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栏目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翁榕涛 实习生 胡剑铭
周内(9月15日至9月19日),美联储降息落地,国际金价再创新高。国内大宗商品涨跌分化,能源化工板块内部分化明显,黑色系表现强势,基本金属走势不一,农产品板块多数下跌,航运板块的集运欧线大幅下探。
就国内期货市场具体来看,能源化工板块,燃油周下跌0.61%、原油上涨2.16、碳酸锂上涨3.93%;黑色系板块,焦炭周上涨6.95%、焦煤上涨7.65%、铁矿石上涨1.24%;基本金属板块,沪银周下跌0.89%、沪铜下跌1.42%、沪铅上涨0.65%;农产品板块,生猪周下跌3.24%、豆粕下跌2.11%、棕榈油上涨0.22%;航运板块,集运欧线周下跌9.25%。
交易行情热点
热点一:焦煤、焦炭领涨黑色系,供需紧平衡与政策预期双驱动
上周焦煤、焦炭主力合约均实现2连阳,周涨幅均超6%,成为拉动国内期货市场的核心品种。
在供给方面,停产煤矿陆续复产,但中央生态环保督察要求山西“严格落实煤炭总量控制”,叠加部分煤矿停产,煤矿产量回升幅度有限,进一步强化下半年减产预期。据钢联数据统计,523家样本矿山炼精煤开工率环比增1.94%至84.65%,精煤日均产量增3.25万吨至76.09万吨;314家样本洗煤厂开工率环比增2.02%至37.44%,精煤日均产量增1.19万吨至26.8万吨,虽有小幅回升,但政策约束下整体供应宽松度有限。此外,蒙煤进口保持高位,甘其毛都口岸周度通关量达106.42万吨,部分对冲国内供应增量不足。蒙煤甘其毛都口岸周通关106.42万吨对冲部分增量。
焦炭整体产量维持稳定,全样本独立焦化企业产能利用率环比回落0.05%至75.87%,冶金焦日均产量微降0.04万吨至66.72万吨;247家钢铁企业焦炭产能利用率环比增0.1%至86.03%,日均产量增0.05万吨至46.65万吨。价格端,焦炭二轮提降落地后,独立焦企吨焦平均利润由盈转亏,平均亏损17元每吨,但随着近期焦煤价格企稳,市场对焦炭再度提降的预期显著减弱,供应端价格支撑逐步显现。
需求层面上,下游钢厂生产快速恢复,铁水日均产量环比增0.47万吨至241.02万吨,维持高位水平,直接带动焦炭需求——全周中国焦炭消费量环比增0.21万吨至108.46万吨,需求端基本盘稳固,未出现季节性大幅回落。
此外,临近国庆假期,下游补库动作陆续展开,但补库积极性存在分化:独立焦企补库力度较大,全样本独立焦化企业炼焦煤库存环比增58.87万吨至940.41万吨,库存可用天数环比增0.65天至10.6天,结束此前6周去库趋势;钢厂则以“刚需采购”为主,炼焦煤库存环比去库3.39万吨至790.34万吨,仅焦炭库存环比补库11.38万吨至644.67万吨,反映钢厂对原料价格高位的谨慎态度。
在库存端,上游焦煤库存去化放缓,523家矿山去库21.73万吨,洗煤厂、港口分别累库23.77万吨、11.08万吨,整体压力不大。下游独立焦企焦炭去库1.43万吨至66.41万吨,钢厂焦炭补库后可用天数增0.13天至11.42天,库存结构优化。
中信期货研究员余典认为,焦煤供应虽有回升但未达安全月前水平;需求端焦炭产量暂稳,焦企节前补库推动煤矿小幅去库。国内“反内卷”情绪升温叠加美国如期降息,旺季补库需求支撑下,盘面上涨带动现货反弹。
中航期货分析师衡飞池表示,本周双焦盘面整体走强,仅周中受美联储议息会议短暂扰动回落,周五即收复跌幅。煤矿逐步复产,但环保控产政策及山西部分煤矿停产制约供应恢复,减产预期仍强;需求端铁水产量快速回升,国庆前下游补库启动,库存压力缓解,基本面偏多叠加“反内卷”政策预期,支撑焦煤走势。
正信期货黑色分析师杨辉指出,本轮焦煤上涨虽由“反内卷”驱动,但政策预期强度、商品氛围、估值情绪及基本面均弱于七八月份,涨势放缓。短期双节前补库预期支撑盘面偏强、回调有限;节后补库结束或承压回落,四季度在“反内卷”政策支撑下仍可保持乐观。
热点二:国际黄金上涨,宏观与供需共振
近期国际金价持续突破历史高位,COMEX黄金期货9月17日盘中触及3744.0美元/盎司,伦敦金现货一度突破3700美元/盎司关口,国内沪金主力合约同期收报826.71元/克,今年以来累计涨幅超35%,此轮涨势由多重核心因素共振驱动。
美联储降息是主导逻辑。美国8月非农新增就业仅2.2万人,远低于预期7.5万,失业率升至4.3%,PPI环比下降0.1%,经济数据疲软使市场定价9月降息25BP概率超95%。10年期美债实际收益率跌至1.73%,大幅降低黄金持有机会成本,叠加特朗普施压“大幅降息”,进一步强化宽松预期。
机构对金价后市看涨预期强烈,高盛表示,若美联储独立性受损,美债持仓转向黄金可能推动金价至5000美元/盎司,基线预测2026年中期金价达4000美元/盎司;摩根士丹利表示,已将年底黄金目标价上调至3800美元/盎司,强调美元走弱与实际利率下行是支撑金价的核心驱动因素。不过需警惕风险,若美联储降息幅度低于预期、央行购金需求回落,或金价RSI指标超买引发技术性回调,都可能对短期行情产生扰动。
行业政策要闻
要闻一:美联储预防式降息落地,大宗商品市场“预期先行、落地回调”
美联储2025年9月宣布降息25个基点,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下调至4.00%-4.25%,这是其自2024年12月以来的首次政策调整。此次降息被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定义为“预防式降息”,主要目的是为经济提供缓冲,以防范未来可能出现的下行风险。政策的直接触发因素是近期美国就业数据的明显疲软以及通胀压力的持续温和化。在政策声明中,美联储首次加入了“就业下行的风险正在上升”等表述,显示出对劳动力市场担忧的加剧。
东吴期货分析师肖彧表示,美联储9月降息25BP至4%-4.25%,符合预期,但内部对通胀风险和经济前景存在分歧,未来政策路径不确定性增加。这一观点在市场中得到广泛认同,许多分析人士认为,尽管降息本身符合预期,但其对市场的长期影响仍存在较大不确定性。
在贵金属方面,兴业期货表示,市场基于“降息”一致性预期而抢跑的资金出现“卖现实”、兑现盈利的迹象。伦敦金现货价格在降息当周周二盘中突破3700美元/盎司,随后显著回落,国内沪金、沪银期货价格也均跌近2%。
海通期货投资咨询部总经理助理顾佳男也认为,贵金属市场对本次降息充分计价,部分获利资金有止盈需求,市场开始交易“利多出尽”逻辑。他表示,本轮贵金属价格上涨始于8月22日鲍威尔在全球央行会议上释放鸽派信号,近期市场已充分交易降息预期。美联储正式降息后,贵金属价格短期回调盘整属于正常现象。
卓创资讯研究员曹慧表示,美联储降息后,市场多表现为利多出尽、获利了结的态势,原油、黄金、有色金属价格均出现走弱局面。她指出,近年来随着信息传播速度加快,货币政策效应往往会提前释放,且本轮美联储降息与缩表同步,货币政策效果势必再打折扣。
要闻二:八月份金融数据出炉,总量增速保持在高位
央行日前公布的最新金融统计数据显示,2025年8月我国金融总量保持较快增长,社融、M2、人民币贷款等核心指标均高于名义GDP增速,显示宏观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不减,为经济持续回升向好提供有力支撑。
数据显示,截至8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达433.66万亿元,同比增长8.8%,增速与上月持平;广义货币(M2)余额331.98万亿元,同比增长8.8%,连续6个月保持在8.5%以上;人民币贷款余额269.1万亿元,同比增长6.8%,其中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余额为265.42万亿元,同比增长6.6%。
麦高证券分析师刘娟秀表示,从数据来看,存款搬家趋势仍在延续。8月住户存款同比少增6000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同比多增5500亿元。这一增一减,反映出在股市上涨行情驱动下,居民、企业存款向非银“搬家”的趋势有所显现。往后看,存款搬家趋势大概率会延续。
平安证券分析师钟正生认为,8月金融数据反映出财政政策保持积极态势、信贷结构性支持优化、资本市场活跃度提升等积极因素。他表示,年内财政增量政策还将进一步落地,包括对重点领域个人消费贷款和相关行业经营主体贷款给予贴息的政策、提前下达部分2026年新增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等,均有助于金融数据的持续改善。
货币政策方面,中国银河证券宏观首席分析师张迪认为,四季度货币政策的优先目标仍然是经济增长和充分就业,货币宽松或超预期。原因有二,其一,美联储9月降息,将为货币宽松创造顺风条件;其二,内部关税冲击出口、就业承压,叠加低通胀高实际利率,预计10月将再次调降政策利率10-20BP,从而引导LPR下行,并传导至贷款、存款利率的进一步下行。
展望后市表现
能源化工板块
碳酸锂:下游材料厂逢低补库、旺季备货延续,库存周降981吨至13.75万吨并持续向下游转移,叠加储能新政与新能源车政策落地,储能电芯排产创新高,需求长单饱满;但周产续增至20363吨,辉石提锂填补云母减产,宁德时代枧下窝矿复产及江西采矿证扰动缓解,供应增量预期压制多头情绪。整体来看,碳酸锂供需双旺、成本与政策托底,而上方复产与产能释放压力亦显著,主力合约预计维持区间震荡。(东亚期货)
黑色系板块
铁矿石:市场情绪主导下,本周铁矿石高位震荡。主流及国产矿供应环比增加,港口库存下降、钢厂节前主动补库,可用天数回升;铁水产量维持高位,韧性强于预期。虽然钢材需求偏弱,但有一定韧性,且在政策影响下,预计能维持一定利润。(国信期货)
普通金属版块
沪铜:矿端铜矿TC现货指数负值,供给偏紧报价强,仍支撑铜价成本。供给端原料紧叠加铜价受美联储降息回落,进一步限制冶炼厂利润、影响生产情绪,国内精铜供给预计收敛。需求端铜价小幅回落提振下游采买,叠加双节前备库,国内需求提升、社会库存小幅去化。整体来看,沪铜基本面或处于供给小幅收敛、需求小幅提振阶段。
农产品板块
生猪:驱动端当前生猪市场供应压力或续增,需求无利好支撑,现货续跌或带盘面续寻底。本轮猪价下跌,实为预期转弱带动养殖端集中供应,且供应基数大、需求缺变量及投机支撑,故本次下跌更多是兑现基本面弱势后再计价悲观情绪。后续暂缺反转驱动与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