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0日,由综合开发研究院(中国・深圳)、新疆大学和中国(新疆)自由贸易试验区创新发展研究中心共同主办的“2025中国(新疆)自由贸易试验区创新发展学术交流研讨会”在乌鲁木齐高新人才大厦顺利举行。本次会议以“加快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推进能源资源全链条发展”为主题,汇聚了来自政府部门、高校科研机构、金融机构、重点企业及行业协会的二百余位代表,共同研讨新疆自贸试验区推动能源资源全产业链建设的战略路径与创新实践。
2025中国(新疆)自由贸易试验区创新发展学术交流研讨会举办、综合开发研究院(中国·深圳)副院长兼前海分院院长曲建发表致辞自治区商务厅党组书记、中国(新疆)自由贸易试验区工作办公室主任李轩强调,新疆自贸试验区自挂牌以来坚持以制度创新为核心,已推出两批共35项改革创新成果,贸易、通关、投资便利化水平显著提升。新疆作为国家重要的能源资源战略保障基地,将持续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全力推动能源资源全产业链集成创新,培育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综合开发研究院(中国·深圳)副院长兼前海分院院长曲建在致辞中指出,智库是连接政府、市场与社会的重要桥梁,是推动理论创新与实践探索的智慧引擎。作为参与新疆自贸试验区全流程建设的智库单位,该院已与自治区商务厅、新疆大学共建创新发展研究中心,在服务自贸试验区建设等国家重大战略、推动产学研融合中,充分运用AI规划智能体、空天一体化遥感、产业大数据分析等前沿技术,助力新疆自贸试验区在制度创新、产业升级、绿色发展、开放合作上实现新突破。
新疆大学党委副书记孟凡丽强调,新疆大学坚持以服务国家战略落地和自治区发展,立足专题研究、人才培养平台服务及国际合作优势,为新疆建设向西开放战略支点、能源资源战略保障基地及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高地贡献高校力量。
主旨发言环节,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余斌表示,新疆应充分利用区位和资源优势,发展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新型电力系统、绿色矿业及加工、先进制造和新材料等产业集群,打造具有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原总经济师陈文玲表示,要积极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提升产业集聚效能和链式发展能力,更有力支撑国家能源安全。
会议设置了“构建新疆自贸试验区开放型特色产业体系”“能源资源全产业链建设的实践与经验”两场高端对话和“科技赋能·链动未来”“绿色引擎·产业创新”两场前沿对话。
高端对话环节,来自清华大学、复旦大学、新疆大学、中山大学、哈萨克斯坦管理经济战略研究院、马来西亚中国丝路总商会、深圳市规划国土发展研究中心等机构的七位专家学者围绕新疆特色产业体系开展深入探讨,介绍国内外自贸试验区先进经验,为新疆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与产业协同提出建议。
“构建新疆自贸试验区开放型特色产业体系”高端对话环节前沿对话环节,来自综合开发研究院(中国·深圳)、国网新疆电力、新疆自治区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乌鲁木齐国际陆港、上海市浦东改革与发展研究院、兵团企业联合会、克融云算数字科技、深圳头名科技、中国恩菲工程技术等十位行业专家围绕新型电力系统、AI与算力技术、低空经济、能源资源禀赋及产业发展、知识产权保护等热点议题,分享创新实践案例与技术解决方案,深入探讨全产业链智能化、绿色化升级路径。
“科技赋能·链动未来”前沿对话环节撰稿:韦雨萌,综合开发研究院(中国·深圳)研究员
陈欣洋,综合开发研究院(中国·深圳)实习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