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红利基金,我们在买什么?

小小MT4 来源:市场资讯 °C 栏目:MT4安卓版下载

(来源:十五的投资笔记)

红利基金往往在市场下跌时特别吸睛:

既有绝对收益又有相对收益,对应2022-2024年;

而在市场上涨时,特别难熬,对应2019-2020年;

以及今年这几个月:没相对收益,甚至还没绝对收益(下跌)。

买红利基金,到底是在买什么?

这样的问题其实很多人在想。

近日,在Reddit投资讨论板块有用户就此问题进行了相关探讨,主要内容如下:

一、从认知纠偏价值判断,理清股息基金投资逻辑

用户通过锚定三大核心认知,否定股息基金的常规优势

1.别再误解“定期分红”!股息基金不会自动给你钱,这些细节要记清

很多人觉得买了“股息收益型基金”,就能像领工资似的定期拿到分红,躺着赚稳定现金流 —— 但其实这是个常见误区!

这类基金和我们平时买的大盘基金、中小盘基金、主题基金没区别:它虽然专门投高股息率的公司,能收到这些公司给的股息,但这些钱并不会直接打到你的账户里,而是会自动再投回基金里(比如帮你多买些基金份额),不会主动给你分钱。

若想获得现金流,需手动选择“收益分配方式”,常见的有两种:

  • 一种是“IDCW”,可以选 “红利再投资”或“现金分红”;

  • 另一种是“SWP”,定期赎回。

但要特别注意:不管是IDCW,还是SWP,都不是股息基金的“专属福利”——所有基金都能这么操作

更关键的一点是:这些方式本质上都是“从你的本金里掏钱给你”,不是基金额外赚了钱分给你。不存在“买股息基金就能躺赚定期股息”这回事。

2.别太迷信 “抗跌”!对长期买股息基金的人来说,这个卖点没那么香

很多人推股息基金时,都会强调一个核心优势:“它投的是高股息公司,这些公司通常更成熟、经营更稳,等市场跌的时候,它跌得会比其他基金少,抗跌性强。”这话听起来没大错,但你得先想明白:既然是买股票型基金,不管你选的是哪一类,本来就该做好“承受市场波动、长期持有”的准备,“抗跌”并非不可或缺的优势,吸引力有限。

3.别指望靠股息基金 “长期赚大钱”!想增值,选这类基金更靠谱

很多人可能觉得,买股息基金长期拿着也能赚不少,但从过去的实际数据来看,并不是这么回事。

过去,灵活配置型(flexi cap)、多市值型(multi cap)等多元化基金的业绩,均跑赢了股息收益型基金。因此,若投资者的需求是长期增值而非定期现金流,选择灵活配置或多市值基金,比股息基金更合适。

二、总结:股息基金定位清晰但场景有限,非收益需求下优先选多元化基金

综合帖子及评论区观点,可得出对“买红利基金,我们在买什么?的清晰结论:

首先,买红利基金前,得先搞懂它的“真实定位”—— 它不是普适的“赚钱工具”,而是给特定人群的“现金流解决方案”。适合买的,是需要定期拿钱用(比如退休后补充生活费)、又扛不住市场大波动的人;要是想靠它长期增值,反而不太划算,毕竟它必须投高股息公司,选股不灵活,过去业绩还比不上灵活配置、多市值这类多元化基金。

其次,还要避开两个误区:别以为买了就有自动分红,其实默认是把股息再投回基金,想拿现金得手动选“收益分配”选项,而且拿到的钱是从本金里来的,不是额外赚的;也别信“又抗跌又能多赚钱”,短期跌得少点可能,但长期增值不如没限制的基金,没法两头占。

简单来说,买红利基金,本质是买“用本金换定期现金流的便利”,而非“躺赚高收益的机会”。要是要现金流,选它时得比股息稳不稳、跌时控不控得住;要增值,不如选灵活配置类基金更靠谱。

PS.在经历了2个月左右的调整后(其实幅度有限),红利基金普遍开始企稳。港股红利指数已经率先创出新高。

更新数据如下:

法律声明:本资料不作为任何法律文件,不代表十五的投资笔记的任何意见或建议,不构成十五的投资笔记对未来的预测,所载信息仅供一般参考。前瞻性陈述具有不确定性风险,十五的投资笔记不对任何依赖于本资料而采取的行为所导致的任何后果承担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