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平线副总裁吕鹏:目前每3台智能车就有1台搭载地平线的解决方案

小小MT4 来源:睿见Economy °C 栏目:MT4安卓版下载

  9月16日-17日,聚合智能产业发展大会(2025)在武汉市举行,主题为“协同融合创新链产业链 推动聚合智能产业发展”。地平线副总裁,战略部&智驾产品规划与市场部负责人吕鹏谈到,地平线成立之初一直致力于打造机器人时代的Windows+Intel,一直把整个智能汽车当做是第一个大规模商业化落地的机器人产品。

  谈及地平线一直坚持软硬一体技术路线的原因,吕鹏表示,在计算行业的发展中,整个操作系统和计算平台是深度耦合的。“从PC时代就是Windows+Intel,智能手机是ARM+安卓,在汽车时代,软硬协同效率不断发展提升,比如特斯拉、地平线,我们以这样方式提供高效的计算平台和操作系统。”

  他介绍到,地平线已经是中国最大的车载计算平台,也在引领业界大规模的量产。地平线的下属子公司地瓜机器人,目前为止也是消费类最大的机器人平台。“例如扫地机,割草机,包括智能音箱等都有地瓜机器人的平台在里面加持。此外,最近比较火的Insta360也搭载了我们的机器人计算平台。”

  吕鹏指出,相对来说在具身智能领域里,地平线并没有形成大的规模化应用。计算平台结合现在征程系列和旭日系列也需要更大的算力,但是在具身里面功耗,散热和续航其实也是未来要去解决的一些问题。

  目前,地平线在智能汽车中服务了超过40家的车企和品牌,上市超过200多款车,成为中国汽车智能化升级的一致选择。此外,从市占率的角度来说,地平线一直保持稳固增长,目前每3台智能车中便有1台搭载了地平线的解决方案。

  吕鹏还提到,征程6系列作为地平线旗舰最新产品,一次发布6颗芯片,基本上覆盖整个智能驾驶从低到高全部需求,推动用户体验整体升级。而且,这6颗芯片均一次性流片成功,上车速度远超行业平均水平,上车验证仅需1至3天,而行业内其他部分芯片厂的芯片从拿到手、获取工具链支持,到设计硬件、运行软件,通常需约一年。

  他解释到,征程6系列上车快的核心原因在于地平线对软件有深刻理解:设计芯片时,已预判下一代芯片所需的算力支撑、要运行的算法模型,在芯片回来前便启动相应硬件设计,因此芯片回来后,从点亮、上板到上车的流程速度大幅提升,实现了时间成本的数量级缩减。

  此外,这一模式还解决了软件快速迭代与芯片长周期开发之间的矛盾。芯片开发周期长而算法迭代快,要确保芯片出厂后能满足两年后的市场软件算法需求,关键在于对软件算法的强理解,能够预判下一代芯片所需的算子、算力及带宽。“正如英伟达在自传中定位自身为软件公司,若缺乏这种预判,芯片开发周期与行业软件迭代周期必然错配,最终导致芯片无法支撑最先进的性能。”

  据吕鹏透露,征程6P今年将搭载HSD在奇瑞的星途ET5上首发量产,是一个平民车。他指出,并不是好的智驾系统一定要到豪华车才可以享受。“我们认为,未来整个城区辅助驾驶体验,其实是一个新的‘汽车自动档’,每辆车都可以使用,每个消费者可以安全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