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超硅陷多重困境:亏损严重、产能闲置、客户集中度高,非常时期财总与董秘双双辞职

小小MT4 来源:市场资讯 °C 栏目:MT4安卓版下载

  来源:鹰眼财报

  原标题:上海超硅:亏损王,市占率低,产能利用率低,客户集中度高,库存高,非常时期财总与董秘双双辞职  

三年巨亏31亿,毛利率连续为负,关键高管相继离职,这家半导体“独角兽”正带着一身的疑问闯关科创板。

  近日,被称为半导体“独角兽”的上海超硅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超硅”)的科创板IPO申请已获受理。

  这家由中科院博士陈猛创立的企业拟募资49.65亿元,继续加码300mm半导体薄层硅片扩产项目。

  然而,在这光鲜亮丽的IPO光环背后,却隐藏着诸多令人匪夷所思的不规范情节与事实。

  01 亏损窟窿越捅越大,三年巨亏31亿

  上海超硅的财务状况令人瞠目结舌。2022年至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9.21亿元、9.28亿元、13.27亿元,看起来还在缓慢增长。

  然而同期净利润却是-8.03亿元、-10.44亿元、-12.99亿元,三年累计亏损高达31.46亿元。更令人担忧的是,亏损额不仅没有收窄,反而在逐年扩大,仿佛一个永远填不满的无底洞。

  毛利率表现更是惨不忍睹:2022年-11.09%,2023年-7.05%,2024年-3.31%。这意味着公司每卖出一块钱产品,就要倒贴几分钱,真正做到了“赔本赚吆喝”。

  在半导体产品与设备行业的142家可比企业中,2024年上海超硅的毛利率排名倒数第五。

  02 市场份额仅1.6%,产能利用率不足

  作为半导体产业链的核心基础材料,硅片市场早已被国际巨头垄断,长期以来均被全球前五大硅片厂商垄断,包括日本的信越化学和SUMCO、中国台湾环球晶圆、德国Siltronic和韩国SK Siltron,上述五家企业合计占据近90%市场份额。尽管上海超硅已成功进入全球前20大集成电路制造商中的19家供应链体系,但其2024年全球市场份额仅有1.60%

  这一数字揭示了残酷的现实:在完全竞争的市场中,上海超硅仍是一个“小玩家”。与国际巨头相比,公司规模小、市场占有率低,护城河并不深厚。

  更令人质疑的是,公司拥有设计产能70万片/月的300mm半导体硅片生产线,但截至2024年末,实际产能仅为28万片/月,仅为设计产能的四成

  产能利用率不足导致单位成本高企,2022年至2024年,公司计提存货跌价准备金额分别为2.47亿元、3.09亿元和4.33亿元。

  03 高管中途蹊跷离职,管理稳定性存疑

  就在上海超硅IPO冲刺的关键期,公司财务总监和董事会秘书的相继离职引发了市场关注。

  财务总监王锡谷于2024年12月离任,董事会秘书王全胜则于2024年9月离职。两位核心管理人员的离职,是否会影响公司的IPO进程?对于财务总监和董事会秘书的离职,上海超硅并未公开具体原因。

  财务总监变动特别频繁:2023年3月至2024年9月,公司财务总监为刘旺;2024年9月至12月,变更为王锡谷;2024年12月后,又由王红梅接任。

  董秘和财务总监是公司对接资本市场、管理财务运作的核心人物,在IPO申报的关键时期相继离职,不仅影响公司上市准备工作,更可能表明公司内部存在分歧。

  04 客户集中度飙升,存货减值压力巨大

  上海超硅的客户集中度持续攀升,2023年前五大客户营收占比58.33%,2024年迅速飙升至63.66%。这意味着公司命脉掌握在少数几家大客户手中,一旦其中任何一家需求生变,都可能对公司业绩造成毁灭性打击。

  与此同时,公司的存货减值压力巨大。报告期各期末,上海超硅存货账面余额分别为77,685.00万元、118,915.43万元和151,468.92万元。

  同期,公司存货跌价准备金额分别为24,726.83万元、30,949.93万元和43,334.20万元。

  2022-2024年,存货跌价准备占存货余额的比例分别为31.83%、26.03%、28.61%,居高不下。这反映出上海超硅在生产环节和库存管理方面存在较大问题,较高的跌价准备比例意味着公司产品有过剩或滞销风险。

  05 资金链紧绷,流动比率跌破警戒线

  财务数据显示,上海超硅的资产负债率从2022年的40.27%攀升至2024年的52.33%,流动比率则从3.37骤降至0.98。流动比率跌破1意味着公司的短期偿债能力亮起红灯。

  更令人担忧的是货币资金持续缩水:2023年下滑47.19%至11.44亿元,2024年又下滑17.08%至9.48亿元。与此同时,公司正处在产能快速爬坡期,对营运资金需求极高。

  截至2024年末,上海超硅短期借款余额约为3.82亿元,长期借款余额高达46.1亿元,有息负债余额接近50亿元,且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与利息保障倍数均为负数。

  06 特别表决权架构,实控人绝对控制

  上海超硅是一家具有特殊股权架构的公司。实际控制人陈猛及其控制的上海沅芷、上海沅英仅分别拥有超硅股份0.71%、10.60%、0.47%的股份,合计持股比例为11.78%。

  通过表决权差异安排,陈猛及其控制的上海沅芷、上海沅英所持的1.38亿股份设置为特别表决权股份,剩余股东所持股份为普通股份,前者拥有表决权数量是后者的8倍。

  因此,实际控制人陈猛控制了51.64%的表决权,对公司具有绝对控制权。上市成功后,陈猛的股份有所稀释,但仍有着近半的表决权,这可能导致公司决策脱离股东监督。

  更令人担忧的是,实控人旗下公司曾因抽逃出资款而遭诉讼。2019年,上海超硅前身超硅有限历史股东上海芷晓从超硅有限转回16045.33万元,形成了资金占用。这个问题可能会成为监管层关注的焦点之一。

  上海超硅的IPO进程仿佛一场悬崖边的豪赌。

  账上现金仅剩9.48亿元,流动比率跌破1,产能爬坡急需资金……半导体产业需要长期主义者,但资本市场留给上海超硅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监管部门和投资者需要擦亮眼睛,不要被“半导体独角兽”的光环所迷惑,而是要关注其持续亏损、治理结构和高管离职等实际问题。否则,科创板很可能迎来又一个“流血上市”的典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