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港股医药股大跌,这则利空传闻对中国创新药出海影响多大?

小小MT4 来源:林志吟 °C 栏目:MT4安卓版下载

  百济神州恒瑞医药A股以及港股股价大跌。

  9月11日上午,A股以及港股市场开盘后,多只医药股出现大跌。

  截至上午10点45分,A股创新药概念股板块,八成多个股出现下跌;港股医疗保健板块,多达50只个股跌幅超过4%。其中创新药龙头企业之一,百济神州(688235.SH、06160.HK)、恒瑞医药(600276.SH、01276.HK)A股以及港股股价跌幅均在4%以上。

  这背后是有报道称,美国政府正研议一项行政命令,打算严格限制来自中国的实验性药物与临床数据,以应对中国生物科技崛起对美国产业的威胁,草案内容包括把美企收购中国新药纳入外国投资委员会(CFIUS)强制审查,并提高中国临床试验数据的FDA审核门槛,同时鼓励药品本土生产与采购。

  今年以来,A股以及港股的医药股迎来了一波复苏行情,不少跨国药企来中国扫货创新药管线,中国创新药迎来价值重估。

  根据医药魔方数据,2025年上半年,全球医药交易数量达456笔,同比增长32%;首付款总额达118亿美元,同比激增136%;交易总金额高达1304亿美元,同比增长58%。全球交易数量与金额均呈现显著上升态势,其中,涉及中国的交易贡献了近50%的总金额和超过30%的交易数量。无论交易金额和总数,中国企业在全球创新药中价值得到进一步认可。新药授权出海不仅扩大了市场空间,还为中国创新药企业提前获得研发的回报,继续增加研发投入。

  假如上述传闻实施的话,对中国创新药出海影响到底有多大?

  医药魔方董事长周立运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假如传闻实施的话,不管是对中国医药界,还是美国医药界,都是一种利空。中国医药市场跟美国市场处于互相需要关系,中国药企需要拓展更大的市场,而随着新的医疗技术迭代越来越快,中国的研发效率更高,且研发成本更低,同时选择更多,如果美国企业依赖自身开发的话,不仅成本增加了,会影响新的疗法在美国上市进度,美国民众也无法使用上成本更低的创新药。

  值得注意的是,当前在中国扫货创新药管线的,不只有美国跨国药企,还有不少欧洲跨国药企。

  “在跨国药企面临专利悬崖挑战、急需补充管线的背景下,若美国跨国药企无法购买到中国成本更低的创新药管线,也会削弱美国跨国药企与欧洲跨国药企之间的竞争力,因此,会引发美国跨国药企发展焦虑。”周立运表示。

  一位多年从事国际医药合作的人士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此次的传闻,连同过往美国总统特朗普宣称要增加关税、签署有关行政法案、制定医药产业回流政策、成立生物技术合作联盟等一系列做法,均有限制中国医药产业发展的浓厚色彩。此次传闻,可谓是见怪不怪。美方近期多次宣称要降低其国内药品价格,但这个主要障碍在美国国内,该传闻后续进一步推进与当前的产业层面的合作主流不符,未来推动生效并不乐观。

  另有业内人士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当前美国这个政策传闻影响有限,政策本身还处于早期探讨阶段,整个政策牵涉的主体相当复杂,既有跨国药企,也有生物科技企业,还涉及不同国家药企(例如欧洲),博弈预计会很复杂。

  不过,该传闻再度给中国创新药出海敲响了一些警钟。

  “美国是全球最大的医药市场,但要以中国药企、中国药品为主去占领这个市场,难度是越来越大的,这意味着中国创新药企在美国的出海之路,注定会面临很多挑战。”周立运表示,这也提示我们,中国创新药企仍然要继续做大中国本土市场,虽然中国是全球第二大医药市场,仍与美国医药市场存在很大差距,也与中国本身的人口基数医疗需求不匹配,中国层面仍需要给予创新药更好的发展土壤,给予创新药更好的商业化回报空间;另外,中国药企在寻求出海的过程中,也要考虑发展美国之外的市场,中国层面仍需要推动与其他国家之间的监管数据互认。

  上述从事国际医药合作的人士表示,此次传闻利空在资本市场进行了初步释放,中长期看也为中国创新药企拓展国际市场留出了应对空间。中国创新药发展能取得今天的成绩主要是国内政策、资本投入、人才红利和国内市场需求等共同作用的结果,美国作为全球创新药第一大市场固然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国内医保改革推进、潜在需求释放等内需托底,以及创新药企国际合作多元化的推动,中国药企对美市场的依赖降低也会成为长期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