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教授:电动飞机的机动性很好,将来可成为大众化出行工具

小小MT4 来源:睿见Economy °C 栏目:MT4安卓版下载

  9月16日-17日,聚合智能产业发展大会(2025)在武汉市举行,主题为“协同融合创新链产业链 推动聚合智能产业发展”。清华大学车辆学院教授、车辆国家首席科学家、欧洲科学院院士曲小波出席并演讲。

  整个交通系统最根本的矛盾是什么?曲小波指出,是需求一直在变,包括早高峰的高需求,夜间的低谷需求。他提到,传统是依赖基础设施,早高峰需要五个车道,但是修了两个车道,不可能扩容成五个车道,夜间的时候没有车,两个车道还是两个车道,是固化的。既然这个需求和供应一直是不匹配,那就需要轻基础设施。

  “轻基础设施,重运载工具。”曲小波表示,重运载工具是希望有更好的智能交通系统管控模式。低空飞行来临之后,出现一种真正轻基础设施的交通模式,道路是虚拟的,不需要修路,不需要有大规模投资的交通方式,早高峰的时候如果需要五个车道就可以拆出五个航道来,也不需要额外多的成本,真正解决供需不匹配的问题。“从城市交通最根本的矛盾谈起,这才是低空交通必然的趋势。”

  低空交通并不是一个新鲜事物。他提到,1939年有直升飞机,过去86年时间,直升飞机从来没有真正成为大众选择,到现在为止中国民用直升飞机800架,但这不是一个产业。

  新能源汽车今年会有1500万辆以上的产量,直升飞机为什么不行?曲小波指出,它只有一个桨,一个发动机,机械零件总是会坏,具有很大的安全性的问题。“就像传统汽车很难做自动驾驶一样,直升飞机的机动性也是远差于电气化飞行载具的。而且,它的成本非常高,1500万一架,相当于150倍的地面交通出租车的成本,约为每公里450元人民币,和地面交通、出租车相比没有经济优势。”

  他提到其同事给出飞行汽车的定义——依靠电力新能源驱动。“如果电驱可以分布式,就可以8个旋翼,12个旋翼,互相之间提供冗余,关掉1、2个电机依然可以安全降落,解决了直升飞机的安全性问题。可以垂直起降,对城市环境有最小的影响。还有自主驾驶能力,更加安全。传统的直升飞机是发动机的,机动性很差,而电动飞机的机动性是很好的,将来可以成为一个大众化的出行工具。”

  他认为,如果通过聚合产业、聚合智能能够把汽车供应链一部分和飞机的供应链拉平,那它的成本会大大降低,“一个新能源汽车基本上就是10万元左右,没有理由一架电动飞机是1千万的成本”。报告显示,飞行汽车将来的售价或是20万左右。

  面向出行场景,目前全球共有接近300款目标是载人的飞行汽车,到底哪几款能够和地面的出租车、网约车做替代选择?曲小波指出,经研究发现,像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城市主要是多旋翼和复合翼的市场,多旋翼大概占20%,复合翼占80%,倾转旋翼在国内城市应用场景有限。“用美国对比的参数为例,从起飞到倾转完毕是16miles,接近27-28公里,从北五环飞南六环只有37公里,所以倾转旋翼难以发挥优势。也就是说将来300款飞行汽车会收敛为大概5、6款的核心构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