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四连板涨停有望回本,“上海爷叔”为何能引爆市场共鸣?

小小MT4 来源:财闻网 °C 栏目:MT4安卓版下载

9月17日,A股市场工程建设板块迎来高光时刻。上海建工(600170.SH)以涨停价3.53元/股收盘,成功走出四连板行情,4天累计涨幅达46.47%,总市值攀升至313.67亿元。当日成交额突破72.36亿元,换手率高达24.13%,资金博弈激烈程度创年内新高。

从盘口数据看,上海建工早盘以3.38元高开后迅速拉升,10分钟内触及涨停板并封单至收盘。龙虎榜显示,9月15日-17日期间,知名游资席位“中信证券上海溧阳路”净买入1.2亿元,而机构专用席位则呈现分歧,部分资金选择获利了结。

值得注意的是,9月12日曾有单笔2.68亿元资金封涨停,市场猜测或与“上海爷叔”解套诉求有关——这位持股超十年的投资者当前持仓成本约3.8元/股,需再获4个涨停板方可回本。

9月17日午间,上海建工发布交易风险提示公告,称“公司市盈率(TTM)为15.29倍,显著高于行业平均水平”。上交所数据显示,9月12日-17日期间,上海建工融资余额从4.2亿元激增至7.8亿元,融券余额却维持在低位,显示多空分歧加剧。

“基建龙头”上海建工的转型与破局

根据上海建工发布最新经营数据,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050.42亿元,归母净利润7.1亿元,尽管同比下滑14.07%,但二季度单季净利润同比增长65.9%,显示出逆境中的韧性。

作为中国建筑行业全产业链龙头企业,上海建工正通过“传统业务优化+新兴业务突破+技术创新驱动”的三维战略,在行业变革中寻找新增长极。

上海建工以建筑施工为核心,2024年该板块新签合同额3249亿元,占公司总合同额的84%,基石作用进一步增强。2025年上半年,建筑施工事业群新签合同额979.58亿元,虽受行业周期影响同比有所波动,但公司在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国家战略区域的市场拓展成效显著。

设计咨询与建材工业板块作为支撑业务,2025年上半年分别实现新签合同额73.26亿元和133.69亿元。设计咨询业务同比增长23.8%,与建筑施工联动EPC项目进一步提升,形成全产业链协同效应;建材工业板块销售预拌混凝土2360万立方米,同比增长2.6%,黄金业务毛利率维持高位,稳定盈利。

公司系统实施“稳固大上海、决胜长三角、聚焦万亿GDP城市”策略,2025年上半年长三角区域业务占比达84%,上海市场新签合同1569亿元,中标康桥二期集成电路生产线厂房、S16蕰川高速等大型项目。

外埠市场新签合同470亿元,中标北京协和医学院天津校区、深圳机场东车辆段综合开发等项目,长三角以外区域收入占比提升至17%,全国化布局初见成效。海外市场方面,2024年新签合同同比增长20%,参与柬埔寨7号公路、卢旺达马萨卡医院等项目,2025年上半年继续中标柬埔寨6号公路扩建工程,国际化战略稳步推进。

上海建工重点拓展城市更新、水利水务、生态环境、工业化建造、建筑服务业、新基建六大新兴业务,2025年上半年新签合同额530亿元,同比增长15.6%,占新签合同总额的26%,成为增长新引擎。

受益于上海市“两旧一村”改造、长三角生态廊道等政策,城市更新业务新签合同78亿元,同比增长4%,承接张园旧改、华亭宾馆室内装修等项目;水利水务业务新签合同58亿元,同比增长78%,中标闸北水厂改建、闵行区六磊塘东泵闸等工程,绿色建筑业务毛利率较传统项目高2-3个百分点。

工业化建造业务新签合同306亿元,同比增长25%,形成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生产厂房高效精益建造成套技术;新基建领域新签合同64亿元,同比增长0.6%,参与松江大数据中心、光伏单晶硅片智能工厂等项目,推动毛利率提升至12%。

生态环境业务新签合同14亿元,承接上海嘉定区江桥镇太平观项目、大同电工地块污染修复等工程;建筑服务业新签合同10亿元,投资运维西郊购物中心高效节能机房,探索“数字疗法+可穿戴设备”生态构建,抢占认知健康管理入口。

上海建工持续加大研发投入,2024年研发费用111.11亿元,占营收3.7%,建筑机器人、智能施工技术逐步落地。2024年在浦东机场四期扩建工程部署37款机器人,覆盖激光整平、管道焊接等场景,管片生产效率提升10%,劳动力成本降低50%,焊接效率提升30%,形成智能建造核心竞争力。

公司牵头完成的《上海中心大厦工程关键技术》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参与的《饮用水安全保障技术体系创建与应用》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攻克超高等级抗微振动结构模块化施工、世界最高等级洁净室围护体系安装等关键难题,主编《优秀历史建筑外墙修缮技术标准》等地方标准,提升行业话语权。

上海建工作为中国建筑行业龙头,正通过“传统业务优化+新兴业务突破+技术创新驱动”的三维战略,在行业变革中寻找新增长极。尽管短期面临现金流压力、主业盈利能力弱化等挑战,但其在长三角市场的主导地位、六大新兴业务的快速增长以及智能建造技术的领先优势,为长期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82岁“爷叔”与上海建工的“十年坚守”

目前,上海建工股价以3.53元涨停创下四连板纪录。这场资本市场的狂欢中,一位82岁的“上海爷叔”成为焦点。

“上海爷叔”自2013年起以6元均价重仓买入,历经十年补仓,持仓成本降至3.8元,却仍被套牢。如今股价虽较年初翻倍,但距离解套仍需再涨约7%。这场跨越十年的投资长跑,折射出中国股民的悲欢离合,更成为观察A股市场生态的鲜活样本。

2013年,时年72岁的“上海爷叔”将50万元积蓄全部投入上海建工,以6.2元均价建仓。彼时,这家全球第八大工程承包商正参与上海中心大厦等标志性项目建设,累计斩获131项“鲁班奖”,看似是稳健的价值投资标的。

然而,市场走势远超预期:2015年牛市期间,股价一度飙升至17元,但爷叔因“贪心未抛”错失离场机会;随后熊市来袭,股价腰斩至8元以下。为摊薄成本,爷叔开始每月从5000元退休金中省出3000元补仓,持续十年。

据其自述,2024年持仓成本已降至3.8元,但当前股价仍低于成本价。期间,他经历了上海建工营收从2015年的1200亿元跌至2025年上半年的1050亿元、扣非净利润暴跌69%的至暗时刻,也目睹了公司资产负债率攀升至85.58%、经营性现金流净额持续为负的困境。

爷叔的故事在2025年9月突然引爆舆论。9月12日,上海建工因扎拉矿业科卡金矿储量新增33.89万盎司(价值约42.72亿元)的消息涨停,主力资金净流入4.87亿元。当日,一段爷叔在广东路股市沙龙中痛陈心声的视频刷屏:“寒武纪1300元有人抢着买,我这2块钱的上海建工反而跌了,凭什么?”这句质问迅速引发共鸣,网友发起“一人一手推涨停”行动,推动股价四日连板。

这场情绪狂欢背后,是市场对“低价股+故事”的双重追逐。数据显示,9月12日至17日,上海建工成交额从14亿元激增至72亿元,换手率达24.13%,游资“上海中山东路”“上海超短帮”等活跃席位上榜龙虎榜。但机构资金却悄然撤离,同期北向资金净卖出3072万元,显示短期博弈特征。

面对四连板,多家机构发布风险提示指出,上海建工当前市盈率(TTM)15.29倍、市净率1.01倍,虽处于历史低位,但行业整体估值仍受压制。技术面上,股价已突破60日新高,MACD金叉,但RSI指标达85.34,进入超买区间。

更关键的是,公司基本面改善仍需时间。若应收账款回收不及预期,或房地产下行持续拖累主业,可能陷入更深财务困境。某公募基金经理直言:“爷叔的坚守令人感动,但投资不是童话。金矿的光芒可能只是短暂照亮前路,真正的转型需要业绩支撑。”

如今,82岁的爷叔仍每天出现在广东路股市沙龙。当被问及解套后的打算时,他沉默良久后说:“如果回本,就取出一半钱带老伴去旅游,剩下的继续买国债。”这场十年坚守,对他而言早已超越投资本身,成为一种精神寄托。

9月17日涨停后,有网友给爷叔送去两条新裤子——他此前因补仓节俭,常穿补丁衣服。在股东大会上,董秘留他吃便饭,并提及公司正在布局人工智能建筑领域。或许,对爷叔而言,解套与否已不重要,重要的是在这场资本长跑中,他见证了中国股市的跌宕起伏,也留下了属于自己的传奇。

上海爷叔的故事,是A股市场二十余年发展的微观缩影。从“价值投资”到“情绪博弈”,从“蓝筹梦”到“黄金童话”,股民们在希望与绝望中轮回。当上海建工的股价在K线图上划出第四根红线时,我们看到的不仅是资金的狂欢,更是一个时代投资者的命运沉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