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郑青亭 北京报道
在全球能源互联网倡议提出十周年之际,2025全球能源互联网大会于9月8日至10日在北京举行。本届大会以“全球能源互联网:以清洁和绿色方式满足全球电力需求”为主题,为各方搭建共商国际能源合作、共推能源绿色发展的平台。
2015年9月,中国在联合国发展峰会上提出“倡议探讨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推动以清洁和绿色方式满足全球电力需求”,开启了全球能源互联网事业发展的序幕。过去十年,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简称“合作组织”)会员由80家增长到1390家,累计为100多个国家的上万人次提供能力建设培训,在东南亚、非洲、中南美洲等地区推动一批能源互联网项目实施。
如今,全球能源互联网倡议已纳入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应对气候变化巴黎协定、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工作框架,并连续六年写入联合国可持续发展政策建议报告,还纳入了共建“一带一路”建设、中阿合作、中非合作、清洁能源部长级会议等多边机制。
联合国副秘书长、西亚经济兼社会委员会执秘罗拉·达什提在主旨演讲中表示,全球能源互联网倡议是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旨在通过能源互联互通实现共同繁荣。“10年来,我们见证了它从理念发展为全球行动,连接各国加快可再生能源应用,并证明集体行动能够将气候挑战转化为机遇。”
为加快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合作组织主席、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理事长辛保安表示,要加快推动各类清洁能源大规模高效开发,提高清洁能源发电经济性与可靠性,从增量到存量、从电量到容量实现对化石能源的全面替代;同时,要推动以绿色电能和电制氢等对化石能源的全面深度替代,形成以电为中心,绿色低碳、高效便捷、智能灵活的新型用能方式。
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刘振民(合作组织供图)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刘振民表示,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可持续发展、应对气候变化工作,为全球能源转型和应对气候变化作出了重要贡献。他指出,自提出“双碳”目标以来,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战略规划和政策措施,在发展可再生能源、节能和提高能效、产业优化升级、发展循环经济、巩固提升生态系统碳汇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他强调,“无论国际形势如何变化,中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不会放缓。”
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秘书长袁达表示,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任何一个国家都很难凭一己之力实现能源变革与可持续发展,建设全球能源互联网符合发展要求和各方利益。国家发展改革委将积极支持合作组织发挥自身优势,与各方深化合作,共同推动建设全球能源互联网。
全球能源互联网大会由合作组织主办,本届大会为第七届,来自100多个国家和联合国等国际组织的近千名嘉宾与会。本届大会期间,合作组织发布《全球电力发展转型报告2025》《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与展望2025》《能源绿色发展促进全球南方现代化》等多项研究成果,并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亚洲开发银行等8家机构签署合作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