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形机器人概念强势爆发!年内16只个股翻倍,后续行情何去何从?

小小MT4 来源:市场资讯 °C 栏目:MT4安卓版下载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来源:华夏时报

  华夏时报记者 谢碧鹭 北京报道

  2025年以来,A股人形机器人概念板块持续领跑市场,成为资本市场最受关注的热点赛道之一。据Wind热门概念股分类,目前A股市场有110只人形机器人概念股。截至8月25日收盘,仅2家年内股价下跌,近70家涨幅超30%,更有16家实现股价翻倍,板块整体呈现“普涨少跌”的强势格局。

  随着中报披露推进,板块内业绩分化趋势逐渐显现。部分龙头企业凭借技术优势与订单落地,实现营收、净利润双位数乃至三位数高增,业绩与估值形成正向共振。科方得智库研究负责人张新原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人形机器人产业仍处于技术积累和商业化探索的早期阶段,部分企业在核心零部件、算法或系统集成领域具备先发优势,因此能够实现业绩与股价的同步增长。

  在资本热捧、业绩上涨与政策支撑的多重作用下,人形机器人行业正迎来从概念炒作向技术落地、批量生产过渡的关键节点。

  多只个股年内强势上涨

  2025年A股市场上,人形机器人概念成为最耀眼的明星板块之一,多只个股上演股价狂飙戏码。

  Wind数据显示,目前A股市场共计有110只人形机器人概念股,截至8月25日收盘,仅有2家上市公司年内股价出现下跌。大多数公司年内股价涨幅超过10%,股价涨幅在30%以上的有近70家。还有16家公司年内股价实现了翻倍,即股价涨幅在100%以上。排名前三的分别是胜宏科技中大力德长盛轴承,今年以来股价涨幅分别为472.28%、235.72%、222.68%。

  公开资料显示,胜宏科技专业从事高精密多层、HDI、FPC、软硬结合板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产品广泛应用于人工智能、大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等领域。中大力德从事机械传动与控制应用领域关键零部件的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以精密减速器、减速电机等核心零部件及智能执行单元组件为主要产品。长盛轴承主要产品包括双金属自润滑轴承、金属塑料自润滑轴承、金属基自润滑轴承等。

  除此之外,上海洗霸中马传动雷迪克等上市公司,年内股价涨幅分别为208.92%、188.72%和176.23%。业务方面,上海洗霸是一家提供水处理特种化学品、过程化学品与新能源领域先进材料,数据中心空液冷系统装备、全自动智能控制在线加药保障系统整体解决方案服务的公司。中马传动主要从事于汽车变速器、新能源汽车减速器、传动齿轮的研发、设计、制造和销售。雷迪克主要从事汽车轴承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今年以来涨幅较为亮眼的人形机器人概念上市公司,还有福达股份双林股份襄阳轴承北方稀土卧龙电驱等,截至8月25日收盘,年内涨幅分别为170.40%、157.52%、151.15%、148.61%和137.24%。

  业绩与股价双向联动

  随着中报披露的推进,多家人形机器人产业链上市公司凭借技术优势和订单落地,实现了业绩与估值的同步提升。

  比如奥比中光九号公司集智股份(维权),今年以来的营业收入分别为4.35亿元、117.42亿元和1.61亿元,同比增长104.14%、76.14%和51.66%;同期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6亿元、12.42亿元和0.23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12.77%、108.45%和199.23%。这三家公司年内股价分别上涨了90.97%、46.41%和101.27%。

  据介绍,奥比中光是行业领先的机器人视觉及AI视觉科技公司,致力于构建机器人与AI视觉产业中台、打造机器人的“眼睛”。九号公司专注于以用户为中心的产品技术和体验创新,提供多个品类的个人出行和家庭服务机器人产品系列。集智股份自成立以来便专注于全自动平衡机的研发、设计、生产和销售,致力成为平衡技术全面研发和综合应用的专业型企业。

  此外还有奥普特、福达股份和全志科技,今年以来的营业收入分别为6.83亿元、9.37亿元和13.37亿元,同比增长30.68%、30.26%和25.82%;同期归母净利润为1.46亿元、1.46亿元和1.61亿元,同比增长28.80%、98.77%和35.36%。在股价表现方面,今年以来这三家公司分别上涨73.99%、170.40%和52.56%。

  奥普特定位于自动化核心零部件供应商,自创立以来,一直快速稳步发展,现已成为机器视觉应用技术领先者。福达股份主要从事发动机曲轴、精密锻件、新能源电驱齿轮的研发、生产与销售。全志科技主营业务为系智能应用处理器SoC、高性能模拟器件和无线互联芯片的研发与设计。

  技术政策需求三重驱动

  “推动人形机器人概念板块上涨的核心驱动因素主要包括以下三点。首先,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机器人智能化提供了坚实基础,特别是大模型和多模态技术的突破,显著提升了机器人的感知与交互能力。其次,政策层面持续释放利好信号,多个国家和地区将机器人产业纳入战略发展规划,为企业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此外,下游应用场景不断拓展,从工业制造到服务业,人形机器人的商业化潜力逐渐显现,吸引了市场资金的高度关注。”张新原认为。

  政策方面,早在2023年10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对外发布了《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其提出的2025年目标为:初步建立人形机器人创新体系,突破“大脑、小脑、肢体”等关键技术,实现整机批量生产,并在特种、制造、民生服务等领域示范应用。2027年目标为:形成安全可靠的产业链供应链体系,产业生态具备国际竞争力,成为经济增长新引擎。

  今年6月,摩根士丹利发布预测:中国的人形机器人市场预计将以每年63%的速度迅速扩张,从今年的3亿美元增长到2030年的34亿美元。到2030年,中国预计将拥有25.2万台人形机器人,到2050年将增加到3.02亿台,占全球人形机器人总量的30%。其分析师还公开表示,今年将是人形机器人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标志着人形机器人开始大规模生产。

  中国通信工业协会两化融合委员会副会长吴高斌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我国在人工智能领域拥有丰富的技术积累,为国内企业提供了技术支持。我国政府对人工智能产业给予大力支持,为企业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我国人口基数庞大,人形机器人市场潜力巨大。人形机器人概念股在A股市场的强势表现,既是行业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我国人工智能产业崛起的生动体现。在未来的发展中,国内企业应继续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参与全球竞争。