条重要的“基准线”。明确清晰的基金业绩比较基准,有助于避免风格漂移,能够让投资者更加准确评估基金表现,增强对公募基金的信心,促进市场健康发展。

  第四,完善行业考核评价制度,全面强化长周期考核与激励约束机制。《方案》提出改革基金公司绩效考核机制,要求基金公司全面建立以基金投资收益为核心的考核体系,适当降低规模排名、收入利润等经营性指标的考核权重,基金投资收益指标应当涵盖基金产品业绩和投资者盈亏情况,包括基金净值增长率、业绩比较基准对比以及基金利润率、盈利投资者占比等指标。对基金投资收益全面实施长周期考核机制,其中三年以上中长期收益考核权重不低于80%。银华基金严格遵循长期导向,对基金投资业绩均采用三年至五年的长周期考核机制,避免投资行为短期化、功利化倾向。该机制有效引导投资团队聚焦长期投资,弱化短期排名。未来,公司将持续完善长周期考核体系,通过动态调整考核指标、完善评价标准等方式,不断提升考核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第五,推动权益类基金产品创新发展,大力发展各类场内外指数基金,持续丰富符合国家战略和发展导向的主题投资股票指数基金。我们认为以ETF为代表的标准化产品将是未来公募创新发展的主体,是适应时代发展的良好投资工具,其发展壮大也表明了境内投资者观念的转变。截至2025年8月底,ETF规模已突破5万亿,再创历史新高。随着ETF产品类型的不断丰富,更多匹配国家战略的产品类型推出,未来ETF将不仅仅定位于被动投资工具,更将成为长期资金的压舱石和资源配置的优化器。

  近年来银华基金构建了覆盖全市场核心指数的多维度产品矩阵,形成“宽基+主题+策略”三位一体布局体系。基于对资本市场长期发展趋势的研判,近年来公司重点打造了标杆性宽基ETF产品集群,同步开发联接基金,实现场内外市场的全渠道覆盖。在因子投资领域,注重发掘降低波动的因子策略,布局了红利因子和自由现金流因子的ETF产品,进一步完善Smart β产品线,形成不同市场环境下的策略产品体系。为响应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前瞻布局硬科技主题产品矩阵,重点推出了一系列与之相关的ETF及联接基金产品,精准对接新质生产力发展需求。在中低波动产品赛道,通过全面梳理产品策略,构建不同波动率的阶梯式产品体系。此外,公司还推出了中低波动的FOF产品。截至2025年8月底,银华已重点布局47只ETF产品,形成覆盖低波、中低波、中波、中高波及高波的全天候配置工具箱,努力为投资者做好一站式资产配置。

  《方案》坚守投资者利益至上的根本原则,以机制革新为驱动,重塑行业价值衡量的全新标尺。行业发展重心将从管理规模转向切实改善投资者回报,提升投资者获得感。未来,公募基金将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有机连接居民财富稳健增长与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整个行业也必将迈出更稳健、更坚实的步伐,步入高质量发展的崭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