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2025年9月14日 —— 金秋时节,全球目光再度聚焦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服贸会)。作为服贸会的重要专题论坛活动之一,“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高质量数字经济发展论坛”在北京市石景山首钢园成功举办。论坛由中关村软件和信息服务产业创新联盟(简称“中关村软联”)主办,统一标识代码注册管理中心、广东省绿算技术有限公司、东方民兴(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北京有生博大软件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中扬天成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国脉智联网络有限公司承办,中国国际经济咨询有限公司、中国远东国际贸易总公司协办。
本届论坛以“激发数字经济新动能,构筑数字经济新引擎”为主题,聚焦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路径,汇聚政产学研用各界精英,呈现了一场思想碰撞与创新成果并重的数字经济盛会。活动现场,来自政府部门、科研机构、行业协会及企业界的数十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就数字经济前沿趋势、政策环境、产业创新、合作模式等话题展开深度研讨,推动形成高水平行业共识。
擘画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蓝图
论坛在重要领导嘉宾的致辞中拉开帷幕。全国政协常委、提案委员会副主任,民建中央副主席李世杰,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常务理事(原副会长)张汉东分别从国家战略、科创实践、体制改革等多维度对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进行了深入解读,强调数字经济已经成为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呼吁各界协同创新、勇攀科技高峰,为全球数字化和高质量数字经济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全国政协常委、提案委员会副主任,民建中央副主席李世杰致辞李世杰表示,展望未来,数字经济将继续飞速发展,成为国民经济增长的战略高地和重要引擎。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不断突破,人工智能的加速迭代,中国要在新一轮国际竞争中把握主动权,必须坚定不移推进数字中国建设和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李世杰提出了三点建议:
第一,坚持科技自立自强,激发自主原创新动力。数字经济的核心在于技术创新。面对全球科技创新的加速演进,我们必须把创新摆在现代化建设的核心位置,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难题。中关村软件和信息服务产业创新联盟要充分发挥自身特色和专长,在开源生态、数据治理、数字资产、可信数据空间、智能算法、先进存储、低空经济、机器人等领域形成更多原创性成果,培育更多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兴企业和创新型中小企业。同时,应积极参与全球数字规则制定和国际合作,共同推动全球数字治理体系更加公正合理。
第二,发挥统战优势和组织特色,汇聚发展强大合力。民建汇聚了各领域专家学者和企业家的智慧与力量。我们将进一步充分发挥民主党派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重要作用,围绕数字经济发展中的重大问题深入调研,提出高质量建言;通过民建专门委员会和社会组织的平台优势,推动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协同发展,促进数字经济和服务贸易政策的优化完善。
第三,支持企业成为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设的主力军。企业是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要继续优化营商环境,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和数据安全管理体系,积极引导企业深度参与产业链供应链的数字升级,推动企业在国际竞争中行稳致远。同时,面对急剧变化的智能技术发展,企业也需要更加勇于探索新业态新模式,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数字品牌和服务平台;要积极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通过数字化赋能传统制造业、农业和服务业,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张汉东在讲话中指出,数字经济的发展潜力将持续释放。如何推动新技术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如何让数字化成果更好地惠及社会民生,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一是要强化前沿领域创新引领,塑造全球竞争新优势。数字经济的核心在创新,而创新的突破口正集中在新兴高技术产业。二是要发挥平台枢纽作用,凝聚多方力量推动协同发展。中关村软联汇聚了数百家企业和科研机构,已经成为产业界、学界、资本界深度合作的重要平台。联盟通过跨学科跨行业的对接,推动形成了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的生态圈,为高新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未来,要进一步发挥这种平台优势,推动科研成果转化,优化资源配置,加快技术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化和规模化。通过构建协同创新网络,凝聚政府、企业、科研院所、行业协会等多方力量,共同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三是要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释放更大发展红利。数字经济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要深度嵌入制造业、服务业、农业等各个环节,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新动能。例如,低空经济的发展,可以有效带动物流、交通、旅游、应急救援等多个行业的革新;机器人产业的突破,则为智能制造、医疗健康、智慧城市等领域提供了有力支撑。中关村软联的一些成员企业,已经在物流、巡检、康养等场景实现落地应用,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下一步,要引导企业积极探索新模式新业态,打造更多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化品牌。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常务理事(原副会长)张汉东致辞主题演讲纵论前沿趋势
论坛邀请多位来自政产学研用的专家学者进行主题演讲。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周道许教授发布《金融科技安全与发展》新书,剖析数字化转型中的金融科技安全挑战;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共政策学者杨尚宝教授深入阐述了数字化、智能化与绿色化的协同路径;中电科智能科技园杨宁总经理分享了国企园区数据资产运营经验;民盟中央科技委副主任,中关村工信二维码技术研究院院长张超对“全球首个产品数字护照通用框架(MA-DPP Universal Framework)”进行了介绍。AOPA中国/中国航空器拥有者及驾驶员协会执行秘书长丁邦昕就低空经济与数字经济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南京大学苏州创新研究院院长韩振杰就做好高质量数字经济发展的产学研联合创新提出了建议。
成果发布推动创新落地
在“成果发布”环节,论坛首次集中展示了多个创新项目及行业倡议。中国国际经济咨询有限公司数字生态研究院发布的数据资产开发典型案例展现了数据资产高质量发展的最新进展。北京有生博大软件股份有限公司发布的数字底座开源生态与AI构建展现了我国数智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生态。广东省绿算技术有限公司发布的高密算力下存算分离架构创新方案为存储和算力基础设施升级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由中关村软联数字经济出海专委会和北京中扬天成科技有限公司承办评选的“低空生态创新成果”展示了我国民营企业低空经济的产业创新发展新趋势。北京国脉智联网络有限公司发布的《可信数据空间发展白皮书》为构建安全可控的数据空间体系提供理论框架。中关村软联医康双养育数字化专委会发布的智能社区健康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方案,为数字化赋能民生提供实践样本。中关村工信二维码技术研究院发布的“MA产品数字护照”提出了产品全生命周期数字化追溯解决方案。这些成果不仅展示了中国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趋势,更为行业合作与创新落地提供坚实抓手,助力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全面升级。
表彰高科技优秀企业创新
本次论坛还颁发了2025年“高质量数字经济发展论坛先进企业奖”和2025年“高质量数字经济发展论坛优秀产品奖”,对高质量数字经济发展做出积极贡献的相关单位和科技企业进行了表彰。
“高质量数字经济发展论坛先进企业奖”获得公司代表上台领奖,从左至右:统一标识代码注册管理中心、广东省绿算技术有限公司、北京家音顺达数据技术有限公司、北京有生博大软件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中扬天成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国脉智联网络有限公司、东方民兴(北京)科技有限公司。颁奖人为中关村软联理事长郑大春。 “高质量数字经济发展论坛优秀产品”获得公司代表上台领奖,从左至右:广东省绿算技术有限公司“算力释放创新成果”,云南览易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览易空间计算云”,深圳智航无人机有限公司“载人飞碟eVTOL”,中电科智能科技园有限公司“园区智选”,东方民兴(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智慧社区健康公共服务平台”,北京有生博大软件股份有限公司“数字底座”。颁奖人为中关村软联执行理事长杜承霖四大亮点:论坛的思想深度与产业高度并重
亮点一:政产学研用生态闭环。本次论坛由中关村软件和信息服务产业创新联盟牵头主办,汇聚了政府部门、行业协会、科研院校、企业代表和应用端用户等多方力量,形成跨界协作、生态共建的“政产学研用”闭环。论坛不仅为政策制定者、科研人员、产业从业者搭建交流平台,更推动了从顶层设计到产业落地的协同创新,实现从“战略共识”到“实操方案”的有效衔接。
亮点二:学术思想与产业应用深度融合。论坛兼顾理论研究与实践经验,既有学术专家对数字经济未来发展趋势的深刻洞察,也有重要企业代表分享的创新实践与商业落地路径。从宏观政策到微观项目,从技术标准到商业模式,构建了一个全景式、可持续的创新生态,体现出数字经济领域思想深度与应用广度的完美结合。
亮点三:成果导向,推动合作落地。区别于传统的行业研讨会,本届论坛着重“成果导向”,通过集中发布多项战略成果和行业倡议,推动理念和技术从“会议桌”走向“生产线”。例如可信数据空间、数字护照、存算分离架构等成果,不仅展示前沿创新,更明确了合作方向,为未来跨行业协作奠定坚实基础。
亮点四:聚焦前沿赛道,战略引领未来。论坛紧跟全球科技和经济发展趋势,重点关注低空经济、开源生态、可信数据空间、高性能算力架构、数据资产开发、智慧社区健康服务、MA产品数字护照等前沿领域。这些“卡脖子”赛道的前瞻布局,将有力推动我国在全球数字经济竞争中实现弯道超车和创新引领。
展望未来:携手共筑数字经济新引擎
作为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次论坛立足国家战略,放眼全球格局,致力于推动数字经济发展新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中关村软联执行理事长杜承霖表示,将继续发挥产业联盟的资源优势,推动形成数字经济创新发展的国际交流平台和技术合作高地建设。2025年的数字经济正处于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时期,本届论坛不仅展示了中国数字经济的蓬勃生命力,更向世界传递出开放、创新、合作、共赢的中国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