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始人背景成谜,海辰储能的IPO隐忧何在?

小小MT4 来源:互联网 °C 栏目:MT4安卓版下载

  文丨金融八卦女特约作者:铁马

  全球储能市场排名第二的黑马企业——海辰储能,如今正行至资本市场门口,却显出几分踌躇。

  从核心人才流动到商业秘密争议,再到法庭上的不正当竞争纠纷,它与行业巨头宁德时代的矛盾持续升级,不断白热化。这一连串风波,无疑为其IPO之路增添了更多不确定因素。

  尽管海辰储能展现出惊人的增长势头,但在高光之下,诸多隐忧也逐渐浮出水面,成为其上市进程中无法忽视的风险注脚。

  1.

  /两份不同的履历,

  背后是储能黑马成长的秘密?/

  很多投资者发现,海辰储能的招股书中,核心人物的履历披露都“模模糊糊”。

  例如海辰储能联合创始人王鹏程在招股书中的履历,与一份网传的实际入职登记表信息存在明显差异。

  据海辰储能招股书显示,核心创始人王鹏程,于201912月共同创立海辰储能,此前在20153月至201911月担任亨同资本合伙人,200910月至20152月为独立投资人,20033月至20097月则任职于福建省广播电视网络有限公司,担任工程师。

  然而,有网友扒出王鹏程在20187月应聘福建新嵛董事长助理时所填写的入职登记表,有另一段职业轨迹:

2002年9月至2008年7月在福建省广播电视网络有限公司任项目经理、总经理助理(和披露类似);

2008年8月至2013年6月成为福建省兰峰制革有限公司的区域代理商;

2013年7月至2018年6月担任厦门市达润通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

2015年3月至2018年6月同时是上海照熹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的创始合伙人。

海辰储能官网

  特别是2018年,原本应在亨同资本任职的王鹏程,去应聘了在福建新嵛柔性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福建新嵛),担任福建新嵛董事长张瑞明的助理。

  要知道福建新嵛这家公司可不简单,它的核心技术包括真空磁控溅射镀膜和离子镀铜沉积工艺,该工艺实现了超薄铜铝复合箔的生产,解决了传统方法中基材结合力低、能耗高等问题。

  这项技术在锂电池制造中具有重要应用,复合铜箔可替代传统电解铜箔,减轻电池重量约50%,同时提升能量密度与安全性。

  画个重点,凭借该技术,福建新嵛成功进入宁德时代、比亚迪等头部电池企业的供应链。这两份履历之间存在明显差异,令人怀疑海辰储能在招股书中是否刻意隐瞒了部分信息?

  有媒体发现,王鹏程的妻⼦叫做林丽⾹,是当时在福建新嵛董事长张瑞明身边⼯作的林秀华的姐姐,经其介绍,王鹏程结识张瑞明并进⼊福建新嵛担任董事⻓助理。

  林秀华的身份也不简单,她是海辰储能实控人吴祖钰的第⼆任妻⼦。

  20183月,也就是王鹏程入职福建新嵛前,福建新嵛、安徽⾦美、许彩霞(宁德时代新能源代表)曾签署一份《三⽅合作合同》,约定,三⽅合作研发⽣产新能源⾼分⼦材料:⻋⽤锂电池负极1微⽶铜箔。

  在当时,宁德时代生产电池就急需的车用锂电池负极1微⽶铜箔这一材料,而该材料有两道基本⽣产⼯艺:铜箔和负极材料镀涂技术,前者安徽⾦美能够⽣产,后者福建新嵛具备技术。

  理论上,两家公司合作生产就足够了,但该合同还有一个第三方:许彩霞(宁德时代新能源代表)。

  有意思的地方在于:许彩霞其实只是个家庭主妇,她来代表宁德时代签合同似乎有点诡异吧?后来大家发现,许彩霞的真正身份是海辰储能实控人吴祖钰的嫂子。

  据业内人士推测,当时仍在宁德时代任职的吴祖钰不便直接出面,故由嫂子许彩霞以宁德时代代表名义签署合同,劝说张瑞明投资超过5300万元开发生产相关材料。

  关键节点发生在20199月。福建新嵛的董事长张瑞明因为其他的事儿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二个月,公司业务一度无人打理。结果王鹏程作为董事长助理,直接参与到核心商业秘密、技术转移、团队剥离等一连串暗流汹涌的事件里头。

  等到张瑞明重新归来,发现公司人去楼空,团队、技术统统打包被带走了。

  2.

  /为什么关键人物

  都未能披露完整的简历?/

  除了王鹏程外,海辰储能的其他核心人员,简历也经不起推敲。

  例如海辰储能的招股书,同样未充分披露另一位核心人物易梓琦的完整职业经历。据招股书显示,易梓琦于20169月至20179月在宁德时代担任工程师,20228月加入海辰储能,现任执行董事兼副总经理。

  但实际上,在2017年离开宁德时代后、加入海辰储能之前,易梓琦曾在20179月至20187月任职于安徽金美(就是上文提到三方合作推进及执行的关键阶段)。

  此外,还有更隐蔽的人员流动案例。原宁德时代员工冯登科在2017年离职后,使用化名马驫加入金美新材(安徽金美母公司),参与复合集流体代工项目。项目完成后,他迅速转投海辰储能,担任总裁办主任及工程部负责人。据晚点LatePost此前于7月末发布的消息,冯登科因涉嫌侵犯商业秘密被警方依法采取强制措施。

  另外招股书还显示,海辰储能的实控人吴祖钰20118月至201512任职于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ATL),20161月至20192月就职于宁德时代。他于201912月创立海辰储能,业务聚焦储能电池及系统,与宁德时代存在高度重叠。

  但海辰储能的成立时间很可能早于招股书所述。

  根据中国庭审公开网202311月,中国庭审公开网公示了一件涉及宁德时代的竞业限制纠纷案。案件原告是原宁德时代资深电芯系统工程师张敏,被告是宁德时代,诉讼请求是依法判决原告无需向被告支付违约金100万元。张敏2021年底从宁德时代离职,之后加入厦门稀土材料研究所,从事电化学储能与器件相关研究。20206月,厦门稀土材料研究所与海辰储能签约,为海辰储能提供引才、育才、研发等服务。

  公开庭审录像显示,宁德时代拍摄到张敏曾多次佩戴海辰储能工牌进出海辰储能厂区,张敏被认为在厦门稀土材料研究所期间,实际上服务于海辰储能,违反了竞业限制义务,因此被宁德时代要求支付违约金100万元。

  庭审过程中,宁德时代的代理律师还提到,海辰储能实控人吴祖钰不仅自己违反竞业限制协议,还利用其在宁德时代的工作经验及人脉关系,大量挖角宁德时代的核心技术人才,两年迅速抢占储能市场,对宁德时代造成的损失早已不可估量,不是区区100万足以弥补的。

  这个案件开庭之前,海辰储能实控人吴祖钰已向宁德时代交了违约金——因违反竞业限制协议,20239月,仲裁委裁决吴祖钰向宁德时代支付100万元违约金。923日,吴祖钰通过其妻子林秀华向宁德时代支付了违约金。

  从明到暗,多条线索表明,海辰储能在人才引进和技术积累过程中,存在未充分披露的关联和潜在争议,海辰储能的创始及核心团队,与宁德时代之间存在显著的人员关联。除前述吴祖钰、易梓琦外,海辰储能董事兼副总经理庞文杰也来自宁德时代。

  3.

  /从人才之争,到技术之争/

  海辰储能与宁德时代之间深厚的历史渊源,如同一把双刃剑,既为其早期发展注入了技术动力,也为其IPO之路布下了潜在风险。两者间从“人才之争”升级至“技术专利之争”的系列诉讼,尤为引人关注。

  海辰储能的快速崛起,与其核心团队的技术背景密切相关。创始人吴祖钰及多名高管均拥有宁德时代任职履历。这种“同源”关系为海辰储能带来了宝贵的行业经验和技术积累,使其在短短六年内便跻身全球储能电池出货量前列。

  然而,这也引发了外界对其技术来源独立性的质疑。事实上,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宁德时代和海辰储能两家当事企业,最在意的核心利益还是第三代电芯技术路线之争。  

  特别是宁德时代指控海辰储能的核心产品587Ah电芯与其专利产品参数高度重叠,能量密度偏差仅4.4%,远低于行业10%的技术代差红线。这种产品参数的惊人相似性,将双方的竞争从市场层面直接引向了专利与法律层面。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持续不断的竞业协议诉讼和最新的商业秘密调查,将这种质疑从职业背景层面升级到了正在进行的司法程序。

  虽然官司结果尚未出分晓,但这也是一个警醒:

在储能产业创新激增与人才流动加速的背景下,初创企业如何守住法律合规底线,IPO过程中如何避免专利纠纷风险,这些问题不仅关系到海辰储能的声誉,更直接影响着其未来的发展前景。

  企业如果在IPO阶段存在专利侵权嫌疑,不仅面临商业伦理和法律合规的拷问,也难以绕开上市审核的关口。按照港交所《上市规则》,上市企业要求证明持续经营能力,诉讼导致的商誉贬损、赔偿支出及客户信任危机可能成为审核的障碍。

  现在,储能黑马的人员争议已经超越了单个企业的竞争,为整个高速发展的新能源行业敲响了警钟:

  对企业而言,尤其在技术密集型行业,必须在鼓励人才流动与保护核心知识产权之间找到平衡点。初创企业需要更加重视技术来源的合规性,建立完善的创新体系和知识产权风险防控机制。

  对从业人员而言,需要审慎对待竞业限制协议,明晰法律边界,避免因不当行为承担严重的法律后果。

  对行业而言,健康的竞争生态应基于原创技术和良性创新,而非简单的模仿或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取技术。这需要企业共同维护,也需要相关制度的进一步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